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年,察合台汗国末代汗王哈赞汗为权臣合扎罕所弑,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1370年,“黄金家族的女婿”帖木儿控制了西察合台汗国政权,自称“大埃米尔”,建立帖木儿帝国,西察合台汗国灭亡。
远在中亚的帖木儿,有着非常大的野心
同样在1347年,汗国东部最有势力的都格拉特部(汗国大氏族之一,封地主要位于楚河与喀什、阿克苏、拜城一代)贵族拥戴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成吉思汗第七代孙)为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
一
秃黑鲁·帖木儿即位后,积极扩充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征服河中地区,实现重建察合台汗国的梦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亲率16万部属皈依了伊斯兰教。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宗教信仰的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了汗国的整体实力。
从1360年至1361年,秃黑鲁·帖木儿汗带兵两次西征,不仅占据了中亚大城撒马尔罕,还将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等广大地区都归其所属。征服河中诸城后,他委派长子也里牙思·火者驻守撒马尔罕城,监理当地事务,他本人则回到了都城阿力麻里。1362年,秃黑鲁·帖木儿病逝于此。
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广场
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东察合台汗国进入动荡期,汗权旁落至都格拉特部贵族的手中。1389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后来者居上”的帖木儿击败,河中诸城尽数落入帖木儿之手。同年,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在草原上为部属拥立为汗,汗国控制权重新回到了察合台汗后裔手中。
黑的儿火者汗即位后不久,就派遣使臣至明朝贡马和方物,开启了汗国与中原王朝交往联系的先河。但慑于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压力,黑的儿火者汗同帖木儿的政治关系更为密切,他不仅将女儿嫁给帖木儿为妻,还为其东征置办粮饷。
在黑的儿火者汗在位期间,多次以所谓“圣战”的名义,强力传播伊斯兰教,并向东部吐鲁番一带扩张势力,最终将伊斯兰教成功传播至这一地区。15世纪初,黑的儿或者死于对吐鲁番地区的“圣战”中。
吐鲁番古城遗址
在他死后,其子沙米查干即位。沙米查干励精图治,北击瓦剌(西蒙古),加强与明朝的联系,并试图西征撒马尔罕,以恢复先世失地。“可惜的是”,1408年,沙米查干便撒手人寰,其弟马哈麻继承汗位。
马哈麻在位期间,继续推进伊斯兰教的传播,汗国疆域也有所扩大。1416年,马哈麻去世,他的侄子纳黑失只罕受明朝册封,继承汗位。不过,纳黑失只罕在位仅两年,就被其表弟歪思所杀。
《丝路山水地图》中的哈密地区
纳黑失只罕死后,汗国政局再一次陷入动荡。马哈麻孙子歪思同叔父失儿马黑麻二人,就汗位归属问题展开了激烈争夺。1420年,失儿马黑麻卒,歪思获胜,并登上汗王宝座。
他在位期间,不仅攻入了帖木儿帝国属地,并于1422年前后再度将吐鲁番地区置于自己的统辖之下。大约在1428年前后,歪思汗在同帖木儿帝国作战时中箭身亡。
二
歪思汗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羽奴思和也先不花就汗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也先不花最终胜出并顺利继位,羽奴思不得不前往帖木尔帝国撒马尔罕统治者兀鲁伯处避难。
兀鲁伯,帖木儿之孙,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和哲学家
