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清明上河图》放大10倍才发现:如今最受欢迎的职业,宋朝早有了

娱乐豆瓣酱 2023-09-20 16:04:58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也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古代风俗画,作者为杰出的现实画家张择端。宋徽宗在位时,张择端曾经供职翰林图画院,他用细腻的笔触将东京城内市民流动、商铺林立的热闹场面精准还原,比古代文人孤芳自赏式的画要写实得多。

因为《清明上河图》原本是给宋徽宗的贡品,宋徽宗理所当然成了这幅画第一任收藏者。众所周知,宋徽宗是个书画皇帝,他拿到这幅画之后,迫不及待用瘦金体在卷上题写了五字画名。流传到现在,宋徽宗题记已经不见了,但《清明上河图》所余部分仍然藏于故宫博物院,成为了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画面特别“长”,从比较安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街市,建筑和人密密麻麻,但是看起来居然一点都不累赘!根据《拙堂文话》统计,这幅图上的人物大约有1643个,四大名着任何一部描述的人数都不能与《清明上河图》相比。

现存的《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真可谓“浓缩就是精华”。画上很多细节都需要放大后才能发现,作者张择端心思非常巧,他表面上画的是东京城热闹祥和、大家安居乐业,实际上却把一些商贾哄抬物价、街上行人冲撞、治安混乱的场景都给加进去了。

因为比较写实,我们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观察到900年前宋人的生活常态。比如将这幅图放大10倍仔细搜寻,便可以发现如今最受欢迎的职业,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

《清明上河图》上有正店、脚店,比如“孙羊正店”、“十千脚店”。虽然都卖吃食酒水,但正店的规格要高一些,可以自己酿酒;脚店就要从官方允许的渠道进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东京城内的酒店食肆非常多,既然生意这么好,店家自然会推出一些特别的服务。

被圈起来的人物,就是一家脚店外面负责“送货上门”的店小二。可以发现,他并没有带什么食盒、支架类的东西,光端着两只碗,拿了一双筷子就急匆匆出门了,可以推测他送餐的地方离店面计较近,他发挥的作用就相当于现代懒人最离不开的职业:外卖小哥。

除了他之外,《清明上河图》还画了头上顶大盘子、叠着两三盒食物,手上提着支架的“外卖小哥”,可能送餐的地方比较远。当然宋朝没有“外卖小哥”这样的称呼,很多去酒店帮忙送餐的人叫做“闲汉”,《东京梦华录》、《辛癸杂识》都记载了宋朝人怎么点外卖送外卖:

有派家人或者帮闲到酒店去点餐的;有提前预定好餐,在指定时间让店家送货上门的;还有一种便是在赌场之类人群聚集的地方,酒家店肆帮闲的闲汉问“要不要订餐”,然后做好了统一送过来的,属于古代版团购。

《东京梦华录》中说:“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段描述便体现了宋朝市井生活的繁荣,当时商家用来送餐的食盒与温盘都设计得非常精美,甚至连皇帝(宋孝宗)也点外卖,可见民以食为天,古来如此。

把《清明上河图》放大30倍后,太有趣了!

来自临帖吧

要问起在我国民间知名度最高、流传度最广的一幅画,我想十个人里可能有八个人会回答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国宝级的文物。相传为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绢本设色 北京24.8x528.7

《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北宋汴京(今开封)市民赶集、出游的场景,放大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一起来看看吧。

红娘落轿

轿中女子挑帘观街,头上戴的花冠,是一种用绢帛做成花朵形状的头饰,为媒婆的标志性装束,而北宋的媒婆也分数等。清明上河图中全卷810多人,能看到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多数像图中媒婆一样藏在轿中。宋朝推崇二程理学,是造成全图男多女少局面的原因,古代女子缠足的传统也是兴起于北宋。

汴京第一

这是汴京72家经朝廷授权的正店之一,也是图中最大的大酒楼,“正店”即酒店,与同为酒楼的脚店不同,该店资本雄厚,既供旅客住宿,也供嫖客狎妓,同时还是酿造厂,可造酒、卖酒,并在划定的区域内,向脚店经营批发酒的业务。

