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东游录》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
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辗转来到了中国,并见到了一个“巨型大瓮”,人们告诉他,这个大瓮由7000斤的玉石打造而成,价值超过4座城市,鄂多立克原本不信,亲眼见到后,叹为观止。然而此时谁也没料到,这个旷世玉瓮竟然会在未来的300多年里,被人拿去当菜缸,腌咸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发生在它身上的传奇故事。
它叫渎山大玉海,“出生于”1265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下令制作,这一年距离忽必烈登基成为蒙古帝国大汗不过5年,正是最威风的时候,于是某日突发奇想,决定打造一个奢华的“玉石酒瓮”,用来展示元代国势的强盛。
皇宫里的工匠们一接到命令,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他们知道,这个“酒瓮”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们连夜奔赴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原材料,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河南南阳的独山上,找到了重达7000斤的独山玉,然后连夜赶工,将一整块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内部掏空,打造成酒瓮状。
然后分工合作,在玉石的体外周身雕刻出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并且配上龙、鹿、猪、马、犀、螺等,由于这些工匠个个都是当年最顶级的师傅,所以这些图案神采俱佳,精妙绝伦,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任谁看了都会叹为观止。
果然,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看到它以后,相当满意,赞不绝口,当即便用美酒填满了它,和众臣子共饮美酒,共赏美瓮,并且后来每当遇到大型宴会时,忽必烈都会拿出它来招待大家,并且把它放在了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的广寒殿中,与它相伴,由此可见,渎山大玉海乃忽必烈的所爱之物,而它的名气,也早就传遍全国,甚至传到海外,当年鄂多立克为了看它专门来到中国。
然而渎山大玉海仅仅诞生103年,元朝便灭亡了,这个惊人的巨型酒瓮也不翼而飞,就连皇家想找它也一直找不到,直到1745年,清朝辅臣高士奇路过西华门外真武庙时,才偶然发现了角落里的渎山大玉海——这个旷世奇作,竟然被道士们用来腌咸菜了。
高士奇上前再三查看,确定它就是传说中的渎山大玉海,但因为做了300年的咸菜缸,它散发出了浓浓的菜味儿,高士奇立马回宫禀报乾隆,乾隆听后,当即便以千金相赐真武庙,道士们才依依不舍地把自家的“菜缸子”交给了乾隆。
看到渎山大玉海后,乾隆非常欣喜,命人将其里里外外清洗干净,然后才将它安放在团城之上,并为它建立玉瓮亭,供着它,与此同时,还叫40多位词臣为渎山大玉海写诗赞美它,乾隆自己也兴致大发,写了一首《玉瓮歌》,命人刻于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以作纪念。
时至今日,渎山大玉海仍然被安放在北海公园团城内,每年都有无数海内外游客赶来一睹它的风采,后来它还被评为中国“镇国玉器之首”,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各位读者朋友们去看过渎山大玉海吗?你们觉得它怎么样?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