尽管也先不花短暂统一了西至塔什干地区的部分疆域,但在他去世(1462年)以后,东察合台汗国再次陷入动荡。在当时的汗国境内,有三个相互攻伐的割据政权,即:
羽奴思长子马合木占据了中亚锡尔—塔拉斯河流域、伊塞克湖一带以及费尔干盆地至塔什干地区的疆域;
羽奴思次子阿黑麻占据了阿克苏河至哈密之东的区域,宣布自己为东察合台汗国的法定大汗;
秃黑鲁帖木儿时期就早已皈依伊斯兰教而融合在天山以南维吾尔族当中的朵豁剌惕部落之首领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则占据了阿克苏河至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地区。
“三足鼎立”,互不相让
15世纪后半叶,金帐汗月即别汗后裔昔班尼汗(1450—1510)带领人马入侵河中地区,攻打帖木儿帝国。此时,占据着河中地区的马合木(羽奴思长子)势力也想通过消灭帖木儿帝国,进而统治整个察合台汗国的疆域。因此,他选择支持昔班尼汗,并成为了他的庇护者。
1500 年,昔班尼汗在马合木的军事、物力援助和精神支持下,占领了帖木儿帝国统辖下的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区。但仅仅一年以后,昔班尼汗就背弃了马合木,并占领了属于马合木的塔什干地区。
昔班尼汗,堪称乌兹别克国家的奠基人
随后,昔班尼汗又在整个河中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并将统治该地区的巴布尔(帖木儿的六世孙)赶出了河中地区。巴布尔不得不带领其拥护者逃往喀布尔,后来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尔帝国。
推荐阅读:蒙古人留给印度人的最后遗产:莫卧儿帝国的前世今生
巴布尔
在战胜巴布尔后,昔班尼汗再一次向马合木发动大规模战争。为了对付昔班尼汗,马合木向弟弟阿黑麻请求援助。1502年,阿黑麻将汗位临时传给长子满速儿,自己携诸子与马哈木共率大军向河中地区进发,征讨昔班尼汗,双方最终在费尔干附近的阿黑昔城狭路相逢。
通过数次激战,昔班尼汗获胜,马合木、阿黑麻及其麾下1.5万人被俘。战争结束后双方“协定”:塔什干等多地被划给昔班尼汗,东察合台军队今后不再进入费尔干以西地区;被俘的马合木和阿黑麻尽管被释放,但阿黑麻之子萨亦德被扣押为“人质”。
三
马合木和阿黑麻被释放,他们带领剩余部众回到了大本营阿克苏。1503年,萨亦德从昔班尼汗手中逃脱,历尽艰险,回到阿克苏,并同伯父马合木联合起来,准备向昔班尼汗进行报复。
1504年,阿黑麻因病在阿克苏去世。次年,马合木重新调集人马,与萨亦德一同去讨伐昔班尼汗。但是,他们在忽漳河流域被彻底打败,马合木及其五个儿子在激战中尽数被杀,原先属于马合木的疆土全部归属于昔班尼汗。
(疑似)昔班尼汗麾下的骑兵,战斗力不容小觑
此时,替代马合木留在阿克苏的满速儿宣布,自己为法定的东察合台汗,并将萨亦德等人排挤出了汗庭。于是,另一场兄弟争位的斗争开始了。
1509年,萨亦德及其弟哈里勒组织人马与满速儿汗开战。不过,萨亦德一方以失败告终,他不得不同弟弟哈里勒一起逃往安集延。不久,哈里勒被昔班尼汗属下所杀,受昔班尼汗和满速儿汗两面夹击的萨亦德汗又逃出安集延,投奔到了当时驻扎在喀布尔的姑表兄巴布尔处。
1510年12月,昔班尼汗战死。之后,巴布尔欲夺取昔班尼汗统治的河中地区,即都格拉特部首领米尔咱·阿巴·癿乞儿统治的“向阳地(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地区)”,从而恢复统一的察合台汗国。因而,巴布尔派萨亦德率领大军欲夺回河中地区。
(疑似)萨亦德麾下的骑兵
1511年5月,萨亦德从喀布尔出发,迅速占领了安集延、费尔干、伊塞克湖、锡尔河上游等地区。此时,米尔咱·阿巴·癿乞儿也带领大军从喀什噶尔出发,来征讨萨亦德汗。双方在安集延附近展开激战,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大败,逃往喀什噶尔。为了彻底消灭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势力,萨亦德同哈萨克汗国结盟。
联军于1514年5月从安集延出发,向喀什噶尔进军,一路势如破竹。在迅速夺取喀什噶尔以后,联军向米尔咱·阿巴·癿乞儿的巢穴叶尔羌发起了进攻。9月20日,萨亦德汗率领全部将士胜利进入叶尔羌城,无力回天的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只能带领部分官员弃叶尔羌而逃往和田。
萨亦德即位,叶尔羌汗国诞生了!
