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载沣、袁世凯,是晚清舞台上的几个重要人物,他们影响了晚清的历史走向,他们曾都想过拯救大清,但是他们都救不了大清,而唯一能救大清的人,在1908年死了。
一、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晚清时期,由于内部腐朽落后,再加上赋税沉重等,引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太平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接连击败了清军,占据了江南大部分地区。
西方列强只是想从清朝手中掠夺更多的利润,暂时没有取代清廷的打算,而太平天国从起义之初,目的就很明确,就是要推翻清朝统治,这让太平天国取代西方列强,成了清廷的头号对手。
清朝刚进入关内时,八旗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有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说法,但是进入关内后,在安逸享乐的生活中他们逐渐堕落了,战斗力大打折扣,不但打不过西方列强,还打不过太平军。清廷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开始重用汉人武装,借助他们来对抗太平军,曾国藩为了对抗太平军,组建了实力强悍的湘军,并最终率领湘军灭掉了太平天国,保住了满清江山。
曾国藩虽然还为了拯救大清,极力推动洋务运动,但是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起到了延缓大清死亡的过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清。
二、李鸿章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曾国藩在率领湘军对抗太平军时,他组建了淮军,并协助湘军灭掉了太平天国。李鸿章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了拯救大清,组建了北洋水师,还开办了很多现代化的企业等。李鸿章所作的一切,虽然增强了大清的国力,促进了大清的发展,但是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结局,说明李鸿章还没有真正地改变大清。
李鸿章虽然为挽救大清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大清的危局却在不断加深,李鸿章还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这让李鸿章自嘲地说,他只是大清的“裱糊匠”,并不是大清的拯救者。
三、慈禧
慈禧是大清的掌舵人,她为了大清,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例如她支持李鸿章等人推行洋务运动等,以及在晚年的时候,实行新政等,但本质上来说,慈禧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身的统治。光绪皇帝实现戊戌变法期间,由于损害了慈禧的利益,她毫不留情地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帝。
不久后,慈禧又得知西方列强准备出面干涉,让她还政于光绪,这又让慈禧歇斯底里,她不顾国家的利益,贸然对美英法等11国宣战,引发了庚子之难。随后,慈禧又为了保全自身的统治,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加重了民族灾难。
四、载沣
慈禧去世后,溥仪当了皇帝,载沣当了摄政王,权力落在了载沣之手。载沣想拯救大清,他刚执掌大权时,就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准备大干一场,但是他的能力、手腕等,都是比较弱的。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载沣指挥不动新军,最终只能请袁世凯出山,而他回家抱孩子去了。
五、袁世凯
清廷为了保护自身的统治,组建了新军,但是袁世凯执掌的新军,并没有成为清廷统治的维护者,反而成了清廷的掘墓人。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威逼利诱,逼迫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而袁世凯成了此事的最大受益者,他窃取革命果实,做了民国大总统。
六、光绪
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载沣、袁世凯5人,救不了大清,真正能拯救大清的人,就是满清的倒数第二任皇帝光绪帝。虽然光绪帝只是慈禧的傀儡,但他不是个无能的人,相反光绪帝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为了拯救大清,支持康有为等人推行了戊戌变法。
光绪的戊戌变法,可以让大清从封建帝制,过渡到英国和日本所施行的君主立宪制,能让大清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光绪帝的改革,获得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同时,清朝内部的一些开明的重臣,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是支持光绪帝的,所以光绪帝很有可能让大清成为第二个日本,但可惜,他的变法损害了慈禧的核心利益,最终被慈禧发动政变,将光绪软禁了起来。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突然暴崩,享年38岁,大清失去了它唯一的拯救者。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2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