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的前15集,与其说是写《大秦帝国》,不如说是《苏秦传》,前十五集虽然是以秦昭襄王即位以后的内政外交为主线,但核心内容还是苏秦作为燕国的间谍死间齐国,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苏秦间谍计划大获成功,齐国齐湣王利令智昏灭了宋国并独吞,引发乐毅为统帅的五国灭齐、楚国乘火打劫的历史事件,齐湣王在这次事件中悲惨死去。
苏秦死间,只为灭齐
苏秦的死间一环套一环,本来困难重重,变数极多极大,有许多因素苏秦并不可控,但是在苏秦的努力下最终获得成功,不得不说,这是间谍史上最大的成功案例之一。苏秦能够成功,根本原因是利用了人性之中根深蒂固的贪念,并把这种人性利用到极致。
本文结合《大秦帝国》的剧情及史料,分析一下苏秦死间的过程、原因等具体情况:
一、苏秦死间齐国的原因分析
孙子兵法说: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生间的难度最大,不仅离间计要使用成功,而且还要生还。死间一般是功成之日,便是身死之时,不仅成功难度大,而且用间者要有赴死之准备,因此非常悲壮和惨烈。苏秦间齐就是死间,功成之日,便是身死之时。苏秦义无反顾地对齐国实施“死间”,其原因主要是:
首先,为国赴死。
《大秦帝国》给出苏秦为国赴死的原因是因为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国、中山国乘人之危伐燕,攻取了燕国的许多城池,其中齐国攻取的城池最多,把燕国国内抢劫一空。苏秦对齐国恨之入骨,因此和燕昭王密谋,赴齐国执行死间任务,目标就是灭齐。
子之之乱发生在燕王哙时,时间在公元前320-314年间,当时当政的燕王姬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在丞相子之的蛊惑下,竟然提出把国家禅让给子之,这招致太子姬平和燕国公族的不满,燕国太子平和公族借齐国之兵攻伐子之,齐国趁火打劫,攻城夺地,抢掠财物。中山国也乘人之危,攻打燕国。
子之之乱
但正史上苏秦为国家出使齐国讨回燕国城池却不是子之之乱,而是燕王哙的父亲燕易王去世时,齐国乘着燕国国丧期间,趁人之危攻打燕国,夺了燕国十个城池。苏秦主动请缨入齐,说服齐王把十个城池退还给了燕国。
其次,为亲报仇。
《大秦帝国》五国伐齐后,齐湣王仓皇出逃,在途中问苏秦为什么要灭齐,苏秦说齐国攻打燕国时,城破之后,齐兵对燕城烧杀抢掠,许多无辜平民惨死在乱兵的刀下,这其中就有许多苏秦的亲人。苏秦目睹亲人悲惨死去,就把灭秦作为毕生宏愿,一定要实现。
正史里虽然没有提到苏秦的亲人死于战火,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么多平民死于战祸,苏秦的亲人又岂能全免,苏秦为亲人报仇的动机是有的。即使亲人无人,那些燕民也如同亲人,为惨死的燕民报仇也如同为自己的亲人报仇,情感上也是相通的。
其三,为情所驱。
《大秦帝国》第二部、第三部出现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即燕太子平妃姬狐。这位姬狐剧中的身份是周室公主,昭文君的妹妹,与东周初年周平王的次子姬狐同名。这位姬狐是周室公主,和燕王哙的长子太子姬平有婚约。姬狐本来是和魏冉占山为王的,遇到张仪被带回秦国,对张仪生情。后来五国伐秦时,张仪和姬狐去见燕军统帅姬平,说服燕军撤退,解了函谷关之围。事后,姬平迎娶姬狐,姬狐被迫远嫁燕国,秦惠文王陪了丰厚的嫁妆,姬狐又称太子平妃。
姬平在子之之乱中战死,后来姬狐遇到苏秦,给苏秦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秦入秦,苏秦对姬狐一见钟情,但姬狐心已死,二人没有什么越礼之事。苏秦为了帮自己的梦中情人姬狐复仇,甘愿死间齐国,誓要灭齐。
大秦帝国里:苏秦落难时得姬狐相救
《大秦帝国》故事很美好,但是却是依据史料进行了艺术再加工。正史上,秦国第一个王秦惠文王确有一位公主嫁燕,公元前334年嫁给了燕文公的太子,就是后来的燕易王,这位嫁燕的秦女后来就成了燕易王的王后。姬狐的原型应该就是这位秦国公主。
吊诡的是,苏秦这位口才极好的大帅哥竟然与燕易王的母亲私通,燕易王知道后,对母亲的情人苏秦更加关照,史记上说苏秦害怕惹祸,才申请去齐国做间谍的。
苏秦去齐国是死间,敢死间的人并不怕死,因此,苏秦为避祸去齐国的理由有待商榷,更大的可能是为情所趋,甘愿赴齐以身报国。
苏秦愿意死间齐国,背后的驱动因素无非“国、亲、情”三字,具体内容上史料和《大秦帝国》有偏差,但根本原因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苏秦死间的具体方法分析
苏秦以赴死的决心间齐,其目标就是灭齐,那么,苏秦又是具体怎么做的呢?