1514年9月21日,萨亦德坐在察合台汗国传统风格的牙帐里,宣布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傀儡政权彻底灭亡。从此,察合台后裔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叶尔羌汗国”诞生。
四
叶尔羌汗国于公元1514年建立,于1680年为准噶尔部所灭,历时166年。最强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新疆大部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伊塞克湖地区、费尔干盆地至巴达克山及瓦罕走廊一带。
叶尔羌汗国的疆域范围
坦诚地说,叶尔羌汗国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界普遍认为,汗国有以下几个特点:
1)萨亦德主动与满速儿达成和解并与之结盟,结束了境内无休止的内战,实现了相对的和平。在萨亦德汗去世后,继任者阿布都·拉失德汗(1533—1560)励精图治,汗国秩序更为稳定,经济和文化也得以复苏并逐步繁荣。
2)汗国同周围的哈萨克、(卫拉特)蒙古、塔吉克等民族密切合作,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盛和发展的各民族,均成为了今日新疆大家庭的一员。
3)受内外战争而一度同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等领域断开的连接,也逐步得到了恢复,通过克什米尔到达印度的丝绸之路新路线的开辟,为丝绸之路日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现代复原的叶尔羌汗宫
当然,我个人认为,汗国最值得称道的,是针对从中世纪时期开始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苏菲主义”思潮的抗衡。苏菲主义内涵中的迷信思想以及“厌世主义”思潮,与代表美、人道和进步的“世素主义”思潮之间的激烈斗争,在叶尔羌汗国内部也得到充分反映。
无论是萨亦德汗以及其继任者的阿布都·拉失德汗,乃至诸如米尔咱·海答尔,柯迪尔汗等进步的学者,均针对这些蒙昧主义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的进步思想,对汗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
阿克霍伊拉村是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喀群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531252092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53125。邮政编码为84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98,车牌号码为新Q。阿克霍伊拉村与巴格恰村、琼霍伊拉村、巴扎村、塔合塔科瑞克村、铁热克巴格村、库尔巴格村、阔什巴格村、恰木萨勒村、喀拉央塔克村、尤库日恰木萨勒村、托万喀拉央塔克村、坎其木都村、其木都村相邻。
阿克霍伊拉村附近有丝绸之路莎车湿地公园、木卡姆民俗风情度假村、叶尔羌汗国王陵、喀尔苏塔克拉玛干沙漠、莎车亚克艾日克乡哈尔加什炮台等旅游景点,有莎车甜瓜、莎车巴旦姆、烤乳鸽、新疆挂毯、莎车买买提折刀等特产。
自然醒大多数是早上九点,在塔吉克族老乡家住基本都没有窗帘,天亮就出发。我们睡醒的时候,昨晚在门口读书的小屁孩都还没睡醒,我们刷牙的时候她也起来跟我们一块儿玩溪水了。
二狗用昨晚吃剩的米饭给我们做了碗蛋炒饭,没有盐和酱油就只有老抽也是辛苦了这个小伙子。我们铆足了劲,准备前往塔莎古道最精华部分。
10点多出发,一直到18点才到莎车,大概开了八个小时。西昆仑山可真是险峻,塔莎古道就是生生在这山腰上砸出来的一条路。虽一路惊险万分,却也比前人走的路好得太多。
塔莎古道,是唐玄奘自印度取经回程,穿越帕米尔高原时走的路。塔莎古道有四分之三的路程都是单行道,今天也是我们此趟自驾旅程按喇叭最多的时候。在山腰上砸出来的挂壁公路,开着就像丙察左,前半段风景也稍许有点像,后半段简直美得一塌糊涂,昆仑山深处的水库就像绿松石,镜面般的宁静。在塔莎古道上下沉路段也很多,幸运的是现在没有多少搓板路了,基本都修好了,最多也就是这一两年增多了一些塌方处。
塔莎古道,顾名思义,塔什库尔干至莎车,穿越整个西昆仑山,大概可以安排2-3天时间。现在是杏花季,正好一边可以看花一边可以走古道,通常第一天可以在库科西鲁克乡或者塔尔塔吉克族乡入住,第二天可以住在大同乡,第三天从大同乡前往莎车,花一天的时间走最惊险的塔莎古道部分。
总之想要走塔莎古道,开车一定要慢慢慢!这条路在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上是找不到导航的!顺着路大胆往前走走,也就一条路没事儿。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减速带超高,别把车给颠坏了呀。
迷迷糊糊中睡着了,我们来到了核桃之乡,眼看着就要到莎车了,一路全是杏花,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杏花有的都要谢了都长绿叶子了,超大一片。到了莎车以后,饥饿了一天的我们先去馕抗烤全鸽,搞一只下肚,再来一口鸽子汤,完美。
虽然很喜欢在塔吉克人家住着,但当我们见到刚开业的酒店更兴奋了,两天没洗头洗澡了赶紧冲啊。一切准备就绪,晚上八点半,太阳还没落下。索性我俩就出门逛逛,才看到定的酒店一个红绿灯就到了老城路。
走进莎车老城路背后的那条小路,就像菜市场,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在卖。我们漫步到街的尽头,是叶尔羌汗王宫和叶尔羌汗国王陵,我内心的整个os就是:“天啊好美啊好美啊!这里的建筑为什么这么美啊!!!我快激动死了 ”……
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想着明天来录个视频拍点同期,好让你们也感受一下我看到这个王宫建筑物是多么的激动的心啊。
重新回到街上,遥远就闻到了烤肉的香味,语言是真的不通,平时也比较少吃羊肉,对于每个不问实在不熟悉就随便点了几串,旁边还有像喀什老城里的烤蛋,也点了一个。味道还行,不算太差,结果我们买单的时候竟然?8串烤串1瓶水1个鸡蛋,11元。有点不敢相信这个物价。随后我们去买石榴,一公斤15元,2颗大石榴24元……
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一天的风尘仆仆,散步回去休息了。
历史
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
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
