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晁盖还是个乡下小子时就像和吴用等人干一笔大单子。之后,晁盖、吴用等人便开始智取生辰纲的道路。在此时之后便利用林冲火并王伦,建立
梁山寨。这便是最初的梁山
,晁
盖是梁山第一任头领也是第一批建立者
。可以说晁盖在梁山的威望是无人能及。那这样的人物怎么会出现错误的人事安排呢?我们从原着中来回顾
晁盖的生平
晁盖是东溪村有名的保正,虽在社会上的地位比不上柴进、卢俊义等人,但是在民间的威望可以说是不相伯仲。晁盖以一个
“义”
在江湖上结交的不少的同道之人。原着曾写道:
“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
可见为人义薄云天。在智取生辰纲后,晁盖想投奔当时梁山的王伦。可王伦妒才,便将其拒绝在梁山之外。后吴用利用林冲火并王伦,晁盖才当上这头领。
就在这时候晁盖便犯了
用人的大忌
,将前任的手下收在自己的门下,且当了头领之后没有号召力。
林冲作为王伦曾经的手下即使不是心腹也不应该留在这时候的梁山。因为在人心上面会发生分歧。林冲
为人虽忠义
,在排位置时主动将自己排在了第四把交椅。但是
林冲曾经是梁山前任头领的手下
,且在新头领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头等功劳,这在梁山是
非常有威望
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原着描写发现这次的新排位是林冲安排的。这足以一窥得知在新建立的
梁山真正掌权的是林冲
。晁盖一上来就将自己的位置开始架空,这对以后的道路十分不利。
而晁盖没有领导号召力这一点在与宋江的对比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宋江未上梁山前,都是梁山的好汉派人来解救宋江的危机。在各时间段,晁盖的领导力还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但在宋江上了梁山后,
晁盖的位置可以说是逐渐架空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所用的
军事事务都是宋江在管理
。从祝家庄到华州,以卓越的领导能力获得了很多好汉的心。且在不断扩大梁山版图的同时,宋江通过自己的手段逼迫许多好汉上梁山如卢俊义,也慢慢的建立起来自己的派系。宋江在曾头市一战中对一把手的位置的渴望之心,可谓是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在曾头市一战中,宋江屡次将晁盖激怒,也将自己的野心暗藏其中。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可见在宋江眼中晁盖能坐到这个位置时仗着年纪而非本事。敢当面的挑衅晁盖的威望的人恐怕只有宋江了。
在晁盖死去后,宋江在前期做的工作一下子促使了他顺利的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此时宋江的派系也是威风得意。其实在宋江上梁山之处,宋江的派系就已经力压晁盖一头。宋江一上梁山做的第一件是事便是建立新旧派,实则是将晁盖和自己的手下分开来。在后来我们通过偷马贼的一句话:
“江湖上今日也闻宋三郎好,明日也闻宋三郎好。”
可见宋江
工于心计,善于伪装
的本事之高。
我们现在回顾晁盖的结局是会发现他是
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
。尚未完成理想,就被居心不良的兄弟逐渐都去大权,但这个结果晁盖的领导能力不足是承担了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水浒传》
梁山,易守难攻,占据水泊天险,是个能长期据守、与朝廷抗衡的风水宝地。虽然梁山首位寨主是王伦。可大家都知道,这个王伦枉称为白衣秀士,实际上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因此当林冲上了梁山后,这王伦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打压林冲。在王伦这般带领下,梁山始终只能做一些打家劫舍、偷鸡摸狗的事情。可林冲毕竟身在他人屋檐下,始终无法大展拳脚。
当晁盖为了躲避朝廷追捕上了梁山后,这个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了。军师吴用出计谋,豹子头林冲当猛将,大伙在晁盖的指挥下杀了小心眼的王伦,而梁山也终于能够大展鹏程,踏上蒸蒸日上的发展之路。
可奇怪的是,自宋江杀了阎婆惜逼上梁山后,这晁盖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小,宋江是怎么慢慢把晁盖的权力架构,让他最终下台的呢?
