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读文思廉|彭鹏拒办寿宴

大东北生活资讯 2023-09-20 17:15:07

走进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金桥巷彭鹏故居内,一块“帝眷忠清”的匾额赫然挂在二进厅堂中央,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仍向世人述说着一代廉吏的殊荣。

彭鹏(1637年—1704年),字奋斯,举人出身,官至广东巡抚。彭鹏生于明清易代之际,战乱频仍,彭鹏家计困难,但他始终砥砺苦学,十二岁便在福建省试中脱颖而出,但此后屡次应考不利,部分原因在于他“不肯作俗下文字”,故直至四十来岁才步入仕途。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彭鹏被朝廷任命为三河知县。三河地处京畿要冲,是满汉杂居之地,皇亲贵胄常仗势欺压百姓,加上迎送繁忙,百姓负担沉重,加之前几任知县治理不力,因此各种案件层出不穷,被认为是难治理的地方。

彭鹏到任时积案就有三十多件,都是棘手案件。当时,有一个谎称自己是为宫廷放鹰的人,到县城四处索要活牲畜,搞得百姓民不聊生,却又畏惧他是宫里的人,敢怒不敢言。有百姓偷偷向彭鹏报案,彭鹏详细了解了此人的行径、背景,走访被勒索的百姓,察觉到此人是欺诈,便叫差役拘执起来审问,终使其承认是假借身份进行勒索敲诈,最终彭鹏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理。

彭鹏依据案件性质采取明察暗访、正面突击等手段调查取证,很快三十多件积案都做出了判决,惩罚了罪犯,伸张了正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亲切地称他为“彭青天”。

彭鹏善于断案的名声远播四方,乃至后来还诞生了一部着名的公案小说《彭公案》,其灵感来源便是彭鹏在三河断案的经历。

彭鹏不畏权势、为民办事的政声也传到了朝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皇帝东巡驻跸三河县,特地召见彭鹏,予以表扬,并赐赏银“养廉”。彭鹏感恩戴德,将部分赏银用于修建学堂,士民大赞称:“君以养廉,臣以建学。”

十年之后,彭鹏被破格提拔为贵州按察使,这是莆田古代史上唯一一个未考取进士而官至正三品的人。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彭鹏又升任广西巡抚,后奉调巡抚广东。在广东三年多,彭鹏呕心沥血,勤政为民,积劳成疾,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卒于任上。康熙降旨称赞他“实心供职,克尽勤劳”,并赐祭葬,一代廉吏于成龙也亲笔题写“帝眷忠清”牌匾赞颂他的官德政风。

彭鹏是明代重臣彭韶后裔,耳濡目染下,彭鹏一直以先辈为榜样,正直做人、清白为官。在三河期间,彭鹏布衣蔬食,反对奢华,寒不坐乘,暑不张盖,连日常书写要用到的笔墨,他也认为要节约,因为官家用的笔墨,也都来自百姓,“毋小墨而无甚重也”。他又想到为官者的笔,能断人生死,下笔怎能不慎之又慎,“损人者勿下,欺人者勿下,利己而害人者勿下”。

彭鹏五十岁那年,三河的达官贵人想要为他大办祝寿宴,彭鹏以自身“不喜誉”“不喜祝”严肃推辞,却遭人指责,说他虚伪矫情。无奈之下,彭鹏写下“自祝者,不受人祝也,亦以自儆也”表明心迹。同时,他也告诫家人要自儆自律,奉行“清白为吏”的祖训。正是这种清正廉介之风,让彭鹏有不畏强御、参劾权邪的底气。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两次谕示大学士、九卿等人,应当学习康熙举用类似彭鹏一辈“操守清廉、治行卓越”、“允为一时之望,至今称之”的贤才。莆阳史志上也有这样一段记载:“吾乡名臣如鹏者,洵指不多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翁晓琳 吴嘉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9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