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古书录事一则:汉献帝被追杀,伏皇后保护汉献帝如有神助

历史小天窗 2023-09-20 17:06:39

汉献帝刘协是一个比较悲催的皇帝。从上位到退位都遭到别人的控制。上位是因为董卓;董卓死后汉献帝继续被李傕、郭汜控制;后来被曹操接到许都。在被李傕、郭汜控制的时候,汉献帝先是获得东归洛阳的机会,又被李傕、郭汜追杀。一路逃到安邑再转归洛阳是非常落魄。在《拾遗记》中记载,在逃亡路上还多亏伏皇后保护汉献帝。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汉献帝的东归之旅

董卓为了避免被讨董联军和"白波军"包夹,把东汉的都城改到长安。后来董卓被刺杀,李傕、郭汜等董卓余党反攻长安。这些人物虽然也像董卓那样,用强硬的手段控制东汉朝廷,但是他们之间是散沙一片,不久之后就起了内讧。李傕和郭汜开始争斗。

郭汜本来想搬汉献帝压李傕,结果让李傕事先劫走汉献帝。这对郭汜反而是一件好事了。因为无论是郭汜还是李傕,他们都没有掌握汉献帝的能力。李傕劫持汉献帝之后,很快出现众叛亲离的现象。汉献帝于是提出回到洛阳的要求,被李傕允许。

结果汉献帝的车驾往东走的时候,李傕、郭汜后悔放走汉献帝,又追杀上来。官军损失惨重。汉献帝在曹阳露宿野外。保护汉献帝的杨奉、董承于是招安"白波军"和南匈奴,但还是打不过李傕、郭汜。汉献帝勉强逃到陕县,渡过黄河到达安邑,然后才回到洛阳。

《拾遗记》中的描述

《拾遗记》中对汉献帝渡河的过程的描述很有意思。说在渡河的时候,汉献帝没有船。于是伏皇后背着汉献帝渡河。黄河的水流是很湍急的,但是伏皇后却感觉到脚底下如履平地,就像有神仙鬼物帮助一样。

伏皇后、汉献帝这边渡河,还有追兵拿着兵器杀过来。伏皇后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汉献帝,结果汉献帝还是受伤,伤到了脚指头。在古代这种伤也是非常危险的,春秋时期的吴王阖闾就是在与越军交战伤了脚指头而死的。

伏皇后赶紧为汉献帝处理伤口,先用绣布帮助汉献帝擦拭血迹,然后刮擦自己的玉钗,用玉粉覆盖在伤口上(在古代玉是一种药石),很快汉献帝的脚上的伤口就痊愈了。伏皇后的泪水沾湿汉献帝的衣服和脸颊,就像水清洗过一样干净。所以军中感叹:"虽乱犹有明智妇人。"

真实的历史

《拾遗记》中记载的伏皇后是"明智妇人",内容也带有一些奇异的色彩,但是与历史上的情况还是有明显差别。按照《后汉书·董卓传》的记载,当时"白波军"首领李乐已经准备好船只,汉献帝等人打算渡河,但是河岸太高,有十几丈。正好伏皇后手里拿着一些绢布,董承派人抢夺绢布,做成绳索垂下去,让人背着汉献帝下岸上船。其实与伏皇后干系不大。

后来汉献帝被曹操所控制,董承参与"衣带诏事件"事发被杀,董承的女儿就是汉献帝的妃子,也被曹操所杀。这让伏皇后感到非常恐惧。因此伏皇后与自己的父亲伏完写书信,请求伏完在暗中除掉曹操。伏完虽然也做过一些努力,比如拉拢尚书令荀彧,但是最终还是不敢有动作。

荀彧没有参与伏完的计划,但也没有告发伏完,反而是伏完的小舅子樊普捅了出去。曹操一怒之下逼迫汉献帝废掉伏皇后,最后杀死伏皇后和伏氏子弟。伏皇后的两个儿子都被曹操毒杀。可以说也是一个很悲剧的人物了。

