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一代名相,对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有着居功至伟的努力和贡献。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 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李世民取得皇权的关键玄武门事变就是由房玄龄参与并策划,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论功行赏时,房玄龄等五人被列为一等功,房玄龄也被封为邢国公。
毫无疑问,房玄龄是李世民最为看重和信任的肱股之臣,而正是这样一位位列宰辅的重臣,却时常会被唐太宗责罚或者遣返回家,甚至没有人知道是他到底是犯了什么错。
君主的心思
贞观初年,房玄龄就常常会因为些许的小过错而遭到李世民的责骂,甚至于常常要在朝堂之上叩头请罪,导致房玄龄时常内心恐惧、彷徨,无地自容。到贞观十年,正值长孙皇后病重,房玄龄不但被斥责,还勒令他归家。长孙皇后临终特意劝谏太宗:“房玄龄常年侍奉陛下,一向恭敬,对于朝中的事也无不恭敬。如果说他没什么大错,请陛下千万不要舍弃他。”
至于房玄龄为什么被停职在家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李世民并不是想要舍弃他。对于像房玄龄这样位高权重而且又深得信任的臣子,李世民身为皇帝只是想冷却他,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召回他,是他能够怀着更为谨慎的心态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好好“工作”。对于李世民的心思,长孙皇后也是十分明了,所以第三方的劝谏,只是为了给皇帝一个台阶和机会,让李世民和房玄龄这一堆君臣能够自然而又和谐的重归于好。
贞观十二年,房玄龄又一次被停职回家,这一次充当第三者的是黄门侍郎褚遂良,他上奏李世民列举了房玄龄的诸多贡献:
“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
然后褚遂良又表示如果不是什么大错,就不能舍弃房玄龄;如果只是一些小过失,希望陛下可以原谅跟随他数十年的功勋老臣。褚遂良的一番劝谏给了李世民一个很好的台阶,很快房玄龄就被召回。
君臣的默契
在李世民与房玄龄这对君臣的相处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就在房玄龄复职回朝没多久,就又一次被停职回家了,但是这一次复出的过程却很微妙。因为这一次被“赶”回家后,没有人站出来充当和事佬劝谏李世民,这使得李世民有些心急,因为朝中诸事繁杂 ,身为宰相的房玄龄自然不能长时间不在,可是李世民又找不到好的机会和理由让他回朝。
这位聪明的皇帝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李世民告诉下属,准备外出芙蓉园游玩。芙蓉园的位置在长安的东南侧,去那里车架必然要经过房玄龄的府邸。房玄龄得知消息后,立刻安排家中扫洒门厅,家中诸人不明就里,房玄龄笑着说:“皇帝随时可能驾临!”
果不其然,皇帝的车架果然“顺道”就来到了房府门前,李世民就顺理成章的进入房府探望“停职在家”的房玄龄,最后房玄龄就被李世民的车架“顺带”接回了皇宫。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政治游戏:
一个身为皇帝,一个位列宰相,但是他们的心中都清楚,想要布好贞观的政治局势,想要建立千秋伟业、名垂青史,那么两个人就缺一不可,就这个目标来说,他们二人更像是“合伙人”;
另一重关系来说,君主就是君主,臣子也该是臣子,这个关系任何时候也不能越过,所以,他们二人更是君臣、主仆。
正是因为这两重关系,李世民对房玄龄必须要“恩威并施”。他给了房玄龄最尊崇的官爵和地位,让他获得了位极人臣所能获得的最高恩典,将公主嫁给房家次子,又让弟弟娶了房玄龄的女儿,以通婚为纽带强化二人的情感和利益联盟;然而时不时,李世民还是要给房玄龄念一念“紧箍咒”,以此来显示皇权,并提醒他该遵守的界限,让他永远保持谨慎和谦虚。
对于房玄龄来说,或许贞观初年,他还会没有深刻理解李世民的用意,而被责骂和停职吓得诚惶诚恐,但是到了后来就已经明白了帝王之术的作用,他也理解了只要自己始终恪尽职守,不改忠心,李世民就不会真的对他怎么样,至于偶尔的“停职”,权当是休假了。
臣子的觉悟
房玄龄时时刻刻不忘提醒自己,所得一切荣耀都要来自天子,所以越是皇恩浩荡就越要谦逊恭敬,才能成为一个让主君放心的下属。贞观十三年,房玄龄被加封为太子少师,不但背负辅国重任,更是肩负了教辅少主的责任。房玄龄大为惶恐,不断上奏请求辞去仆射之位。李世民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下诏对他进行安抚。
到了太子正式拜师那天,所有仪式已经准备就绪,房玄龄却深感自己资格不够,躲在家中,不敢到东宫接受太子的礼拜。正是房玄龄的谦卑举动,使得李世民对他更为满意和看重。贞观十六年,房玄龄再次被进封为司空,不但仍旧让他总理朝政,还监修国史。房玄龄再次请辞,李世民又下诏勉励,诏书中毫不避讳的说了一句“忽无良相,如失两手!”正是因为对房玄龄的信任,当贞观之九年,李世民亲征高丽时,又房玄龄留守长安,负责所有朝政大事,并让他“便宜从事,不复奏请”。这可以说是任命房玄龄为皇权代理人。
在房玄龄代理朝政期间,有一次有人闯入口口声声说要告密,房玄龄随即询问所告何人,那人回答正是要告他。房玄龄听到后连想都没想,就命令准备马车,将这个告密之人送到了前线天子面前。李世民听说从京师送来了一个告密者,还十分诧异,认为以房玄龄的身份和能力,不可能把这样的事情随随便便送来给正在前线打仗的皇帝。
随即李世民就接见了这个告密之人,那人说要状告房玄龄。李世民甚至都没有听下去,冷笑一声,就喝令将这个告密之人退出去腰斩。事后还给房玄龄下诏,责怪他不够自信,明言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自行决断!
这就是房玄龄的聪明之处,虽然他被皇帝赋予了专断之权,但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却是不能真的自行决断,如果他直接杀了这个人,虽然尽了留守职责,却可能会导致皇帝对他的疑心,觉得房玄龄独断专行;所以他必须将人讲给皇帝处理,即使事后被皇帝责骂。这样做不但证明的自己的清白,更是像李世民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也是明明表白的告诉皇帝,无论如何他都会谨守身为臣子的本分,绝不会越俎代庖。
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游戏,君臣双方都明白,却都按照规则完成好属于自己的角色;也正是因为二人之间的默契和相知,才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千古帝王和一代名相。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6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代以胖为美,倾国美女杨玉环体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