首先,弱齐。
《大秦帝国》对苏秦弱齐没有过多的表现,正史上倒是说了一些措施。
《史记苏秦列传》: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
根据史记的记载,苏秦弱齐的主要做法就是让齐湣王使劲花钱,充当一个败家子的角色。齐宣王驾崩后,苏秦正好在齐国,就鼓动齐湣王对丧事大操大办,这样既体现了齐湣王的孝心,也让齐湣王涨足了面子。
苏秦说服齐湣王把燕地归还燕国
在战国中后期,逐渐形成了秦、齐、楚三强鼎立的局面,但是楚国经过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垂沙之战后,开始一泻千里,跌入了二流诸侯国的行列。齐国与秦国成为双峰并峙的唯二强国,秦国与齐国一度互约称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
既然称帝,就要有帝的样子,苏秦鼓动齐湣王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高楼大厦、亭台馆所、园林猎场,这些享受的、消费的、烧钱的场所建了许多,目的就是消耗齐国的实力,达到弱齐的目标。
其次,毒齐。
所谓“毒齐”,就是把一块带毒的“肥肉”让齐国吃下去,让齐国“中毒”。
这块“带毒”的肥肉,不管是在《大秦帝国》电视剧里,还是正史上,其实就是宋国。
战国时代,并不是一开始就只有战国七雄的,其实还有宋、鲁、卫、中山、义渠等二、三流诸侯国。其中,宋国处于中原地带,地理位置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为中心的地区。宋国本是殷商故土,殷商后人世代在此耕耘,是个粮仓。同时,宋国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发达,特别是现在定陶一带的陶邑更是商业中心,是最富庶的商业地区,《大秦帝国》里,赵国的奉阳君李兑、秦国的穰侯魏冉都垂涎陶邑。陶邑富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商圣范蠡曾在此经商,奠定了其商业中心地位。二是生产陶器手工业,满足了周边各国上到公室下到平民的日常需要。
对于宋国及其商业中心陶邑,在齐湣王眼里自然是富得流油的肥肉,非常想吞并之。
但是战国中期,各国之间力量相对平衡,虽然齐秦相对强一些,但也没强到可以随意灭一个二流诸侯国的程度。
一来是被侵略国家民众拼死抵抗,占领国往往很长时间无法让被占领国臣服。像中山国早就被魏国攻下,但是最终还是复国了。义渠也被秦国一直压着,但是一直到秦昭襄王时才完全臣服。
二来就是各国不愿意看到哪个太强大到足以统一的地步,一旦哪国想灭宋、鲁这样的二流诸侯国,必然会引来其它诸侯国联合干预。
因此,宋国看起来是一块肥肉,但是却是带毒的肥肉,各国都想吃又不敢一口吃下,只能进行蚕食。
齐湣王灭宋,其实吞下的是毒肉
苏秦却不停地鼓动齐湣王独吞宋国这块肥肉,为了打消齐湣王的顾虑,苏秦又精心策划了六国合纵攻秦,让齐湣感觉到除了秦以外的另外五国都和齐国一条心,为独吞宋国这块肥肉去除心理障碍。
在六国合纵成功以后,齐湣王大胆地吞下了宋国,殊不知,他吞下的是一块“毒肉”。
其三,孤齐。
齐国独吞了宋国这块肥肉后,原来与齐国同心的另外五国开始眼红,因为不管是南边的楚国、北边的韩、魏、赵、燕,都想分一杯宋国的羹,但齐湣王吃独食,不愿意分享,原来脆弱的合纵同盟立即瓦解。齐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其四,灭齐。
齐国被孤立 后,本来被六国讨伐的秦国敏锐地把握住时机,联合另外五国一齐合纵攻齐。这样,在燕国牵头斡旋下,燕、赵、魏、韩、秦、楚六国联合攻齐,期间楚国耍滑头,没有直接攻齐,而是攻取了原来的部分宋地。