参考文献:《后汉书》、《拾遗记》

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

提到后汉三国人物,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魏、蜀、吴三大势力的人物身上,因此关于这些人物的介绍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不过,当我们认真地阅读历史就会发现另外一个一直被大家所忽略而又不能遗忘的人物?汉献帝刘协。如果没有这个人物的存在,那三国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就将重写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汉朝的末代皇帝的一生吧。

在后汉三国时代,有一对同年出生又同年去世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后世称之为?古今第一贤相?的诸葛亮,而另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汉献帝刘协了。

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王美人,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后,因为担心被何皇后迫害,便将刘协交给董太后亲自抚养,不久,王美人果真被何皇后在药中下毒杀害,儿提时的刘协便失去了母亲。也许是出于对王美人的怀念吧,在后来群臣请求灵帝册封太子之时,灵帝想立刘协,认为长子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但到最后灵帝却又犹豫不决,没有下文了。不久,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

公元189年4月,灵帝于嘉德殿驾崩。这样一来,继承人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的关注。宦官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不料消息被泄露,计划失败。经过一番争夺,刘协的同父异母兄弟刘辩得以登上皇位,史称少帝。在这场最高权力的角逐当中,刘协失败了。幸好当时的他只有九岁,尚且年幼,笔者揣测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应该说不大,也许他还更乐意于玩耍嬉戏,勤奋读书呢。不过此时他的那个同父异母兄弟刘辩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

先是在同年刘辩的那位不争气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优柔寡断,原本是想谋诛宦官,结果因行事不密,反被宦官张让、段圭抢先动手给杀了,引起都城洛阳一片混乱。接着是袁绍、袁术等人偕同何进部将吴匡、张璋在洛阳到处诛杀宦官,张让、段圭等人挟持刘辩、刘协兄弟逃跑,结果张、段二人在途中被杀。这两兄弟惊魂未定,在夜里追着萤火虫的微光徒步向南走,想回到洛阳,途中连板车、马都需要从当地农家索要,真可谓狼狈之极。直到董卓出现,两兄弟才算是摆脱困境。却又不曾想董卓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少帝刘辩说起话来语无伦次,把个董卓听了个云山雾罩的,刘协却是一一回答,从始至终,毫无遗漏,这回少帝刘辩的好日子到头了,董卓相互一比较,觉得刘协贤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后养大的,他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的念头。机缘巧合,回到洛阳以后,刘协终于在董卓的扶持下当上了皇帝。是年公元189年九月,刘协八岁。

董卓掌权以后,其暴行引起公愤。各路诸侯迅速起兵讨伐,董卓自知不敌,接受女婿李儒的建议,决定迁都长安。虽然文武大臣都不同意,但在董卓的威逼之下也只能随行。数百万百姓背井离乡,一路上颠沛流离,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董早还下令火烧洛阳,二百里内,一片焦土,鸡犬不留。虽然在史料上找不到当时刘协的态度和举动,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定会让他刻骨铭心。经过这样一番磨难,刘协应该得以迅速的成长和成熟起来。

