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4091年前的夏朝建立始末,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拉开“家天下”序幕

小林谈史事 2023-09-20 16:21:41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家都应该知道夏朝(约公元前2070~前1600 ),距今4091年,这是一个充满传说及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奴隶世袭制王朝。

关于夏朝的存在,众说纷纭,考古发现的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时间上和文献记载的夏朝基本吻合,也出土了大量的被视为制作于夏朝的文物。

二里头夏都遗址

夏朝发源于河南,人们也就公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那么这个王朝的是如何建立的?它又经历了哪些兴衰?

1、大禹治水,讨伐三苗,凭借威望上位。上古时期,人们以部落为单位,生活异常艰苦,饥寒交迫,还要忍受大自然的考验,我们的母亲河,多次泛滥,淹没了农作物,淹没了他们的家园。恰逢当时的部族首领尧派鲧[gǔn] 去治水,鲧[gǔn]是夏禹的父亲,他用筑堤堵水之法去治水,但是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人们所筑之堤在大洪水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老是被冲垮。

鲧[gǔn]努力了9年,洪水灾祸还是得不到有效解决,以失败告终,当时在位的舜一气之下就把鲧[gǔn]给撸了,流放到羽山,后来死在那里。

筑堤堵水

治水世家出生的禹,子承父业,接替了他父亲的任务,继续探寻治水的方法,他从父亲治水失败的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这个只靠蛮力的办法,用巧劲对洪水进行疏导。

禹亲自带领百姓挖渠排水,劳心劳累,为了将完成洪水最终引到大海里去的终极任务,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于他的儿子启在家出生时,也一咬牙狠心未进去探望。经过13年的努力,大禹治水的决心与努力或许感动了上天,洪水不再凶猛。

禹凭借治水功绩,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屡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部族的地位。到了舜年老时,当时部落首领更换是禅让制,禹自然受到了众人的推举,成为了新一任首领。

大禹治水

2、夏启继位,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据《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继位后,再次征讨三苗,在涂山(今安徽蚌埠市)召集部落会盟,众人纷纷拿着玉器前来,充分表明此时期禹的威望,禹为了纪念此次大会,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九个大鼎,象征着九州,彰显自己对九州的控制。

禹在位期间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带领他的部落子民建设家园,平定外患。在他的第十次巡视到会稽后去世,此时继承人的问题亟待解决。

据传禹在晚年时曾指定辅佐自己治水有功的皋陶作为接班人,可皋陶早于禹去世,后来大家又推荐东夷首领伯益,一说是皋陶的儿子,认为他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

伯益

禹死后,伯益未能顺利上位,《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就是说,伯益让位于启,而启贤明,得到其他部族的拥护。

在笔者看来益其实并未让位于启,启贤明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启十分想得到父亲的留下的位置,他和益之间,为争夺首领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史记·燕召公世家》:“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夏启

最终启夺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070年,启结束了禅让制,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建立了夏朝,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3、"家天下"遭抵抗,有扈[hù]氏部族起义。夏启继位,从此拉开了"家天下"序幕,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一个新的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其他部族的反对,有扈[hù]氏的部族首领率先站了出来反对,他提议将位置还给伯益,沿用禅让制的传统。

启得权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但有扈[hù]氏因为启破坏禅让制而不满,拒绝出席。这直接导致了双方的仇恨,于是双方在甘泽这个地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有扈[hù]氏部族

然而这个新上任的首领没有预料到有扈[hù]氏部族的战斗力非常强,个个骁勇善战,结果首次就把启的队伍打的落花流水。

兵败让启大受打击,同时让他明白战败的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靠着父亲的权威才得到这个首领位置,对他都是阳奉阴违,而且大众世袭制没有接受。因此启逐渐慢慢把重心放在了提高自己的威望。

启暂时放弃了对有扈[hù]氏的讨伐,他努力做一个贤明的君王,注重民生,了解百姓疾苦,体恤将士,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他的贤明也逐渐在百姓之间传开,他的威望也是慢慢积蓄。