燕国名将乐毅则统帅五国联军破齐,其中秦国军队攻占了齐国的河东十余城,乐毅率领的联军在济西大破齐军,后连下齐国70余城,攻破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湣王仓皇出逃。
楚国派淖齿以救齐名义趁火打劫,淖齿把齐湣王剥皮抽筋,残忍地折磨死,可怜的齐湣王疼得叫了一夜才死。
《战国策.楚策四.客说春申君》: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齐湣王之死,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死得最惨的帝王之一。苏秦的死间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是以他乐见的方式结局。
苏秦死间成功,最终被车裂
苏秦后被用车裂之刑处死。关于他的死,《史记》记载和后来出土的史料有不一致的地方。《史记》里苏秦是先被刺客刺杀,临死前让齐湣王把自己车裂,对外宣传自己是间谍,引得刺客现身领赏从而抓住了刺客。《史记》苏秦身死时,齐国还没有灭宋,苏秦死后间谍身份才逐步暴露。
而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表明,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和齐湣王死于同一年,《大秦帝国》采用了这一说法,齐湣王车裂苏秦后不久,自己也被淖齿剥皮抽筋。综合史料分析,本人认为,史记《苏秦列传》记载的有误,《大秦帝国》更符合或者更接近历史真相。
苏秦临死前是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不管是为了燕国复仇、还是为了亲人报仇、甚至是为了报答情人的期冀、以及为了自己青史留名,他的目标都已实现,可以说死而无憾了!
三、苏秦死间成功的原因分析
苏秦的死间计划其实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和许多的不可控性,主要表现为:
其一,如果齐湣王是个理智的君王,明知宋国是毒肉,不独吞而是蚕食,苏秦的孤齐、灭齐目标就没法实现。
其二,齐国太强大,要伐齐,必须五至六国联合起来才可以,而要说服各国联合,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万一秦楚赵这样实力较强的国家不愿意联合,伐齐的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最终竹篮打水。事实上,实施过程中,楚国就单干了,好在秦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否则结果难说。
其三,从五国伐秦到六国伐齐,弯子转得太大,各国能否适应是个问题。
其四,万一苏秦不受信任,不能在六国间联合斡旋,六国伐齐成功率又要大打折扣了。
五国伐齐,苏秦死间成功
神奇的是,这么多的困难和不可控因素,最后都被苏秦克服了,死取得空前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秦充分利用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贪”念,让自己的目标成功达成。
首先,苏秦充分利用了齐湣王的贪。
齐湣王是愚蠢吗?不尽然,他难道不知道那个时候七国之间互相制衡,谁也不能领先得太多,否则就是枪打出头鸟!如果他不懂,他早就灭宋了。齐湣王知道宋国不能独吞,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灭宋,还是因为强烈的贪念。
一是苏秦的弱齐战略,让国库不充盈,齐湣王急需得到外财来补充府库。
