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虽然是施耐庵站在宋江等人角度写的小说,但是他并没有把宋江的敌人给立为整个大宋,而是是把主要矛盾的另一方给了宋徽宗身边的“四贼”。而这四个人其实并非施耐庵杜撰,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真实地出现过,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们四人是什么样的人,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真实的蔡京,算是“四贼”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早在宋徽宗的亲爹宋神宗在位时,蔡京就考中了进士,不光当外交官出使过辽国,还一直呆在了神宗左右。宋神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宋哲宗继位。不过朝政大权,前期一直掌握在高太后手中,而老太太又反对前朝的变法,因此把守旧派的司马光扶正,蔡京是个墙头草,一看守旧派占了上风,立刻倒向了司马光。
等到宋哲宗亲政以后,朝廷的风向又开始倒向改革派,而蔡京又随风倒向了改革派,因此混得也勉强算是顺风顺水,他甚至一度有能力觊觎执政的位子,不过朝中有人看不惯他奸猾的作风,就以他的弟弟蔡卞已经“备位枢府”为由,而建议皇帝不可再让蔡京进入中枢,否则以蔡京的钻营能力,他很可能在哲宗时,就要入职中枢了。
哲宗去世以后,接班的就是大宋的最具文艺范的皇帝赵徽宗,这对未来的好基友,在磨合期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当时有人因为蔡京为官不正,而向宋徽宗告了蔡京一下,还不知道蔡京“长处”的宋徽宗,就把蔡京给贬到了江南。江南风景虽好,但是蔡京这个官迷最初并不愿意去,在他拖延未果后,才带着不甘南下江南,没成想,这却给了他一个遇到想不到的好处。
骆驼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宋徽宗,这个皇帝除了本职工作做不好之外,琴棋诗画都是一把好手,而且还非常喜欢收集金石文玩,于是继位之后,就派了一个内侍前去江南收集这些东西,这个内侍正是“四贼”之一的童贯。
宋徽宗能把这个“肥差”交给他,说明了两件事,第一当时的童贯已经取得了宋徽宗的信任,第二童贯本人也不是一般人。蔡京得知童贯来到江南以后,经常找各种理由前去拜访,童贯也想在内廷之外有个臂助,于是二人开始互相扶持。
先是童贯借用给宋徽宗收集文玩之便,不停地给宋徽宗介绍蔡京,等到蔡京回京拜相之后,又找机会给宋徽宗建议,让童贯外出领兵,童贯之后执掌大宋兵权长达20年的封印也就此打开。
宋徽宗在位期间,最重用的武宦官就是童贯,剿灭方腊起义就是童贯亲自带队,而要说宋徽宗最器重的文宦官,“四贼”中的杨戬应该是首当其冲。这个和二郎神重名的宦官,早期只是负责给赵徽宗的后花园当园丁,但是后来却一步步地成了三公之一。
那么他又有何过人之处呢?答案是:会搂钱。大宋建国之初时,因为太祖和太宗都鼓励商业发展,因此大宋曾经富裕过一阵,但是随着“冗兵、冗员、冗费”这三座大山立起来,大宋开始入不敷出。宋徽宗在位时,大宋实际上已经濒临破产,但是宋徽宗又不是个省油的灯,因此谁能给他搂钱,谁就能得到重用。
杨戬搂钱的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增加各种税负,不管是荒山野岭,还是湖泊沼泽,他都能制定出相应的税负,然后把这些税负再摊牌到基层百姓身上,因此后世也有人说,梁山之所以能汇聚那么多的好汉,都是因为杨戬把百姓逼迫的过甚。
高俅是一个在《水浒传》中“地位”很高的人,几乎贯穿了梁山好汉和大宋朝廷争斗的全场大戏。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高俅的地位也丝毫不比“四贼”中的其他人差,因为他曾经最高做到了大宋的国防部长(太尉),长期控制着大宋的“精锐”——禁军。
不过在《宋史》中,有关他的详细事迹,却并不是特别多,有些资料显示,他最早是苏东坡的侍从,后来被苏东坡送给了宋徽宗的姑父加好基友的王诜,因为高俅不光会诗词歌赋,还会舞枪弄棒等多种技艺,因此后来他就成了宋徽宗的好玩伴。(高俅可不光会踢球)
从史书对于他的经历记载较少,但是他的官却不小来看,高俅应该是一个靠抱大腿(宋徽宗)才幸进的佞臣。论起真本事来,他应该远不如其他的“四贼”。简单地介绍了“四贼”的情况之后,咱们再来盘点他们的最终结局。
“四贼”中,最先去世的是杨戬,因为他去世时,他的主子宋徽宗还在位,因此他死之后,还被宋徽宗给追赠为国公和太师。不过等到宋钦宗继位以后,他的这些荣誉又被剥夺了回来,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算是“四贼”中的得以善终的之一了。
另一个得以“善终”的是高俅,不过高俅能善终还要感谢童贯。当时金兵南侵,尚在人世的“三贼”(当时杨戬已死),本计划全部跟随宋徽宗逃往江南,但是同样领军的童贯和高俅产生了龌龊。
和宋徽宗更亲密(也可能是更有军权)童贯,执意让高俅留在江北抗击金兵,高俅无奈只好在江北磨洋工。当时还没逃往江南的宋徽宗,已经传位给儿子宋钦宗,而正值国家即将覆亡之际,这爷俩又开始暗地里争权。
