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家的心中,历史遗留下来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份珍贵的宝藏。在我们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有着无数的朝代兴衰更迭,他们的文化与智慧都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珍贵之物遗留后世,这也就是各个专家们追寻的古文物,它们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在诸多古迹之中,历代帝王名人的陵墓可谓是存在文物的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了。考古队们也经常处在寻找古墓的路上,试图把那些尘封的宝物发掘出再保护起来。清朝光绪帝的陵墓,是我国史上最后一座帝皇陵墓,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可在1980年考古队专家进入陵墓时,为何会先大骂后欢呼?看他们见到了啥。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出生在北京什刹海醇王府,是清朝史上的第11位皇帝。作为道光帝的孙子,在他小时候就得到了父亲醇亲王的重视,被百般疼爱。可他的一生并非就此作为一名王府少爷继续下去,而这只是因为慈禧的存在。
自1861年咸丰帝崩后,慈禧便开始掌权。纵使她的儿子同治帝即位后有了一番“同治中兴”的局面,可随着他的英年早逝,权力又再一次回到了慈禧手中。1875年,因为同治帝的崩逝且无子嗣,清朝急需要一名继承人来稳定局面,这时的载湉,作为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儿子,自然就毫无疑问地被慈禧扶持成了新帝。
1889年,光绪帝终于能够亲政,但仍然没握有大权。可尽管如此,他依然在朝政上有着属于自己的见解。面对外敌,他极力主战,并看到了清朝的不足之处,发动“百日维新”,只可惜败送在了慈禧手中并被囚禁。最终在1908年,光绪帝崩逝,年仅38岁。
作为一名皇帝的陵墓,比起过去的人来说,光绪墓实在是非常“简洁”了,但仍然非常丰厚。他被葬在清西陵中的崇陵,1909年开始兴建,在1915年彻底竣工。墓中留存了非常多晚清时期精美的陪葬品,这都是对晚清历史的宝贵文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考古意识的提升,1980年,文物保护部门决定对光绪墓开展一次抢救性发掘,旨在尽可能多的让其中的文物不被盗墓者偷窃。多支考古队汇聚于河北的清西陵,他们对于即将发掘最后一位皇帝陵墓感到十分激动。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进入古墓穴之后,眼前的现象立刻让他们气得大骂。
一个巨大的盗洞正对着主墓室,四周到处都是杂乱不堪的样子,就连光绪帝的棺木都已经被翻开了。整个墓穴中,几乎再难找到一件陪葬文物,而墓室的结构却又没被损坏,这一切都说明了,光绪墓已经遭到一群老练的盗墓贼“光顾”了。
根据专家们对盗洞的勘探,初步断定这是发生在1938年的一次盗墓。考古队员们继续探查,结果发现旁边埋葬隆裕太后的梓宫也遭到了洗劫,并被翻找成一地狼藉。专家们对此非常愤怒,不仅仅是因为盗墓贼的偷窃,更是因为他们对墓主尸首的不尊重以及对古墓本身的破坏行为。
而就在考古队们极其难过准备离开的时候,在一处隐蔽的角落,突然发现了一件幸存文物。这是一对翠玉环,通体玉质,据研究得知这是光绪帝给他最爱的妃子珍妃的信物。这对玉环可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了,也是光绪帝遗留下来的唯一能够被保护的文物。在被盗墓贼打击之后,突然发现这样一件珍品,专家们不禁再一次欢呼起来。
每一件文物都具有它自身珍贵的价值,它可能刻画了一个朝代的思想内涵,更有可能承载了一位智者一生的心血。正因为历史赋予文物的重量,考古队们才要如此积极地去保护它们,而盗墓更是一种令人极度不齿的行为,是对文物尊严的践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