1、宋江上山后,嘴里称呼晁盖大哥,而自己身为小弟则打着“出门卖命”的旗帜,一直招兵买马。他先是让秦明、花荣、吕方这些清风山过来的好汉加入到自己的阵容里,接着又招揽了李俊、戴宗、欧朋等山大王。
看上去,宋江为梁山的发展是呕心沥血,实际上,梁山的军事指挥权慢慢的到了宋江手里。
2、兵强马壮后,宋江以“攻打疆土”为由,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从攻打祝家庄开始直到出战曾头市,宋江是一再接连取得胜利,晁盖麾下的许多将领慢慢的对宋江产生了好感。
3、宋江控制了梁山的军事大权后,又将自己的心腹安排到了财政。宋江先是让蒋敬“掌管库藏仓廒,支出纳入,积万累千,书算帐目”,后来又接二连三的插了诸如“柴进、李应”这样有威望的人进去。
至此,梁山的财政大权也慢慢的落到了宋江的手中……
4、宋江接着又将自己的嫡系——裴宣安排在梁山的行政中心里去,最后控制了梁山的行政权。
而裴宣有个绰号叫做“铁面孔目”,曾出任六案孔目,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宋江让他管理军政司,旁人也不敢有意见。
正是晁盖对宋江过于信任,放得太开,这才让宋江慢慢的将军权、财政权、人心、军心凝聚在自己的手里。待晁盖发现宋江心眼里还暗藏着“归顺朝廷”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晁盖急忙采取行动,他开始对宋江说:“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
这才有了晁盖亲自出马攻打曾头市的壮举。无奈,晁盖不得天时地利人和,最后在曾头市中了毒箭,逃回梁山不久后撒手归西。
临死前,晁盖心依旧不甘愿,他知道宋江的招安意图,于是临终留下的遗言就是:“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明眼人都知道,现在梁山除了晁盖外,宋江稳坐第二把交椅。晁盖临终都不愿将大权交给宋江,由此可见,他是真的不想让宋江做这个梁山泊主的。
简介:宋江在上梁山前是济州省郓城郡的一名警卫。他“精通刀笔,精通官道,更爱学枪棒,学了不少武功”,深得领导的认可和器重。宋江“一生必遇江湖豪杰”。另外,他花钱如流水,喜欢为别人排忧解难,愿意关心人的生活。他的名声传遍了山东和河北。在别人眼里,宋江就像一场“及时雨”,可以拯救一切。
“生辰纲”事件后,宋江以血债为由向晁盖通风报信,使晁盖等七人得以逃脱抢劫,上了梁山,进而获得寨主之位,奠定了梁山事业的初步组织领导机构。因为私下接触梁山土匪,宋江不仅丢了工作,还成了杀人犯,这让宋江始料未及。从“繁华”到“虚无”,从“救世主”到“囚徒”,宋江损失惨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如此,宋江并没有听从晁盖的建议。而是选择了“刺江州”,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皇帝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并没有使宋江从“大赦天下”的优惠政策中解脱出来,宋江在官场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破灭,使宋江的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要想名垂青史,出人头地,只有上梁山的头领才能与朝廷抗衡,发挥梁山的名声,换取朝廷使用他的筹码。他的心态是从他在浔阳楼喝酒后的反诗开始的。“他要是像凌,就敢嘲笑黄巢没有丈夫!”从反和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若在其他年代复仇,血会沾在浔阳的胡同里”。
晁盖登上梁山后,对以山为王、衣食无忧的现状十分满意。他没有制定发展计划或加强革命队伍;既没有长期计划,也没有短期计划;梁山的前途和兄弟们的结局都没有考虑到,只有“忠心”,“天天和兄弟们吃喝”,“混日子”没有远见,没有吃苦,没有进取精神,没有忧患意识。
宋江上山后,晁盖以“请宋江为草堂主人,坐第一把交椅”为救命之恩。宋江没说他没才华没威望,只是没当上寨主。因为晁盖比他大,不能以小欺大,所以他愿意当第二。宋江此时很清楚,刚上梁山的时候,抓一个人的位置是不太地道的。况且他不稳定,没有优势,不附民心。即使他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轻举妄动。但宋江自小为官,让“梁山泊线老领导坐左座,新领导坐右座”。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让新领导表现出谦逊,但实际上,这是为了和老领导“划清界限”,因为老领导追随晁盖多年,新领导大多是宋江的心腹宋江带到上梁山的。以宋江为首的“新势力”与以晁盖为首的“元老”之间的斗争已经悄然开始。晁盖可能也意识到了宋江的这种安排对他的潜在威胁,所以在刘芸和朱福上山的时候,特意让他们“坐在白胜的左边”,以增加实力。