高俅因为没有卷入其中,所以最后是病死的,而童贯因为参与了这场巅峰的权力之争,还站错了队,结果就被宋钦宗给找了个借口杀掉了,他最终还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蔡京因为也是宋徽宗的铁杆亲信,所以宋钦宗掌权以后,也以他作恶多端为名,把他流放去了南方,他死于被贬的路上。也有非主流文献记载,蔡京因为作恶太多,虽然被贬时带了不少金银,但是因为老百姓比较恨他,所以不卖给他东西吃,结果他是被活活饿死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四贼”的说法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提出的,而在正史中,当时并不止于“四贼”,其实是“六贼”,“六贼”中,除了包括“四贼”中的蔡京和童贯外,还包括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
如果在加上高俅和杨戬,宋徽宗时期,能称得上是“大奸大恶”之人的,几乎要接近两位数了。这些人中既包含当朝的军政大臣,也包括宋徽宗身边的宦官,由此可见,北宋末年的朝廷是有多么的黑暗,它怎么可能不被金人南侵。而且骆驼窃以为,宋徽宗本人才是那个最大的贼!
结局如下:
1、宋江平方腊后,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后被高俅用毒酒毒死。
2、卢俊义平方腊后,被封为庐州安抚使,后被皇帝召回京城,被高俅用水银毒伤,乘船回庐州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平方腊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花荣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4、公孙胜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
5、关胜平方腊后,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
6、林冲平方腊后,得了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看,半年后而亡。
7、秦明征讨方腊时阵亡。
8、呼延灼平方腊后,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9、花荣平方腊后,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吴用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10、柴进平方腊后,被封为沧州都统制,后纳还官诰,回沧州为民,无疾而终。
11、李应平方腊后,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12、朱仝平方腊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13、鲁智深平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14、武松征讨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出家,并照看患病的林冲,后至八十而亡。
15、董平征讨方腊时阵亡。
16、张清征讨方腊时阵亡。
17、杨志征讨方腊时病故。
18、徐宁征讨方腊时阵亡。
19、索超征讨方腊时阵亡。
20、戴宗平方腊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后到泰安岳庙陪堂,终了此生。
21、刘唐征讨方腊时阵亡。
22、李逵平方腊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中毒后便让李逵也喝毒酒一起被毒死了。
23、史进征讨方腊时阵亡。
24、穆弘征讨方腊时病故。
25、雷横征讨方腊时阵亡。
26、李俊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途中假装生病和童威、童猛投奔海外去了。
27、阮小二征讨方腊时阵亡。
28、张横征讨方腊时病故。
29、阮小五征讨方腊时阵亡。
30、张顺攻打方腊时阵亡。
31、阮小七平方腊后,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方腊龙袍戏耍被削职为民,后回石碣村打鱼去了。
32、杨雄征讨方腊时病故。
33、石秀征讨方腊时阵亡。
34、解珍征讨方腊时阵亡。
35、解宝征讨方腊时阵亡。
36、燕青平方腊后,不愿进京面圣,与李师师一起浪迹天涯去了。
37、朱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8、黄信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9、孙立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0、宣赞征讨方腊时阵亡。
41、郝思文征讨方腊时阵亡。
42、韩滔征讨方腊时阵亡。
43、彭玘征讨方腊时阵亡。
