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蒙元攻宋时有主动汉化的意愿使其对新政权抵触较小

爱殇历史 2023-09-20 17:18:41

蒙元和满清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二者南下时也都遭到了南方政权的抵抗,但是相比之下,蒙元遭到的南宋方面抵抗远不如明朝抵抗清军的力度。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第一,元朝第一代皇帝忽必烈虽然在汉化过程中保留有蒙古旧制,但是他在这个时期对汉文化是非常尊重的。当时阿里不哥在漠北反叛,他必须依靠汉地的势力,所以在这个时期他对汉文化非常尊重,他在建号中统后设置传统的中国机构,甚至

“他想采纳典型中国统治者的服饰和风格”

,我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当时忽必烈表现出对汉文化的完全尊重,使他的统一压力大为减小,这个原因非常关键。

第二、南宋朝廷确实是政治腐败,再加上长期以来的重文轻武体制,导致了武将大批量投降。《宋史纪事本末》上有忽必烈和南宋降将的一番对话,蒙古人倒也直白,忽必烈说道:

“汝等降何容易?”

那些降将说道:

“贾似道专国,每优礼文士而轻武臣,臣等久积不平,故望风送款。”

虽然这段史料可能是想讽刺那些降将没有气节。但是从那些降将的话中还是可以找出宋亡的原因的,一是贾似道乱政,二、南宋的武将长期以来在重文轻武的体制下,得不到重用。虽然这是那些降将的辩解之词,但也算是部分事实吧!

忽必烈

第三、南宋都城临安正式表示投降后,宋朝中央政府命令“各路郡县归附”,使元朝更加顺利的接管江南。这道谕令发出以后,原本尚在坚守的地方也正式放弃了抵抗。

第四、此次元朝在攻宋过程中注重纪律,注意对南方居民人心的笼络,使抵抗烈度有所降低。在攻宋战役发动前,忽必烈就对总指挥伯颜说了这么一席话,

“帝曰:‘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意,为朕曹彬可也!

而伯颜在这方面也确实做得不错,不仅强调纪律,不得滥杀,还在江南民众有困难的时候出手相救,《新元史》载:

“时民乏食,又疾疫,伯颜开仓赈之,兼施医药。”

宋人的反应就是

“大喜曰:

真王者之师也。

爱新觉罗·多铎

而为什么清朝在入关后,遭到了激烈的抵抗呢?尤其是在江南地带抵抗时间不仅长,而且激烈。一言以蔽之,就是源于清廷的一项恶政,那就是“剃发易服”,清廷颁布这项政策确实挑战了汉族一直引以为傲的文化传统,按照《洪业》的说法就是“它代表一种对汉族英雄气概的背叛,而且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农民百姓的一种侮辱”,如果没有这道命令清朝建立统治会顺畅得多。

我在这儿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江阴,一个是嘉定。这两地就是因为剃发令而最终走向了惨烈的抗清之路。

首先来说说江阴,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二十四日,清廷特授知县方亨到任时,

“遂谕各图造册献于府,转送于南京,已归顺矣”。

可是正是由于剃发令的颁布,使江阴决意反清,开始了惨烈的江阴保卫战。

而嘉定一开始传言

“豫王有剃兵不剃民之谕”

,对是否反抗清廷有所犹豫,等到全部百姓一律剃发的命令下达,

“于是远近乡兵不约而起,而乱形着矣!”

这就是明末的抵抗远远比宋末抵抗激烈的原因。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9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