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看到的一些杰出人物,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的身影,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吝惜笔墨的记录了这些伟大的女性,揭示了这些成就大业的人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王陵母以死明志
提到汉初的名相王陵,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面对吕雉想要封诸吕为王的提议,直言不讳的拒绝,坚持原则、刚直不阿,这成了王陵的标签。不仅如此,王陵还把陈平、周勃痛骂一顿,说他们辜负了高祖皇帝刘邦的信任。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会为王陵竖起大拇指,点一个赞。但没有几个人知道,在秦末楚汉之争时,王陵做为一方豪强,根本就看不少市侩气很重的刘邦,他最想投靠的西楚霸王项羽。
一个女人用生命的代价改变了王陵,也造就了王陵,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楚汉战争初期,王陵看不清形势,他拉了一帮人在河南自立山头,既不依附于项羽,也不帮助刘邦。项羽知道王陵是实力派,因此想把他收为己用,项羽通过打听得知王陵事母至孝,为了迫使王陵屈服,便让人把王陵的母亲接到了楚国的都城彭城软禁起来,好吃好喝的对待,奉若上宾。
项羽想要王陵之母劝王陵投靠自己,于是便让王陵之母和王陵派来的使者见面。王陵母亲对着王陵的使者说:“请你回去告诉王陵,项羽这个人外表仁义、内心残酷,这样的人绝不能归顺,如果王陵还认我这个老娘,就让他去投奔汉王,这样就算在九泉之下我也能瞑目了。”说完王陵母用剑自杀而亡。王陵母预知了汉兴楚亡,因此才用生命的代价,来激励王陵选择明主。
王陵本来和刘邦是老乡,且比刘邦年长,从骨子里就一直看不起刘邦这个小混混,因此坚决不想投靠刘邦。但王陵是个大孝子,因此听从了母亲的遗愿,投奔刘邦麾下,终成汉初一代名臣。王陵坚持原则的背后,是其母用生命的代价激励的结果。
陈婴母顾全大局
识时务者为俊杰。人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才是最好的。但是能够洞悉时局深知进退之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面对眼前的利益和赞誉,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很多人有好的开始,但最终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的原因所在。
公元前208年,项梁起兵渡江北上。这时,淮阳县青年杀死了秦县令,大家推举县吏陈婴为王,起兵反秦。一时之间,聚集了两万多人,他们头裹青巾,称为苍头军。战国时期,魏国就有一支精锐部队就被称为苍头军,起义军这以苍头为号,是为了表示部队勇猛无敌。
陈婴的母亲并没有因为儿子为王而感到高兴,反而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她对自己趾高气昂的儿子说:“我自从嫁到你们陈家,就没有听说过你们祖上出现过什么大人物,如今你封王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因此你最好从属于一个人,这样成功了你可以封侯,失败了也可以逃跑,不要自己拉山头。”
陈婴认为母亲说的很有道理,就对手下的人说:“项氏在楚国世世代代为将,只有他们才能推翻秦的暴政,我们要成就大事,没有项梁的领导不行,如果我们投靠项梁,就一定可以推翻秦朝。”大家一致表示赞成。于是陈婴率领两万多人投靠了项梁,带动英布、蒲将军等多只起义军都接受项梁的领导。项梁、项羽起兵时仅有八千子弟兵,得到了陈婴等人的投靠之后,不久就壮大到了六七万人,成为反秦的主力军。
陈婴的母亲远见卓识、顾全大局,深知自己儿子无能而居高位,绝非福祉而是取祸之道,因此建议他以众附寡,其见识让很多人汗颜。陈婴也因为自己母亲的原因,而避免了遭受灭顶之灾。
没有天生的人杰,只有成长的精英。王陵也好,陈婴也罢,都因顺势而为、知己知人,才成就了一番事业。知道自己的能力,了解所处的位置,平衡之间就是处事、为人之道。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8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