44、单廷珪征讨方腊时阵亡。
45、魏定国征讨方腊时阵亡。
46、萧让未出征,留在京城。
47、裴宣平方腊后,被授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48、欧鹏征讨方腊时阵亡。
49、邓飞征讨方腊时阵亡。
50、燕顺征讨方腊时阵亡。
51、杨林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2、凌振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3、蒋敬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54、吕方征讨方腊时阵亡。
55、郭盛征讨方腊时阵亡。
56、安道全未出征,留在京城。
57、皇甫端未出征,留在京城。
58、王英征讨方腊时阵亡。
59、扈三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60、鲍旭征讨方腊时阵亡。
61、樊瑞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拜公孙胜为师,学习道法去了。
62、孔明征讨方腊时病故。
63、孔亮征讨方腊时阵亡。
64、项充征讨方腊时阵亡。
65、李衮征讨方腊时阵亡。
66、金大坚未出征,留在京城。
67、马麟征讨方腊时阵亡。
68、童威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弟弟童猛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69、童猛平方腊后,不愿还京授封,与哥哥童威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70、孟康征讨方腊时阵亡。
71、侯健征讨方腊时阵亡。
72、陈达征讨方腊时阵亡。
73、杨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74、郑天寿征讨方腊时阵亡。
75、陶宗旺征讨方腊时阵亡。
76、宋清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77、乐和未出征,留在京城。
78、龚旺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79、丁得孙征讨方腊时阵亡。
80、穆春征讨方腊时阵亡。
81、曹正征讨方腊时阵亡。
82、宋万征讨方腊时阵亡。
83、杜迁征讨方腊时阵亡。
84、薛永征讨方腊时阵亡。
85、施恩征讨方腊时阵亡。
86、周通征讨方腊时阵亡。
87、李忠征讨方腊时阵亡。
88、杜兴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89、汤隆征讨方腊时阵亡。
90、邹润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91、邹渊征讨方腊时阵亡。
92、朱富征讨方腊时病故。
93、朱贵征讨方腊时阵亡。
94、蔡福征讨方腊时阵亡。
95、蔡庆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后返乡为民。
96、李立征讨方腊时阵亡。
97、李云征讨方腊时阵亡。
98、焦挺征讨方腊时阵亡。
99、石勇征讨方腊时阵亡。
100、孙新平方腊后,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101、顾大嫂平方腊后,被封为东源县君。
102、张青征讨方腊时阵亡。
103、孙二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104、王定六征讨方腊时阵亡。
105、郁保四征讨方腊时阵亡。
106、白胜征讨方腊时病故。
107、时迁征讨方腊时病故。
108、段景住征讨方腊时阵亡。
《水浒传》“忠义”的悲剧精神
纵观《水浒传》整部作品,可以说“忠义”二字是全文的中心主题,也是其所有人物的精神支柱。然而,前面讲到,《水浒传》的“义”有别于正统的道德伦理,它更多地指向民间义气。
这种义气传递的思想是“有仇报报”、“有恩报恩”,而这种思想价值的存在与君权的阶级性是矛盾的,背道而驰的。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虽说有情有义,但却未真正地表现出“忠义”的道德伦理行为。他们以 “忠义”之名,为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为朝廷君主碧血丹心,但是所做的一切,并非都是泾渭分明的。
其实,在那样一个奸臣当道、昏君无为的年代,《水浒传》的绿林好汉再怎么英勇无畏,“替天行道”,其最终也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无力改变那个荒谬的现实。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9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玄宗晚年凄惨的太上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