日复一日,启认为时机到了,再一次发动对有扈[hù]氏的战争,启在出战前颁布《甘誓》,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直指有扈[hù]氏的大不敬罪行,进行对有扈[hù]氏讨伐是在替天行道。通过之前积累的威望,启发动这次的讨伐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打败了有扈[hù]氏,并将他们贬为牧奴。

图 甘之站

对有扈[hù]氏的胜利讨伐,他的领导能力得到认可,在大众的心中更加的信服他,启所领导的夏部族势力进一步扩大。

4、"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太康只顾享乐,四处游猎,荒废朝政,导致夏部族的权威下降,有穷氏部落首领羿(即后羿)趁机夺取了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图 太康失国

羿夺取了政权后,但民心不附,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傀儡王,自己把持着整个夏国的朝政,俨然成为了"太上皇",中康死后,又扶立中康之子相为傀儡王,相最终不堪后羿的凌辱,伺机逃跑,投奔本姓诸的侯斟鄩(zhēn xún)、斟灌(zhēn guàn)二氏。

后羿从此独承王位,掌权也变得骄奢淫逸,沉迷于骑射游猎,也慢慢步太康的后尘,荒废朝政,终于在一次游猎中被手下寒浞趁机杀死,夺取有穷氏大权。

寒浞夺权后,经过多年的经营,势力越来越大,派他的儿子浇去攻打斟鄩氏和斟灌氏,继而杀掉了夏王相,其妻后缗则在城破前钻墙洞出来逃回娘家,当时她已有身孕,不久后生下遗腹子少康。

图 少康

少康自记事起,母亲便让他铭记钻洞之耻,复国的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后来他逃到有虞氏,得到了有虞氏国君的支持,有虞氏国君将女儿嫁给他,还赐予他土地作为根据地。少康依靠根据地联络夏国遗臣、斟鄩氏和斟灌氏被伐灭时逃散的族人,同时招兵买马,发展军力 ,还派间谍女艾(第一位女将军)深入敌国刺探军情,得到源源不断的情报。

而此时的寒浞也同样慢慢步入后羿的后尘,骄奢淫逸,荒废政事。

经过多年的经营,少康发动复国之战,击败了寒浞,乘胜追击,横扫寒浞残余势力,一举歼灭有穷氏,少康称帝,重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数十载夏国无王的时期。少康当政期间,与民休息,社会稳定发展,史称"少康中兴"。

5、暴桀亡国,(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史料记载,夏王朝(约公元前2070~前1600 )年间,总共14代,17帝,期间多次遭到其他部落侵犯,也经历过"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最后,夏朝灭于桀手中。

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开国君主贤明,朝代中兴,王朝衰落的历史规律,自夏桀继位后,夏王朝就已经日渐衰落,其他部族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朝贺进贡,夏王朝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史书上记载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为了满足的自己的享乐,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宫殿,酒池。

图 夏桀

夏桀荒淫无度,命人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饮酒作乐,日夜笙歌。一些老臣看到夏桀这样荒废朝政,荒淫奢侈,便进宫劝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作为奢侈享乐,长此下去,只有亡国”。夏桀对此却觉得大臣多管闲事,排挤打压谏臣,一些大臣认为夏朝气数已尽,纷纷投靠了商汤。

夏朝方国商国在汤的带领下,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军事实力渐强,俨然发展成为地方强国。

图 商汤讨伐夏桀

夏桀的所作所为导致民怨四起,汤于是起兵统帅诸侯,讨伐夏桀,此时的夏桀早已众叛亲离,夏军彻底溃败,夏桀流放于南巢,失去了往日的权力跟享乐,夏桀最后郁郁寡欢,死在了那里。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第一个朝代,夏朝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鼎盛与辉煌,也有中途失国与复兴,最终也没能逃到灭亡的命运,但是作为第一个朝代,他结束了禅让制,拉开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家天下"的序幕,这是以当时生产力来讲含有进步意义的新制度,也是人类的进步,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8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