到达长安后,刘协在董卓专权的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两年,这期间他目睹了董卓的种种暴行。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原本汉献帝刘协可以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却不料好景不长,随着李、郭之乱,他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这段日子应该说是他少年时期最痛苦的回忆了。作为国家最高权利象征的刘协,不但没有机会一展自己的治国之策,复兴汉室,两年来一直是危机重重,朝不保夕,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这种困境之中,汉献帝刘协逐渐成熟了,少年睿智的他开始学习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并利用一切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这个大汉天子的才华和个性,不甘心成为傀儡。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长安出现饥荒,一斛谷居然卖到50万钱,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汉献帝刘协下令开仓赈济,并委任侍御史侯汶负责处理。但灾情却没有丝毫的改善,刘协怀疑侯汶贪污,竟然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并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五十,重新派人进行赈灾工作,终于缓解了灾情,同时也给朝中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年仅十四岁的刘协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聪慧。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由于相互猜忌而兵戎相见,刘协又一次被挟持,并随之颠沛流离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不但毫无皇帝的威严可言,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随之一起的朝中大臣常常数日吃不到饭,自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还要亲自出城去采野谷充饥,有的甚至因没有找到粮食而饿死,可谓处境凄惨。有一段时间,刘协就住在以荆棘为篱笆的房子中,连窗、门都无法关上,群臣议事,也只能借茅舍作为朝堂,士兵们执在篱笆上观看,相互拥挤取笑,根本谈不上什么帝王的威严;一次,刘协向李傕要五斗米、五具牛骨,竟遭到拒绝,最后李傕只派人送来了五具臭牛骨。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引起了刘协的强烈不满,本欲与于之理论,在侍中杨琦的劝说下方肯作罢;李傕、郭汜停战以后,献帝欲驾幸弘农,郭汜偏偏不理睬,刘协悲愤得一整天不吃饭,以示抗议。所遭受的种种屈辱终于让这个少年皇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用绝食来表达心中的愤懑。面对残酷的现实,汉献帝刘协长大了。他在等待时机,摆脱目前的困境。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终于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机会来了。曹操在这场争夺皇帝的角逐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目的,曹操先是不断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博得刘协和朝中大臣们的好感,在迎接刘协后不久,曹操就借口粮食匮乏,连哄带骗把刘协及一班朝中大臣转移到许昌,至此,汉献帝正式迁都于许昌,也许此时的刘协还以为再也不用经历童年、少年时候悲惨生活,从此走向安定。但结果却又是事与愿违,刘协又一次失败了,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了!

经过几年的颠沛流离,刘协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皇帝,就算是有名无实,但却始终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既然有那么多人在打自己的主意,那自己也要好好的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不再重蹈覆辙,完成作为一个皇帝所要完成的职责。因此,刘协看中了曹操,立即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准备借助曹操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这其间,刘协少年睿智的名声,也逐渐为当时众人所公认。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写给劝谏袁术的书信中就提到刘协?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虽说是溢美之词,但也证明刘协的确很是聪颖的。

不过一代奸雄曹操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老奸巨滑的曹操根本就没有想过如何帮助刘协光复汉室,只是想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随着曹操地盘的不断扩大、权力不断的稳定,曹操逐渐开始铲除异己,集权于一身。对此,刘协是有所察觉的,也是不甘心的,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反抗行动。刘协曾气愤的对曹操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罢。?说得曹操大惊失色,匆匆告辞,从此不再朝见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协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为车骑将军,借以牵制曹操;刘协又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要董承联络终于汉室的大臣、诸侯,共同铲除曹操。刘协的这一次冒险,反映出他还是很有头脑和见地的。不幸的是,刘协的种种努力都因为计划泄露而告失败。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处死了参与计划的董承、吴子兰、种辑等人,并夷灭三族。刘协的贵人董氏也因为受到其父董承的牵连而被害。当时董贵人怀有身孕,刘协虽然极力保护,但最终未能幸免。刘协的失败,宣告了自己恢复皇权愿望的彻底破灭。曹操借此加强了对刘协的控制,?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这时的汉献帝刘协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傀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又因早年写给父亲的信中提及曹操的残暴,要其父设法除掉曹操,被曹操发觉,结果伏皇后和其两个儿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被处死,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这样一来,刘协不但孩子没了,就连枕边人都没有保住。可以想象这时的刘协的心里一定是在滴血。难怪他在与伏皇后道别的时候悲痛地说出连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之类的话。巨痛之下,刘协绝望了。从此,他不再心存什么恢复皇权之类的空话了。幸好他与那位曹皇后的关系还算是融洽,这多少给了刘协一丝安慰。这位曹皇后虽然是曹操的女儿,但也算是嫁夫随夫,在曹丕篡汉时与刘协保持了高度一致,公然大骂其兄犯上作乱。气得在场的曹休表示:如果她不是先王之女,必一剑杀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袭爵魏王。这时的刘协做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可能是刘协再一次错误估计了形势而做出的特别之举。也许他认为曹操一死,自己就有机会恢复皇权亲政了,所以特意改换年号。不过他这最后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同年,华歆、贾诩、王朗、李伏等众多曹魏的亲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闯汉献帝的寝宫,威逼刘协逊位。刘协终于醒悟了,他担心了几十年一直害怕出现的厄运降临了。刘协不禁全然不顾皇帝的仪态,失声大哭,黯然退入后殿,闭门不出。曹皇后见此情景,按捺不住对丈夫的同情,挺身而出,痛责众人,才暂时给刘协解了围。但不久汉献帝刘协终于还是在曹丕的逼迫下于当年10月禅位于曹丕。不过,曹丕倒也象其父曹操一样,没有加害刘协,封其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使用汉天子礼乐,建汉宗庙以奉汉祀。随着汉献帝刘协的退位,在中国统治了近二百年的东汉王朝也随之结束了。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献帝病故,终年54岁。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

