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企鹅出版社传奇的世界通史经典《企鹅全球史》,终于推出了全新第六版的中文版。无论对于全球最大的出版公司企鹅出版社,还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都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这部“当代无可匹敌的世界通史着作”,到此时已经历长达四十余年,整整六轮的艰苦磨砺。
40余年六轮磨砺
《企鹅全球史》
01
精雕细刻四十年的企鹅镇社之宝
早在1976年,《企鹅全球史》第一版甫一推出,就成为国际畅销书。全世界读者长达四十年的追捧,让它成为今天还在印行的全球史着作中的翘楚。迄今没有一部用英语撰写的同类着作,得到过出版方、作者和读者的如此重视,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磨砺。
两代全球闻名的历史学大师,经过漫长接力,才实现了如此壮举。如今,该书初版的作者牛津大学权威历史学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BBC历史节目资深主讲J. M. 罗伯茨教授,已辞世十三年。
受企鹅出版社重托,伦敦经济学院杰出教授、班克罗夫特奖得主和《剑桥冷战史》主编O. A. 维斯塔德,从2007年开始又历经长达数年的大幅重构,才终于完成《企鹅全球史》第六版的修订重任。
企鹅出版社为何如此重视这套书的持续更新?第六版又新在哪里? 企鹅出版社决心要让《企鹅全球史》这部经典成为永远的“镇社之宝”,为此,它必须吸纳近年来国际学术节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应乃至引领新世纪的新发展、新需求。《企鹅全球史》第六版在忠实于前五版主旨前提下,进行了全局性的修订,令该书成为 “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第六版英文版推出后,企鹅出版社的这部世界通史经典,成功地在全世界继续书写着“当代无可匹敌的世界通史着作”的传奇。
02
为什么要读《企鹅全球史》?
原因之一:与时俱进的全球史经典
《企鹅全球史》不是一部未经时间检验的新书,也不是一部故步自封的旧书。 它自1976年初版问世以来,就根据世界局势出现的新发展、新动向,不定期进行修订,和新的展望。因此,它始终保持着最前沿的历史知识和内容。
从1976年到2007年,该书已修订至第五版,主要由J.M.罗伯茨教授完成。J.M.罗伯茨教授去世后,企鹅出版社经慎重考虑,邀请O.A.维斯塔德教授主持第六版的更全面修订。
相比前五版的局部修订,第六版一方面保持全书若干宏观的特色和主旨不变,比如“高屋建瓴的能力和优美的行文”;比如强调“普遍的、主要的、本质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滥用篇幅讲述最为熟知的东西,事无巨细地记录史实;比如认为“人类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始终比它们之间的对抗更为重要”,等等。 总体来说,第六版根据新的历史知识和解释,对文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较大幅重构。第六版也由此成为一部“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
原因之二:四十年坚挺的全球史翘楚
《企鹅全球史》自1976年初版以来四十多年间,数不清的各种世界通史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很快被读者遗忘。 只有《企鹅全球史》,经受了漫长时间的考验,成为传奇的世界通史经典。
一开始,曾有评论者认为该书写得太“学术”,难以赢得更广泛的读者群。也有人遵循当时的时代风气,批评该书太过“精英主义”,或太关注西方的兴起。但广大读者却欣赏作者高屋建瓴的能力和优美的行文。时间的流逝,不断证明了这部着作的非凡价值。 数十年来,世界历史学的发展经历了数个不同的阶段,这本着作修订的每一步都清晰可辨。欧洲之外的历史,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早期的历史也是如此。
如今,《企鹅全球史》已成为企鹅出版社最为珍视的历史着作之一,也是用英语撰写的世界通史着作中优秀代表,仅英文版就已经售出50多万套。全世界的读者,让《企鹅全球史》继续成为今天还在多国印行的、屹立不倒的全球通史巨制。
原因之三:
两代历史学大师的传奇接力之作
《企鹅全球史》的前后两代作者,都是着名的历史学专家。
该书的前五版,均主要由J.M.罗伯茨教授撰写和修订。
J. M. 罗伯茨(1928—2003)是英国着名公众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着有数十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学作品,包括《企鹅欧洲史》和《企鹅20世纪世界史》。 他不是那种乏味学者,只会写枯燥的学术文章。恰恰相反,他是一位讲述历史故事的大师,曾为BBC《西方的胜利》《人民的世纪》等多个深受欢迎的历史节目系列担任主创、解说或历史顾问。 他因“在教育与历史领域的贡献”荣获大英帝国勋章,还曾获得意大利荣誉骑士勋章。