酒缸鼎山

正店酒楼背后是一片树林,一圈栅栏围着一堆大缸,缸口朝下足足叠了4层,这是店主为酿酒而储备的,有专家说如此堆放也是经过了数字运算的。酒车狂奔、酒楼繁华、酒缸如山、酒官待命、酒汉醉街……汴京满城的酒患也是北宋末世国力空虚的表现之一。

酒官试弓

正店右侧的临街小屋原为军巡捕屋,相当于消防站,现已改为军酒转运站,屋内扑火用的三杆麻杆皆已废弃,屋前八只木桶原为消防存水之用,此时已变身酒桶。三个御林禁军是奉命前来押送军酒的,临行前例行检查武器,戴着护腕的壮汉正拉弓试弦,本应守卫城门的军卒只能在运酒时提起精神。

当街修面

手持刮刀的老人当街为顾客刮脸清面,顾客侧脸坐着似在躲避刮刀,这应该是中国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最早的美容店,原来距今800余年的北宋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胡驼出城

洞开的城门口无人守卫,几匹出城的骆驼穿行而过,背上驼着从京城买来的书册杂物,一个胡人面孔、身着汉服的驭手牵着骆驼走在最前面,队尾随行者身背行李,腿上系着带子持仗而行,还不时打量周围似乎是第一次来到汴京。这支域外骆驼队的出现,说明北宋已经开展世界贸易。

卷中钤印:嘉庆鉴赏

《清明上河图》入清后,曾为陆费墀、毕沅收藏,嘉庆二年,毕沅死。嘉庆四年(1799)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入官,被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凭栏戏鱼

城外的平桥上,几个书生模样的人趴在栏杆上观赏着护城河中的游鱼,这是当时清明节期间的游赏活动之一,拱桥的两侧也有相同的观水人群,亦含有"上河"之意。

清冷佛门

巷子深处是一座寺院,庙门上挂有皇家赐匾。寺庙大门紧闭,两侧各立一尊金刚力士塑像。两边侧门开着,西面有个僧人正朝里边张望,寺庙冷清和喧嚣的商肆形成了鲜明对比。

卜卦决疑

老柳树旁一顶芦棚子,悬挂着"神课""看命""决疑"三条字幅,棚下的卦肆中端坐着的算命先生,一个白衣男子俯身询问,身后三个仆人似在窃窃私语,算命先生眼观八卦图,似乎已对男子命数了如指掌。清明上河图 *** 出现3处占卜场景,在古代远行、赶考之前都要测算凶吉。

书生问仕

在"解"字铺外,听客满门,都是前来算命的儒生,他们每人只要花上个100文钱就能预知前程。清明后的三月底便是三年一次的考进士之日,满门的听客都是求解科考仕途的。

招牌菜单

这家茶肆生意正旺,店铺伙计正忙着收拾,来此处就餐的人络绎不绝,有研究者称,店内挂着的店中挂有一张竖幅小帘,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菜单。

双橹客船

图中这艘船,首尾有双橹,橹和桨都是船只的推进工具,不同处在于"划"桨而"摇"橹。相传是鲁班看见鱼儿在水中摇尾前进,遂削木为橹。图中船橹可供6到8人同时使力,橹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

探风仙鹤

虹桥四周立有木杆,杆上有十字木架,最顶上是鸟形物件,这是古代测风仪,最早是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又称"五两"。只要看鸟头朝往哪儿,便知风向。

卷首钤印:石渠宝笈

清朝嘉庆皇帝通过抄家获得了张择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图》,此时清朝宫廷正在为保存的历代书画编辑目录,取名《石渠宝笈》,张择端的真迹被收入其中。

卷首钤印:宝笈三编

《清明上河图》被编入清朝宫廷的《石渠宝笈》后,画卷的开头盖上"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算是给了一个正式名分,所以今天故宫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图》又称为"石渠宝笈三编本"。

卷首钤印:毕沅秘藏、审定名迹

毕沅是清代官员、学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曾收藏《清明上河图》,1797年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清明上河图》亦被收归清廷。

卷首钤印: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印

1945年溥仪在东北被苏联红军抓获,从随行物品中查扣大批故宫文物,苏军将物品转交沈阳当局,后入藏沈阳东北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因此在卷首的装裱锦缎上有篆文的"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印", 1950年移交给中央 *** ,被送回故宫博物院保存。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