终其一生,汉献帝刘协始终是个悲剧人物,虽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无法施展;虽有心回天,但先人留给他的实在是个烂摊子,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

《汉献帝刘协》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汉献帝刘协》人物故事小传

《汉献帝刘协》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汉献帝刘协》人物故事小传

汉献帝刘协,灵帝中子,母王美人,被何皇后杀害。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生,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卒,终年54岁。

刘协初封渤海王,徒封陈留王。永汉元年九月,董卓擅夺朝政,拥立刘协即位,年仅9岁。

当时,地方群雄割据,东汉政权形同虚设。董卓借献帝为名,实欲夺天下而称帝。关东诸豪强推举袁绍为盟主,联兵讨伐董卓,董卓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初平三年,董卓被部将吕布杀死,其部将李傕、郭汜又率兵杀入长安劫献帝。此后,袁绍、曹操、孙策、刘备各自形成军事集团,互相攻灭,天下大乱。建安元年,献帝被曹操挟至许昌,意欲“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欲杀伏皇后,皇后向献帝告哀:“不能复相活耶?”献帝叹道:“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延康元年正月曹 *** ,其子曹丕即位,代汉称帝,废刘协为山阳公,东汉灭亡。刘协死后葬禅陵,谥曰孝献皇帝。



〔正史〕



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渤海王,徙封陈留王。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赫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官所领诸署,侍于殿上。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加鈇钺、虎贲。丙戌,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甲午,豫州牧黄琬为司徒。遣使吊祠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冬十月乙巳,葬灵思皇后。白波贼寇河东,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

十一月癸酉,董卓为相国。十二月戊戌,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都护。诏除光嘉、昭宁、永汉三号,还复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东州郡起兵以讨董卓。辛亥,大赦天下。癸酉,董卓杀弘农王。白波贼寇东郡。二月乙亥,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免。庚辰,董卓杀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珌。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毕圭苑。壬辰,白虹贯日。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幸未央宫。己酉,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①其族。

夏五月,司空荀爽薨。六月辛丑,光禄大夫种拂为司空。

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安集关乐,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各执而杀之,唯韩融获免。董卓坏②五铢钱,更铸小钱。

冬十一月庚戌,镇星、荧惑、太白合于尾。

是岁,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③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又杀南阳太守张咨。

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二月丁丑,董卓自为太师。

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轸军大败。董卓遂发掘洛阳诸帝陵。夏四月,董卓入长安。六月丙戌,地震。秋七月,司空种拂免,光禄大夫济南淳于嘉为司空。太尉赵谦罢,太常马日磾为太尉。九月,蚩尤旗见于角、亢。冬十月壬戌,董卓杀卫尉张温。十一月,青州黄巾寇太山,太山太守应劭击破之。黄巾转寇渤海,公孙瓒与战于东光,复大破之。是岁,长沙有人死经月复活。

三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坚战殁。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瓒军大败。夏四月辛巳,诛董卓,夷三族。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者张种抚慰山东。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东郡太守曹操大破黄巾于寿张,降之。五月丁酉,大赦天下。丁未,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攀稠、张济等反,攻京师。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吏民死者万余人。李傕等并自为将军。己未,大赦天下。