二是五国合纵攻秦,让齐湣王错误地认为五国团结在一起了。对合纵这种联盟的临时性、逐利性、脆弱性认识不足。
三是自己太贪,吃独食。如果齐湣王大方的把宋国大卸六块,除了秦国以外,另外六国齐、赵、燕、楚、韩、魏各得一块蛋糕,那么六国联合攻齐就不会成功。
四是急功近利不愿意等,生怕下手迟了被别国抢先。战国中期,因为各国力量互相制衡,各国发展的最好方法是逐步蚕食,而不是一口鲸吞,一口鲸吞容易消化不良。齐湣王对宋国,也应该进行蚕食,小刀切香肠一样一块一块地吃掉宋国。但是他等不及了,迫不及待一口鲸吞,结果不仅消化不良,而被六国当肥猪宰了。
五是利令智昏。《大秦帝国》里,苏秦哪怕被监禁,间谍身份已经让齐湣王怀疑了,按理,既然怀疑苏秦是间谍,那么苏秦主张的灭宋大策带来的利弊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分析分析,苏秦的用意是什么?但是被贪念冲昏脑袋的齐湣王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利令智昏地实践苏秦主张的灭宋大策,最终吞下毒肉,毒死了自己。
所以,那么复杂的、那么不可控的苏秦死间计划,在齐湣王弱智一般的助攻下,最终奇迹般地实现了。
其次,苏秦充分利用了六国的贪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战国列国之间纵横捭阖,最终追求的无非就是利益。今天合纵,明天连横,今天是敌人,明天又是朋友,追求的也是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各国诸侯的贪念。
苏秦能游说六国灭齐,皆缘于人性之贪
苏秦的死间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也是利用了六国的贪念。六国都想要从宋国身上撕下一块肉,更想从齐国身上撕下一块肉,因此,当六国联合攻齐成为一种可能时,这种可能自然就成为必然了,这种必然其实不需要苏秦去游说,自然就会成为现实,因为他们冲的利益来的,不是冲苏秦的嘴皮子来的。
有一个问题要说明,像秦灭义渠、魏赵灭中山国,列国为什么不干预呢?主要是这两个小国地处偏僻,物产不丰,不是肥肉,而是鸡肋,因此别国不眼红。
其三,以贪灭贪,以毒攻毒。
齐湣王贪,六国也贪,六国攻齐,其实不过就是以毒攻毒、以贪灭贪,以六国之贪攻一国之贪,以六国之毒攻一国之毒,七国的贪念在苏秦死间之计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于《大秦帝国》里宜阳六国会盟大会上,秦昭襄王及各国诸侯们的慷慨大义,无非是自我贴金表演罢了。
综上分析,苏秦死间,看似困难重重,不可控因素难以复数,但是只要抓住人心中的贪念,抓住利益这个根本,一切不用谋划,自然会水到渠成。
主演:张博宁静邢佳栋杨志刚吴连生
集数:50集
导演:丁黑
状态:连载中
编剧:张建伟
年份:2016
地区:内地
首播时间:2017-02-09
首播平台:CCTV-1
类型:历史战争
剧情介绍
电视剧《大秦帝国3》由丁黑执导,张博、宁静、邢佳栋等出演,大秦帝国3剧情讲述讲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白起、魏冉、范雎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开疆辟土,将并不强大的偏僻秦国治理成了雄霸一方的超级强国,并拉开了统一中国的恢弘序幕。
秦王嬴稷(秦昭王)当政不久,列国展开一系列兼并战争。秦国看准时机,先与齐连横,攻略魏国大片土地。由此,战国进入秦齐赵三国并强阶段。
此时,秦国国内宣太后掌政,穰侯魏冉等四贵专权、,秦昭王王权旁落。然而外部局势对秦国十分有利:纵横家苏秦与燕王秘约赴齐,以灭秦为目标死间齐国。
