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多年前,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潜五等教授在内的我国一批历法专家就曾提出中国的“春节”应该放在“立春”日了。但是网上一片骂声和反对声,这是很可笑的。
其实,只要具备一定的历法知识,就会发现,“立春”日是比现行所谓“春节”要合理的真正的“春节”。现行的“春节”的历史,只有103岁的历史 ,是1914年由袁世凯批准开始实行的。当时中国采用了公历,为了保留传统文化,当时的内务总长建议中国设立“春节”(夏历元旦)、“夏节”(端午日)、“秋节”(中秋日)和“冬节”(冬至日)。自此之后,夏历(农历)岁首才被称为“春节”(以前叫“元旦”),这个“春节”历史并不悠久,也并没有很多人所说的那么意义重大。事实上,整个民国时期,很多人都想把这个节给换了,孙中山就多次提出要废除“春节”。开始实行
大多数人对非本专业知识都是无知和盲从的。比如,关于“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还是按夏历”这个问题,你问100个人可能有超过90个人会回答说是按夏历的。但二十四节气其实是严格的太阳历,完全按照太阳运转规律而确定。再比如,关于“阳历和夏历,哪个更能反映农业生产规律”这个问题,你问100个人可能超过95个人会回答说是夏历。但其实,夏历不完全能反映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因为夏历的“年”每年长短不一的,不完全符合地球绕太阳一圈的周期时间,而只有太阳历才是准确反映农业生产规律和气候变化的历法。这也说明,称呼“夏历”为“农历”是不合理的。
了解中外历法之后,就会知道,“阳历无月,夏历无年”,也就是说阳历的“月”不是自然的“月”(即与月亮盈亏没有联系),而是人为固定划分的;而夏历的“年”也不是自然的“年”,而是人为的用19年7闰的方式以接近回归年的目的“搓合”出来的。比如说,夏历猴年(2004年)有384天,而夏历鸡年(2005年)只有254天。所以,以夏历过“一年一度”的“年节”是不合理的。夏历适合被使用来过“月节”,比如“中秋节”。而像每年首日这样的“年度节”——“春节”,应该采用太阳历来过。
夏历的“大年初一”,其实是最接近“立春”日的月首日(因为夏历的“月”是严格的天文意义上的“月”),这只是从历法层面上逼近“春节”的日子,而并非真正的“春节”。所以,作为最重要的一年一度的“年度节”,显然应当采用符合太阳历的节气——“立春”日,也就是公历的2月4日(误差不到一天。同时,符合夏历的“月节”如中秋节等也应当被保留和发扬。两者并不矛盾。
用阳历过“年节”,用夏历过“月节”。这才是合理的、科学的节日历法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大家应该用阳历,而不是夏历,来过生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中国改用世界通用公历,也叫阳历、新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参考资料:/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06.htm
按照老黄历生肖当然应以“立春”开始计算,传统命理学的八字也是以“立春”开始计算。也就是说从立春才是年本命年的开始。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初一、十五等反映月亮的周期。辛亥革命之前,农历大年初一叫做“元旦”,立春叫做“春节”。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历改用新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从1912年开始,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14年1月,民国政府又颁布法令改称农历大年初一为“春节”,并一直沿用至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1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