李傕杀司隶校尉黄琬,甲子,杀司徒王允,皆灭其族。丙子,前将军赵谦为司徒。

秋七月庚子,太尉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八月,遣日磾及太仆赵岐,持节慰抚天下。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太尉。司徒赵谦罢。

九月,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济出屯弘农。甲申,司空淳于嘉为司徒,光禄大夫杨彪为司空,并录尚书事。冬十二月,太尉皇甫嵩免。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丁卯,大赦天下。三月,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淮南。长安宣平城门外屋自坏。夏五月癸酉,无云而雷。六月,抚风大风,雨雹。华山崩裂。太尉周忠免,太仆朱俊为太尉,录尚书事。下邳贼阙宣自称天子。雨水。遣侍御史裴茂讯诏狱,原轻系。六月辛丑,天狗西北行。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冬十月,太学行礼,车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士以下各有差。辛丑,京师地震。有星孛于天市。司空杨彪免,太常赵温为司空。公孙瓒杀大司马刘虞。十二月辛丑,地震。司空赵温免,乙巳,卫尉张喜为司空。是岁,琅邪王容薨。

兴平元年春正月辛酉,大赦天下,改元兴平。甲子,帝加元服。二月壬午,追尊谥皇妣王氏为灵怀皇后,甲申,改葬于文昭陵。丁亥,帝耕于藉田。

三月,韩遂、马腾与郭汜、樊稠战于长平观,遂、腾败绩,左中郎将刘范、前益州刺史种劭战殁。夏六月丙子,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丁丑,地震;戊寅,又震。乙巳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大蝗。秋七月壬子,太尉朱儁免。戊午,太常杨彪为太尉,录尚书事。

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④。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八月,冯翊羌叛,寇属县,郭汜、樊稠击破之。九月,桑复生椹,人得以食。司徒淳于嘉罢。冬十月,长安市门自坏。以卫尉赵温为司徒,录尚书事。十二月,分安定、扶风为新平郡。

是岁,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繇军败绩,孙策遂据江东。太傅马日磾薨于寿春。

二年春正月癸丑,大赦天下。二月以亥,李傕杀樊稠而与郭汜相攻。三月丙寅,李傕胁帝幸其营。焚宫室。夏四月甲午,立贵人伏氏为皇后。丁本,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是日,李傕移帝幸北坞。大旱。五月壬午,李傕自为大司马。六月庚午,张济自陕来和傕、汜。秋七月甲子,车驾东归。郭汜自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并侍送乘舆。张济为票骑将军,还屯陕。八月甲辰,幸新丰。冬十月戊戌,郭汜使其将伍习夜烧所幸学舍,逼胁乘舆。杨定、杨奉与郭汜战,破之。壬寅,幸华阴,露次道南。是夜,有赤气贯紫宫。张济复反,与李傕、郭汜合。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俊。壬申,幸曹阳,露次田中。杨奉、董承引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及匈奴左贤王去卑,率师奉迎,与李傕等战,破之。十二月庚辰,车驾乃进。李傕等复来追战,王师大败,杀略宫人,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皆战殁。进幸陕,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是岁,袁绍遣将麹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瓒军大败。

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郊礼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二月,韩暹攻卫将军董承。夏六月乙未,幸闻喜。秋七月甲子,车驾至洛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丁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己卯,谒太庙。八月辛丑,幸南宫杨安殿。癸卯,安国将军张杨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

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候,赠沮俊为弘农太守。庚申,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九月,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罢。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⑤。

二年春,袁术自称天子。三月,袁绍自为大将军。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是岁饥,江淮间民相食。袁术杀陈玉宠。孙策遣使奉贡。

三年夏四月,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吕布叛。冬十一月,盗杀大司马张杨。十二月癸酉,曹操击吕布于徐州,斩之。

四年春三月,袁绍攻公孙瓒于易京,获之。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夏六月,袁术死。是岁,初置尚书左右仆射。武陵女子死十四日复活。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秋七月,立皇子冯为南阳王。壬午,南阳王冯薨。

九月庚午朔,日食之,诏三公举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国守相各一人。皆上封事,靡有所讳。曹操与袁绍战于官度,绍败走。冬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