面对国内政治困局和国外有利机遇,秦王嬴稷毅然起用范雎,放逐魏冉等四贵、废太后之权而恭养之。同时,与苏秦合谋,五国联军在燕将乐毅率领下攻破齐国都城临淄。秦王嬴稷遣将白起,相继在伊阙、郢都、华阳、长平发动四大战役,歼灭了韩魏齐楚赵百万以上兵力,使秦与列国消长发生了根本转折。自此,秦国崛起。
大秦帝国3剧照
剧中秦王、宣太后、芈原等七位主演占据,他们的发型、服饰等细微处无一不考究严谨,站位、表情等更是发人深思:海报正中央是放眼天下的威武雄主秦昭襄王嬴稷;其次映入眼帘的是一代传奇女性宣太后(宁静饰)笑容慈爱地看向儿子嬴稷;国舅魏冉(赵纯阳饰)表情凝重,胸中自有沟壑;秦相范雎(吴连生饰)雄猜阴鸷,心有沉沉;战神白起(邢佳栋饰)只留侧影、刚毅果敢。这样的环绕站位简洁明了地准确定位了剧中几大主演的人物关系,最为明显的就是宣太后与秦昭襄王错综复杂的母子关系。宣太后在嬴稷年幼之时就执掌政权,长达三十六年的主政时间贯穿了嬴稷的整个前半生。是母子,也是君臣,宣太后即是秦昭襄王的政治导师,又是在秦昭襄王执政前半生无法逃避的政坛对手。秦昭襄王赢稷就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不断成长,并最终在宣太后去世前后,以大规模清除外戚政权的逐四贵等行动来收回王权。已然成长为真正王者的秦昭襄王,却也正是因为其背后有着宣太后、魏冉、范雎、白起四人的出谋划策、倾力扶持,才能扭转逼仄格局、一展雄图霸业。
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第一部
主要写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并穿插回顾秦早期历史与六国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变法,中心人物是商鞅、秦孝公与战国初期的一批伟人名士。截止于车裂商鞅;以旧贵族复辟势力抬头、秦国命运重新陷入危机为结构悬念,引出第二部。(更多详细内容请参看“同名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的“故事梗概”)
第二部
是秦国东出与六国纵横争雄史。以商地民众按古老习俗厚葬商君为序幕,秦惠王重新与变法势力结盟,铁腕镇压旧贵族叛乱,并整肃朝局,破格起用忠实于新法的年轻官吏,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一代权力,全力准备东出中原。神秘的鬼谷子门下又有两位刚学成的新一代名士出山,苏秦、张仪的名字已经悄悄传到了秦国的公府。
春日,洛阳王城郊外的苏氏别庄来了一位客人,张仪风尘仆仆从安邑赶来,拜访同窗七年、情同手足的师兄苏秦。双杰聚酒评点天下,各谋大国,并约定:苏秦谋秦,张仪谋魏、齐、楚,相互援手,共担艰危。在苏秦兴冲冲准备入秦,向父亲辞行的时候,一生经商的老父只给了他一句话:母国为根,理根为先。苏秦知道,这是老父要他在出山前向天下昭示气节。他改变初衷,先入衰败破落的洛阳王宫去见周显王。周显王赐苏秦一辆王车,让他去游说战国,为周人争光。苏秦与一位美丽神秘的宫廷女官燕姬一见钟情。对献给魏王的霸业对策已成竹在胸的张仪求见魏王,适逢路过大梁的孟子作客王宫,张仪舌战孟子,惹恼魏王,游说受挫。苏秦离周后再入秦,张仪先游齐再说楚,均遭受重大挫折而一时铩羽。
七国乱象大混战,秦国新军连续大胜,对山东六国构成强大威胁。苏秦忍辱苦修三年,洞察天下大势,重新入世提出合纵抗秦大战略,在已成为燕国王后燕姬的帮助下,被燕文公封为武信君。从燕国突破,成功游说六国结盟,被任为六国丞相,与战国四公子合力组成六国联军,对秦国形成强大压力。秦国危难觅贤,巧妙运动已经对破解合纵成竹在胸的张仪入秦为相。张仪提出连横大战略,主持秦国与山东六国展开了纵横大争。并赢得了秦国公主、执掌秘密机构“黑冰台”的嬴华和侍女绯云两个奇女子的爱情。