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
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
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
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
窦融率河西归服。
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
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
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氾腾等一批名儒。
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
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
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
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
隋朝初废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浑占据。
隋炀帝即位后,出兵击破吐谷浑,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丝绸之路再度打通。
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敦煌郡,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进入兴盛时期。
建中二年(781年),为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张议潮募兵集众起义,经过血战夺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设置归义军,并任命张议潮为敦煌归义军节度使。
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来一位新的统治者曹议金。
他主张与近邻修好并大力农牧业,使敦煌恢复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莫高窟的开始了一个以大洞窟开凿为主的时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为西夏占领,统治敦煌达191年。
元灭西夏后,于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设沙州。
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
嘉靖七年(1528年)因叶尔羌汗国攻击,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成为叶尔羌汗国领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
雍正四年(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沙州屯垦。
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为敦煌县。
1949年9月28日敦煌为中国 *** 控制,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 *** ,属酒泉地区。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9月28日撤县设敦煌市(县级),隶属于地级酒泉市。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境内有汉代所筑的两座长城关隘玉门关和阳关,均为军事要塞,是汉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点。
后人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等,都是指此处。
今两关及长城遗址尚存。
附近还有悬泉置遗址,为汉晋时期的驿站遗址。
扩展资料:
一、概览
敦煌市,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敦煌市下辖辖9个镇,总人口18.94万人。
实现生产总值106.40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14.59亿元,二产增加值27.06亿元,三产增加值64.75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3.71:25.43:60.86。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987元。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人口民族
1、人口
截至2016年末,敦煌市常住总人口达到18.94万人,户籍人口14.38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4.01‰,比2015年上升2.71‰;全年出生1469人,出生率9.98‰,上升3.08‰;死亡879人,死亡率5.97‰,上升0.37‰。
2、民族
敦煌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 *** 、蒙古族、藏族、 *** 尔族、苗族、满族、土族、哈萨克族、东乡族、裕固族等27个。
三、景点
截至2016年末,敦煌市境内有各类文物景点265处,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6单位4处,分别是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敦煌境内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
5A级景点1处(鸣沙山?月牙泉),4A级景点2处(阳关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8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敦煌夜市、敦煌同舟岛、敦煌雷音寺、敦煌光电博览园、党河生态公园和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民俗文化旅游景区),2A级景点1处(敦煌历史博览园),1A级景点1处(白马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