东海王祇薨。是岁,孙策死,弟权袭其余业。

六年春二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七年夏五月庚戌,袁绍薨。

于窴国献驯象。是岁,越嶲男子化为女子。

八年冬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

初置司直官,督中都官。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自领冀州牧。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十二月,赐三公已下金帛各有差。自是三年一赐,以为常制。

十年春正月,曹操破袁谭于青州,斩之。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众降。秋九月,赐百官尤贫者金帛各有差。十一年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三月,曹操破高干于并州,获之。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

是岁,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皆除。

十二年秋八月,曹操大破乌桓于柳城,斩其蹋顿。

冬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乙巳,黄巾贼杀济南王赟。十一月,辽东太守公孙康杀袁尚、袁熙。

十三年春正月,司徒赵温免。夏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为丞相。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丁未,光禄勋郗虑为御史大夫。壬子,曹操杀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是月,刘表卒,少子琮立,琮以荆州降操。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十四年冬十月,荆州地震。

十五年春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遂等大败,关西平。是岁,赵王赦薨。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六月庚寅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洧水、颍水溢。螟。八月,马超破凉州,杀刺史韦康。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冬十二月,星孛于五诸侯。

十八年春正月庚寅,复《禹贡》九州。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大雨水。徙赵王珪为博陵王。是岁,岁星、镇星、荧惑俱入太微。彭城王和薨。

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刘备破刘璋,据益州。冬十月,曹操遣将夏侯渊讨宋建于枹罕。获之。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一级,孝悌、力田二级。赐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秋七月,曹操破汉中,张鲁降。

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自进号魏王。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秋七月,匈奴南单于来朝。是岁,曹操杀琅邪王熙,国除。

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

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三月,有星孛于东方。

二十四年春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夏五月,刘备取汉中。

秋七月庚子,刘备自称汉中王。八月,汉水溢。冬十一月,孙权取荆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魏王曹操薨。子丕袭位。二月丁未朔,日有食之。三月,改元延康。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明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亦自王于吴,于是天下遂三分矣。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太子早卒,孙康立五十一年,晋太康六年薨。子瑾立四年,太康十年薨。子秋立二十年,永嘉中为胡贼所杀。国除。

论曰:“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今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

赞曰:献生不辰⑥,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后汉书·孝献帝纪》



[注释]



①夷:全部杀死。②坏:废除。③不合:不应当。④洗囚徒,原轻系:清理狱中囚犯,释放罪刑不重的人。⑤总己以听:总揽大权,听命于己。⑥不辰:时机不对。



[相关史料]



帝自都许以来,守位而已,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议郎赵彦常为帝陈言时策①,魏公操恶而杀之。后操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惧,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刀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复朝请。

《资治通鉴》



献帝伏皇后,聪惠仁明,有闻于内则②。及乘舆③为李傕所败,昼夜逃走,宫人奔窜,万无一生。至河,无舟楫,后乃负帝以济河。河流迅急,惟觉脚下如有乘践④,则神物之助焉。兵戈逼岸,后乃以身拥遏⑤于帝。帝伤趾,后以绣绂拭血,刮玉钗以覆于疮,应手则愈。以泪湔帝衣及面,洁净如浣⑥。车人叹服:虽乱犹有明智妇人。精诚之至,幽祗之所感矣。

《拾遗记》



〔注释〕



①陈言时策:分析时政及对策。②内则:后妃的准则,即表率。③乘舆:帝王所乘之车。④乘践:坐在某物上。⑤以身拥遏:以身体拥抱保护。⑥浣:洗。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伏寿简介 伏皇后伏寿怎么死的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伏寿简介 伏皇后伏寿怎么死的

伏寿(180?—214年),汉献帝皇后,徐州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是学者伏完,母为阳安长公主刘华。作为皇后二十年,于建安十九年被曹操幽闭而死。