罗伯茨教授去世后,O. A. 维斯塔德受企鹅出版社重托,主持了第六版的更全面修订。 维斯塔德生于挪威,1998年起担任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史教授。 他已出版15部关于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着作,其中包括荣获班克罗夫特奖的《全球冷战史》和《决定性的相遇》。 他还担任了《剑桥冷战史》的联合主编,以及《冷战史》期刊的编辑。他的最新着作为《不安的帝国:175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两代大师长达四十年的艰辛卓绝,才使得《企鹅全球史》始终能吸纳各国历史学研究的最前沿成果,维持其长销不衰的经典地位。
原因之四:世界学术界盛赞的力作
《企鹅全球史》自初版以来,就得到全世界各国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推崇。
着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作者A. J. P. 泰勒称其为“惊人的成就……当代无可匹敌的世界通史着作……史实丰富,叹为观止,评点精辟,无出其右”。
剑桥大学知名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J. H. 普鲁姆将它赞誉为“一部杰作……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世界通史作品”。
英国着名法官、历史学家乔纳森·萨姆欣爵士称赞:“学术视野空前宽广,观点鞭辟入里。同类作品之巅峰。”
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伯特评价:“可读性与学术性俱佳。既引人入胜,又挑战性十足。”
英国历史学家、皇家历史学会委员会委员杰里米·布莱克则更是盛赞:“同时代中顶尖的历史思考。”
显然,这是一部长期得到专业学术界充分肯定的世界通史经典。
原因之五:
面向大众的真正“通贯”之作
《企鹅全球史》不是由多位作者合着的“专题”研究着作,而是一部面向大众的真正“通贯”之作。
《企鹅全球史》的初版,以及直至第五版的修订,都是由J.M.罗伯茨教授“独立”完成。而该书最新第六版的修订,也是由O.A.维斯塔德教授“独立”完成。因此,该书保持了通贯的思路、系统的史学观点,以及统一的行文风格。
中国史学前贤多看重“通变”,即“原始要终、知所进退”,这是史家的史识功底里最见深浅的。吕思勉先生也一再感慨“通人之难得”,“读书之人百,通者无一焉”。 那类由大批学者合着,观点不同、行文风格各异的专题研究类着作,是难以符合通史的基本要求的,非专业的普通读者,几乎不可能真的通读。 而相比之下,《企鹅全球史》不仅是真正“通贯”之作,而且篇幅适中,本身就是以非专业读者为主要目标群体。
作为一部在学术界深受好评的世界通史杰作,《企鹅全球史》旨在唤起一个普通读者去思考历史的厚重感和历史惯性在这个世界中的重要性。它避免罗列烦琐细节,而是从影响到最大多数人类的主要历史进程入手,并展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相互关系。 《企鹅全球史》视野广阔,文字优美,对于希望完整理解人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的大众读者,提供了难得的指引和阅读享受。
原因之六:精美装帧、平民价格
《企鹅全球史》(第六版)中文版的封面采用了精美的双封设计。护封底色为深色系,图案巧妙捕捉相应时代的特点。书名和腰封则采用接近企鹅气质的橙色。里封也采用橙色,前后衬页则采用呼应护封的深色。整体设计显得典雅而精致。
在用纸和工艺方面,护封采用特种纸印制,主书名使用了起凸烫金工艺,既时尚又厚重。 内文版式设计,也雅致而美观。此外,内文版式还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感受。无论字体、字号、字距还是行距等都经过精心编排,加之内文纸张采用本白稍稍泛黄的80克全木浆双胶纸,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的需要。
作为一套四卷本的精美巨着,《企鹅全球史》中文版更延续了英文原版的亲民风格。它没有采用高高在上的大开本精装印制——这样虽然装饰性强,但价格太高,而且不便携带和阅读。 由四册平装组成的《企鹅全球史》套装,无论定价还是实际售价,都特别亲民而友好。 因此,《企鹅全球史》是一部真正写给大众读者的世界通史。
或许再过四十年,当无数的历史学书籍湮没于光阴之际,留在你书架上的,还会有这部《企鹅全球史》。当然,那可能是它的第N版了! 与真正的经典图书一起变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不是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套《企鹅全球史》吧。
定价:198元/套
特别推荐:138元/套
扫码即可购买
▽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1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