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特等功臣李文祥:放弃名利回乡务农,政府想给他翻修房子被他拒绝

娱乐百家听 2023-09-20 15:25:49

英雄不问出处,中国走过了上个世纪战火纷飞,连连战乱的年代,迎来了站起来的日子,在这背后,是无数的革命者牺牲,无数战士的英勇换来的。

在现在的社会,有很多英雄隐姓埋名,不求富贵的生活,只求能够看着国家能够一点点的富强,他们吾辈之楷模。

在河南的濮阳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他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但是却隐姓埋名50年的时间,从来没和别人提起自己当兵的辉煌经历,在农村支农一辈子,他就是特等功臣--李文祥。

重见天日的军功章

战争结束,李文祥老人也离开了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但是他从来没有提起自己在部队的辉煌经历,对于自己曾经获得的荣誉、功章,也是全都压在自己家的箱子下面。

这一压就是半辈子的时间,要不是因为一件偶然的机会,那这些荣誉恐怕要被李文祥老人永远地压在箱底。

九年前的冬天,当地领导下乡慰问,走进了李文祥的家里面,看着家徒四壁的小屋,领导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墙上的一张照片上面。

照片里面是一个精神的战士穿着军装,威风凛凛的样子,眼前照片上的这个小伙子正是李文祥老人年轻的时候唯一的一张军装照,领导便和李文祥老人以这张照片为主题,展开了对话。

当谈到李文祥老人在部队的经历的时候,坐在领导旁边的李文祥老人很小心地在旁边的箱子里面拿出一小包东西,让领导感到非常迷惑不解。

这个小布包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李文祥老人压在箱底这样隐蔽的地方?好奇心促使着领导目不转睛地盯着李文祥老人手中的那一小包东西。

当李文祥老人打开这个小布包后,领导一脸的震惊,之间那小布包里面全部都是军功章和奖状,领导一个个的拿起来端详。

如此之多的军功章,再看向李文祥老人,一脸平静,似乎这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被李文祥老人珍藏了几十年的荣誉终于重见天日。

但是,令领导感到疑惑的是,有着如此之多荣誉的特等功战斗英雄完全可以有着很好的生活,但是抬头看看家徒四壁的屋里面,只有非常简单的几样家具。

眼前这位两袖清风的老人,整整50年的时间没有把自己的辉煌经历说出来,甚至一个村子的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村子里面还有着一位战斗英雄!

李文祥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领导,不久之后便在县里面广为宣传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打起了“向李文祥同志学习”的口号。

时隔大半辈子,李文祥老人的军功章和辉煌经历又沐浴在阳光之下,展现在人民的面前。

虽然这些军功章已经褪去了自己最初的那一份最表面上的光芒,但是锈迹斑斑的它们在我们的眼里面它们依旧是光芒万丈的。

内心深处的记忆

李文祥出生在河南的一个村庄里面,成长在战乱时期的他,从小就有参军报国的梦想,终于在22岁的时候,李文祥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部队,这就意味着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祖国,并且在第二年的时候,就参加了济南战役。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李文祥凭借着在战斗中英勇的优秀表现,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枚二级军功章。

在以后的时间里面,李文祥又参加了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又获得多个荣誉,李文祥的戎马生涯,每一枚军功章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被埋藏的历史事迹。

它们是李文祥老人血与泪的见证者,也是李文祥老人为国家奋不顾身的表现,一个个褪色的军功章,陪伴着他走过了整个青春岁月。

1956年,当时是副连长的李文祥老人,转业到地方,和平年代的到来也为李文祥老人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离开部队的老人在福建省的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当干事,并且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面,先后担任了自己老家的民兵连连长、生产队队长等职务。

一声承诺,一生奉献

转业之后的李文祥老人来到保卫科上班,在当时所有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铁饭碗”,一个月的工资可以抵得上别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加上国家对我们转业军人的政策,李文祥老人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在国家提出助农政策之后,李文祥老人,毫不犹豫的在名单上按上了自己“下半生的承诺”。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看着贫瘠的土地和周围非常恶劣的环境,李文祥老人并没有感觉一筹莫展,在经历过炮火的淬炼之后的他,感觉眼前的困难都是浮云,作为生产队队长的李文祥老人整天把功夫花在研究土地上。

经过李文祥老人带领着的生产队的辛勤研究,根据自己村当地的地形地势,制定出一系列的强农策略,在李文祥老人的号召下,大家在村里面热火朝天的开工,一个又一个的新稻田呈现在大地上面。

经过大家的努力,种植上了水稻,谁都不知道在第二年稻田里的收成会有多少,李文祥老人也和大家一直期盼着来年的丰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年水稻成熟之后,原本非常低产的田地,经过种植水稻之后,产量出人意料地增加了很多倍,不仅农民们可以自给自足,同时还可以把粮食出售,缓解了村民们贫穷的经济现状,李文祥在人们心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在之后的时间里面,村子慢慢地富了起来,各项的基础设施也都完善,修起了公路,建起了学校,面对越来越好的生活,李文祥老人总是在私下里默默地笑,就像是一位救世主一样,看着这面貌焕然一新的老家。

李文祥老人曾经说过一句话:看到村民们富裕起来了,我也就放心了。

在当民兵连长的时候,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东西,强化民兵们的思想和忧患意识,收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当了生产队队长之后,又以身作则的冲在一线,用自己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声承诺,一生奉献。

践行忠诚

我们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在1998年的时候,国家要为曾经对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们翻盖新房,这一政策的提出,瞬间得到了全部人的支持,但是李文祥老人坚决不同意上级给自己翻盖新房。

李文祥老人的拒绝只能让领导们的想法作罢,李文祥老人身为一名党员,充分表现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奉献精神。

在县领导慰问结束之后,李文祥老人收到了来自组织的各项补助,这让李文祥老人感觉自己给上级领导和组织制造了困难。

从上个世纪战场走下来的老人,对国家的爱护和无私是发自内心的,那个时候国力匮乏,他们心里想的只是能为国家省一点是一点,不给组织添麻烦也成为印在他们心中的一句话。

但是现在国家富强了,国力提升了,有能力来帮助这些曾经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功臣们,我们知道,老人的拒绝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李文祥老人戎马半生,又在地方上面尽心尽职,他用自己的点滴积累,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伟大的形象,不管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地,他都能以身作则,带领着村民们走在致富的最前沿。

这种精神就是革命精神,他们看着新中国慢慢地长大,他们就是新中国的家长一样,在他们的眼里面,新中国依旧还是那个包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像是我们的父母看我们永远是孩子一样。

我们的国家经过茁壮成长,已经可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像李文祥老人这样的功臣,却在一点点的老去......

尾声:

战时出生入死,回乡甘于平凡。像李文祥老人这样的前辈还有很多,他们也把自己曾经的辉煌成就埋藏起来,隐姓埋名,一切的一切原因就是那一句平凡而又伟大的话:不给组织添麻烦。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英雄也在被慢慢地发现,他们的事迹也在被慢慢宣传。

李文祥老人隐姓埋名50年,选择支农半辈子的初心也得到了最大的回报,是名副其实的吾辈之楷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