立为皇后

伏寿,徐州琅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伏完,沉着器度大,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女阳安公主刘华,为侍中。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到长安,伏寿跟随,此时她已入掖庭为贵人。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立为皇后,伏完任执金吾,当时汉献帝14岁,伏寿15岁,两人相差1岁。不久,汉献帝东归,李傕、郭汜等追击打败汉献帝于曹阳,汉献帝于夜晚偷渡黄河到山西境,六宫妃嫔都步行出营跟随。伏皇后手持细绢数匹,董承叫符节令孙徽持快刀威胁夺下,杀左右侍者,血液飞溅到伏皇后衣上。等到达安邑,汉献帝穿的衣服都烂了,以枣栗为粮。

谋诛曹操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任伏完为辅国将军,仪制同于三公。伏完认为政权全在曹操手中,自己嫌自己枉为皇上的外戚,于是把印绶缴上,任中散大夫,不久改任屯骑校尉。

献帝迁都许昌后,徒然守着虚位,值宿警卫侍兵,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旧党羽和姻亲密戚。 () 议郎赵彦曾经向献帝出谋划策,曹操深恶而把他杀了。其余内外不和曹操一条心的,多数遭到诛戮。曹操后来因事入殿中见到献帝,献帝极端愤怒,因说:「您假使能够辅助我,那么就希望你优厚相待;否则的话,就希望你恩爱相加把我抛弃。」曹操大惊失色,磕头求出。旧有的规矩,三公大官领兵朝见皇帝,要让虎贲兵员执锐利武器左右相挟。曹操退出之后,顾盼左右,汗流浃背。自此以后,曹操不敢再这么朝见献帝了。

董承的女儿为贵人,曹操杀了董承,又要求杀董贵人。献帝认为董贵人怀孕在身,连连请予免诛,终不能得。伏皇后看了这个情况,从此心怀恐惧。于是给她父亲写信,讲曹操残酷逼迫的凶相,要她父亲秘密地图划铲除曹操。伏完不敢动手。

公元210年(建安十四年),伏完去世,其子伏典继嗣。

事败而死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秘密泄露。曹操追查大怒,便逼着献帝废去伏皇后,并假为策书说:「皇后伏寿,由卑贱而得入宫,以至登上皇后尊位,自处显位,到现在二十四年。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阴险地怀抱妒害,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符节策书诏令,把皇后玺绶缴上来,退去中宫,迁往其他馆舍,唉!可悲伤啊!伏寿咎由自取,未受审讯,幸甚幸甚!」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手,统兵入宫逮捕伏后。伏皇后紧闭门户匿藏墙壁中,华歆伸手将伏后牵出。

当时献帝在外殿,郗虑坐在他身旁。伏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泣着经过献帝面前告别说:「不能再救救我吗?」献帝说:「我也不知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回头望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曹操将伏后下于掖庭暴室,幽禁去世(《曹瞒传》称当场被杀),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处死,伏寿母亲盈(可能即樊普姐)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墓址

伏皇后墓位于许昌市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

争议

民国史学家吕思勉对伏皇后被诛杀一案存有不同看法,认为以曹操的地位和气魄不会简单因为伏皇后给其父亲的一封信有诋毁之言而加害,而且汉献帝也不会因为董承被害而迁怒曹操(董承本身也不是靠得住的忠臣),认为这个案件背后「一定另有原因」,而且背后的事情很大、不便于记载到正史之上,吕思勉推测认为伏皇后有一个通盘的政治计画而且事关大局,因此曹操不得不动手。

历史评价

王嘉《拾遗记》:「献帝伏皇后,聪惠仁明,有闻于内则。」

范晔《后汉书》:「坤惟厚载,阴正乎内《诗》美好逑,《易》称归妹。祁祁皇孋,言观贞淑。媚兹良哲,承我天禄。班政兰闺,宣礼椒屋。既云德升,亦曰幸进。身当隆极,族渐河润。视景争晖,方山并峻。乘刚多阻,行地必顺。咎集骄满,福协贞信。庆延自己,祸成谁衅。」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伏皇后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主要出场于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不过在小说里,伏完并非病死,而是与伏皇后一起谋划除掉曹操,但遭曹操发现而被族灭。有诗叹曰:「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