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一战争,从整个中国版图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的,如隋唐宋等。唯一两个完成由南向北统一战争的大业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占据的则是江南地区,而刘邦最早的根据地是蜀川地区。四川盆地一带易守难攻,如果统治者偏安一隅,那么将是一个很合适的地方。可是汉高祖雄才大略,硬是从这里出发最终取得天下。
同样的,后来在三国时期,刘备也曾听取了“隆中对”的建议占据了川蜀地区,建立了蜀汉政权。但直到刘备和诸葛亮去世,蜀汉政权都没有完成北伐一统天下的大业。这其中的原因是二人的能力不如刘邦吗?还是另有他因?
首先要明确的是,古代的朝廷一向奉行军政分离。这样的制度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枢密院的文官掌管调兵权,而实际在战场指挥作战的将领掌握统兵权。这样的分离确实有一定的好处。
如对皇帝而言,这样的制度能够让皇帝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驾驭臣子。但到了需要实际去作战的将领身上,事情就变得复杂了。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部队到了战场上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而参考蜀汉政权当时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些端倪。蜀汉的文官主要来自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文官机构臃肿,而且两派党争不断,连诸葛亮也难以调停。这也导致了蜀汉地区的发展极度不平衡。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言益州“沃野千里”,可见益州的粮食产量相当可观。但实际上,如果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益州作为粮仓绝对是合格的。但如果把益州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国家,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而且,自古以来兵员素质北方强于南方,三国时期也不例外。诸葛亮每次北伐,兵马数量少则十余万,多则二十余万,这些都要求益州地区提供粮饷。《出师表》也提到过“益州疲敝”,可以看出为了供养蜀汉政权多年的征伐,益州早已不堪重负。
因此,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也有数次是因为粮草不济而无功而返。而北伐无功,则会进一步拖累蜀国的国力,使局面更加危急。
再看刘邦的政权。刘邦驻扎在蜀地的时候,整个天下的秩序是项羽制定的。当时的秦国故地被分封给了三个秦朝降将,东方有魏国、赵国和齐国。南方有最大的一块封地,由项羽自己统治。
而这些诸侯国之间都各有各的利益纷争,即使邻国灭亡,他们也会袖手旁观。但纵观刘邦一统天下的整个过程,他自己的功劳似乎并不大。绝大多数攻杀伐战都是有他手下的将军们完成的,如韩信势如破竹般向东连续攻灭魏赵齐三国。
而出谋划策和后方经济发展,刘邦也有许多人才来帮他统筹兼顾。由此可见,刘邦自己虽然没有很大的本领,但在他身边团结了许多各方面人才。
而在三国时期,是经历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才形成的秩序。北方的曹魏击败袁绍后,南下吞并荆州、关中等地区,势力强大。虽然遭受赤壁大败,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占据江南的孙氏则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而且江南物产丰盈,足以支撑孙吴政权。反观蜀汉政权,自从刘备去世以来,人才凋零。法正早早去世,而马超、赵云等智勇双全、独当一面的大将也相继离世。诸葛亮北伐时,能够统兵的人选确实少之又少。
更不用说蜀国的整体国力和曹魏比起来,是相当的悬殊。曹魏作战失利能很快的恢复元气,但诸葛亮若是北伐失利折兵损将,则整个蜀汉政权的根基都可能被撼动。
总结:我国历史上完成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人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刘邦。但刘邦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各个诸侯国独善其身,而且刘邦身边人才济济,所以刘邦很容易将这些诸侯国各个击破,增强自身的实力并于项羽决一死战。
反观后来企图仿照汉高祖的蜀汉政权,虽然诸葛亮也有一统北方的雄心,但曹魏政权的强大程度已经远超当年的诸侯国,而且彼时的蜀汉人才凋零。更重要川蜀地区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持诸葛亮的北伐,多次都因粮草不济而无功而返。
诸葛亮北伐中原最后失败了,演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历史悲剧。以诸葛亮的才智,刘备的仁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勇猛,却为什么不能北伐成功、兴复汉室?这里有天时也有人谋二方面的问题!分五点来说吧!
第一:战略方针的失误,刘备即使占据荆州和西川,一路由荆襄北进,一路再出祁山,直到宛城、洛阳,之间的距离太远,战略上配合作用并不大。
第二:就天时来说,曹魏有统一的中原大地,早已具备安定的后方,兵多将广,后备力量充足,又率先迎来汉献帝,把握住了先机,充分占有了天时。而西蜀成气候太晚,草创而成,已失去先机之力了,想后发制人,困难太大!
第三:就地利来说,中原人力、物力极为充足,不仅广阔而回旋余地,而且关中地区又易守难攻;西蜀北伐,战线太长,千里运粮,补给困难,国力、民力很快耗尽。一旦断粮,不战自退。
第四:就将才来说,诸葛亮本人当然才智超群,无话可说,西蜀早期又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华夏名将,实力是不小,但是与曹魏相比还是弱了些;到了后期,由于长期征战,西蜀因为地狭人少,人才匮乏,最后竟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艰难局面。反观曹魏,地广人众,才人济济,才智之士不断涌出,能征惯战的将才承前启后,源源不断。西蜀哪里是对手?
第五:就法度来说,西蜀早期清明,因为有明主刘备,更有贤相诸葛亮,所以朝廷上下政治修明,国家势力稳固。后期虽然有诸葛亮、姜维辅佐,但是因为后主昏庸,国家势力减弱。而曹魏虽有曹氏、司马氏的权力争斗,但是政治、法度始终比较稳定,国家治理还是可以的,因此国力始终保持强盛之势,这样西蜀怎么会有可乘之机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