楚怀王头脑简单且刚愎自用。任用昭睢一群旧世族。宠幸贪财纵欲的王妃郑袖,排斥主张变法强国的大夫屈原。任命无能的子兰为合纵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攻秦,几经较量,六国终因根基不稳内讧多出而频频失利,合纵宣告失败。苏秦为避祸回到燕国。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是楚国,楚王恼羞成怒,归罪于张仪。遂重新起用屈原掌握兵权,发誓向秦国复仇。春申君立即北上燕国,请苏秦入楚,准备发动第二次合纵。
刚刚经过大战的秦国遣国书使割地求和。谁知楚怀王看了拍案大叫:不要割地,只要张仪!正当秦国准备举国一战之时,刚从燕国出使归来的张仪却自请入楚。邦交如战场,张仪与嬴华冷静周旋于楚国,终于化险为夷。刚刚恢复了大司马职务的屈原从楚国变法与合纵的利益出发,派兵暗杀张仪未遂,却险些造成张仪与苏秦这两个生死朋友间的误会。在秦国的离间下,屈原再次被贬斥,壮心酷烈的屈原私自调集八万楚国新军,在楚国屈氏家族的支持下,贸然与秦军决战。兵败,全军覆没。回到燕国的苏秦险被野心家子之卷入阴谋泥沼,遂离燕入齐。几经周折终于在齐推开全面变法。神秘退隐的燕姬也历尽艰难追随苏秦潜入齐国,两人终获团圆。
正当张仪游说六国,成功推行连横亲秦战略的关键之时,秦惠王身患不明原因的“暮疯症”,张仪入齐寻求方士,恰遇苏秦被旧贵族买凶杀害,两兄弟生死相别。安葬苏秦后悲痛而归,秦国内政已经发生了奇怪变化;狂暴太子与长史甘茂结谋排斥异己,上将军司马错被迫卸职隐退,张仪为免遭罢黜而径自挂冠离秦退隐江湖。尚武狂秦武王率领大军欲图东灭雒阳,将秦国再度推向危险的境地……
第三部
以秦军东进,雒阳周天子君臣惊慌迎接为序幕。连续展开两场冲突:一为秦军东进开道的宜阳之战,千夫长白起崭露头角;二为秦武王进军雒阳,举鼎暴死。
白起奉秦武王遗诏,率一千铁骑从阴山北上秘密进入燕国,克难克险,设计迎回在燕国做人质的少年王子稷;甘茂与魏冉、白起等将士结盟,合力粉碎公子离的夺位政变,拥立公子稷(秦昭王)继位;燕国主政大臣乐毅说服燕昭王结好秦国,送回公子稷生母芈八子(宣太后);芈八子拨乱反正廓清朝局,破格起用族弟魏冉为丞相,亲自摄政稳定秦国。
号称“东海青蛟”的齐闵王欲图霸天下,鼓动山东六国连兵六十万先机灭秦。秦国危难关头,宣太后一力破格起用白起为将,鏊兵中原,大破六国联军。燕国密谋攻齐复仇,白起统兵趁机再度东出,冬季大举进攻河内,拔魏韩城三十余座,秦设河内郡。鲁仲连为保全齐国,南下楚国寻求结盟抗秦。白起水陆并进奇袭楚国,夺夷陵,攻陷郢都,楚国被迫北迁,秦设南郡,一举成为战国超强霸主。燕国秘密联结五国,组成以名将乐毅为统帅的联军大举攻齐,齐军连败,暴虐的齐闵王被乱民活剐!联军攻陷临淄,五国回兵,燕军独占齐国全境,惟余即墨、莒城两城坚守。名将田单即墨抗燕六年,终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恢复齐国,齐燕一齐衰落。
其后魏冉贪功,不顾白起反对,派秦军大将胡伤率军十万攻赵,被赵奢第一次击败,宣太后谢罪自裁,秦国君臣猛醒。赵国崛起的内幕揭开,赵武灵王强国变法的传奇故事“胡服骑射”一一展现,秦国与赵国开始了长期认真地斡旋;饱受奸佞陷害的名士范雎入秦,助秦昭王罢黜魏冉,襄助秦昭王亲政,提出“远交近攻”大战略,秦国形成新的合力;赵国与韩魏合谋,接受韩国飞地上党,欲居高临下压制秦国,引起秦国警觉,秘密制定与赵国决战上党,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层层展开,赵国全部精锐五十余万一战覆灭。战后秦昭王进入晚年,逼白起自杀,范雎心怀忧惧,更难者在于太子孱弱多病且无嫡子,诸王子皆平庸无能,连选贤另立的可能都很渺茫,秦国王室第一次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危机状态,从而引出第四部。
第四部
第四部是秦国连续度过三次交接危机的惊险低谷史。以蔡泽入秦路遇相学名家唐举预言命运拉开序幕,故事迭次展开:蔡泽错以急流勇退的自保之道说范雎,反遭范雎蔑视,唐举密见老友,介绍蔡泽的计然富国才能,范雎上书举荐蔡泽为相,决然辞官隐退,与鲁仲连路途相遇一起南下游历;鲁仲连领引范雎在陈城结识吕不韦,引出吕不韦的商旅人生;吕不韦北上邯郸,巧遇秦国人质王孙异人而雄心大动,最终决意弃商从政,吕氏传奇由此展开。
吕不韦以雄厚资财入咸阳周旋,使王孙异人成为太子嫡子;赵国平原君警觉人质逃走率军追杀,吕不韦得百名义士血战掩护,方与异人归秦。秦昭王病逝,老太子柱(秦孝文王)继位一年又病逝,异人(秦庄襄王)继位,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推行新政;庄襄王在位三年病逝,此前已经迎回的十三岁少子赵政继位,吕不韦以“相邦”、“仲父”身份与太后共同摄政;期间吕不韦两次主持交接大局、稳定朝野、拓展国土,声望大增,但与太后赵姬之暧昧纠葛却惹来王族元老非议;吕不韦以非常手段解脱自己,使胡人嫪毐与赵姬私通,赵姬以摄政太后权力封嫪毐为长信侯,专权淫乱宫闱,蓄谋政变夺位,酿成秦国历史上的最大丑闻。
少年秦始皇与吕不韦联合,一举铲除嫪毐叛乱势力,贬黜太后回赵国原籍;秦始皇二十一岁亲政,吕不韦为消弭秦国法制的峻猛重刑,召集门客作《吕氏春秋》确立杂家治国方略;个性强悍的秦始皇坚持商鞅法制,与吕不韦政见严重对立;吕不韦决意公布《吕氏春秋》,欲以朝野公议决定治国方略;秦王政面临巨大压力,与青年李斯、王翦、蒙恬等新锐势力结成护法同盟,图谋对抗吕不韦集团,秦国又一次面临转折危机,引出第五部。
第五部
第五部是故事容量最饱满的一部,也是全书最高潮。
以吕不韦于咸阳四门张挂《吕氏春秋》,公然悬赏改一字赐千金拉开序幕,李斯、蒙恬与吕不韦门客城下论战,公开驳斥《吕氏春秋》,引发朝野大论争;秦王政以“坏法乱政,蛊惑国人”之罪罢黜吕不韦,吕不韦被迫自杀于雒阳。
此后正式拉开帝国创建大幕,展开四大阶段故事:第一阶段整肃军政,超拔新锐,一大批年轻将领与主政大臣形成新生代势力,同时大力建设秦国腹地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川成天府之国;第二阶段展开统一中国的连绵大战,展开六国逐一灭亡的故事;第三阶段 ,统一架构华夏文明体系,发动彻底驱赶匈奴的阴山大战,建立万里长城与其他大型工程;第四阶段秦始皇嬴政巡视天下,积劳成疾而依赖方士奇术救治,深感人生苦短,遂生求仙长生之心,第六次巡视时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秦国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引出第六部。
第六部
秦始皇骤然客死沙丘拉开序幕,赵高、胡亥密谋政变,总领国政的功勋丞相李斯被利诱挟持加入密谋,终使人才济济久经锤炼的秦帝国最高层权力发生巨大分裂。
其后扶苏被逼自杀,掌握军权的蒙氏兄弟被害,胡亥称帝,赵高领政,秦帝国权力倏忽发生质变。二世集团残杀帝国功臣元勋,铲除皇室异己势力,推行一系列暴虐昏政,大大激化了秦始皇时期潜藏的各种社会矛盾。
其后陈胜与吴广大起义爆发,六国旧贵族趁势而起,形成天下反秦的燎原之势。帝国对农民军作战胜利,但对以六国旧贵族为根基的反秦势力却反攻失败。随后刘邦与项羽皆进入咸阳,风雨飘摇的帝国宫廷再次政变,胡亥赵高集团一朝覆灭;恢复秦王称号的子婴投降,秦帝国政权终结。项羽大军将帝国财货掳掠净尽,而后大火焚烧咸阳宫三月不灭,整个关中成为八百里废墟,大秦帝国骤然灰飞烟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天才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