宋江到了梁山,就迫不及待地建功立业,谋求政治资本。宋江虽然武艺平平,不懂兵法,却敢领兵出朱家庄,占领高唐。依靠领导的支持,在三卷《天书》的指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两次胜利不仅为梁山赢得了“三五年的粮食”,给梁山兄弟带来了“邪气”,也让宋江积累了丰富的备敌和排兵布阵的经验,逐渐盖过了宋江在梁山的威望,让他声名大噪。很多江湖豪杰都是以宋江的名义来梁山的,这让宋江的圈子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古典。同时,宋江非常注意收买人心。杨雄和石秀上山时,晁盖听说他们“偷鸡”“放火”,认为是“自取其辱”,败坏了梁山的名声,被杀。他们被宋江哄骗救了一命。之后,晁盖将武功高强的杨雄、石秀两人排在“暗星”杨林之后,再由宋江“提拔”他们为第三十二、三十三位“天空之星”。王赢是一个好色之徒,但她个子矮,很难找到伴侣,所以她不得不欺负和抢劫她。看到美女就强迫她发生关系。她一见胡三娘,就直勾勾地盯着她的眼睛。”当她双手颤抖,双脚麻木的时候,她的枪法变得混乱。"。在平定朱家庄后,宋江让父亲宋泰承认,他想把女儿委任,许配给王赢,既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又成了王赢的“亲戚”。
鉴于宋江对自己一步步的“陷害”和根深蒂固的“威胁”,水浒掌门人晁盖心里很不舒服。再加上宋江经常讲“拉拢”的投降主义路线,对梁山兄弟,尤其是军事家吴用产生了“负面影响”,使梁山的发展方向偏离了自己的意愿。于是,自以为是的晁盖告诉宋江,为了证明自己的领导实力,保全自己的领导尊严,提高自己的英雄威望,巩固自己的齐桓公地位,自以为是的晁盖采取了“防微杜渐”的策略,坚持“亲自出马”,打了一场漂亮仗,甚至比宋江更早撤军攻打增头城。结果,由于他缺乏冷静的头脑和急功近利,他被敌人伏击,并击中了史文恭的脸颊。
按照江湖惯例,一把手死后,二把手自然会接班。没什么好争论的。另外,宋江作为二把手,在梁山威望很高,在江湖上名声很大。晁盖死后,宋江掌权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古典生前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晁盖“一言不发”,临死前对宋江说:“贤弟不怨我。他若能捉住我,杀了我,就教他做梁山泊之主。”晁盖知道,单凭宋江的武功和手段是抓不住史文恭的。晁盖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说,没有什么能让宋江成为梁山的寨主。晁盖的“任命书”不仅是写给宋江的,也是写给梁山兄弟的。这是晁盖在中箭后说的唯一一句话,也是晁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晁盖死了,但毕竟有“委任状”,这是宋江头上至关重要的负担,也是宋江心里的一根刺,让他很痛苦。即使权力转移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宋江觊觎寨主之位已久,即使“林冲、吴用、公孙胜与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之主”,宋江也不敢违背晁盖做寨主的“嘱托”,只答应“取此位”,并宣布日后谁捉到史文恭,谁就替晁盖报仇,做“庄主”
“官本位”的宋江临时主持梁山工作后,立即开始“调整干部”,很多人得到提拔重用,让梁山高兴又“团结”。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宋江并没有急于攻打增头城为晁盖报仇。而是打着经典“功课”的幌子,每天“呆在船舱里”,旨在永远阻止他的经典知己发动政变,杀死他,夺取他的权力。宋江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不惜把北京名府一等老人卢俊义送进监狱,家破人亡。最后,他不得不落草梁山。有这样一个以武威闻名的人物,宋江的虚荣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卢俊义抓到史文恭后,为晁盖报仇。根据古典的“委托书”,他应该是单良铺位的主人。但是你能把座位让给别人吗?于是,宋江和吴用在古典精神面前上演了一场拙劣的“双簧戏”:宋江多次把卢俊义推到单良主播的位置上,从外貌、名气、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他不如卢俊义的客观原因,引起了“公众的不满”。这一幕惊呆了数百头领,逼得他们从一开始就来到梁山,身边只有一个心腹,只有一次战功的卢俊义更是惊恐万分。即使完成了经典的“任命”,他也不敢接受公爵的职位。宋江“强奸”了晁盖的“命”后,与卢俊义一起攻打东平府、东昌府,为的是息事宁人,约定谁先破城,谁就是单良铺位的主人。在人事安排上,宋江将吴用和公孙胜纳入卢俊义的队伍。吴用和公孙胜都是宋江的支持者和谋士。自然,他们时不时给卢俊义灌输一些思想,就是为了让卢俊义以大局为重,顺应民意,放弃争夺城主。所以卢俊义攻打东昌府,其实是“十天不战”,故意拖延攻城时间,让宋江先突破东平府城。与此同时,宋江进攻东平府“一夜之间势均力敌”,最终在卢俊义面前破城,占据梁山第一。
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前后有三位首领,分别是王伦、晁盖和宋江。第一任王伦自立为王,因心胸狭隘而被林冲所杀。林冲杀王伦但不称雄,反而拥护刚上梁山的晁盖为第二任首领。后来晁盖攻打曾头市失利而殒命,死前立下遗嘱:谁能替他报仇,谁就做梁山泊主;后来新上梁山的玉麒麟卢俊义替晁盖报仇,梁山首领之位却被宋江霸占。这段故事在施耐庵的笔下描绘的栩栩如生,而其中宋江与晁盖之间发生的故事,更值得让人细细刨析。
宋江与晁盖二人的关系,从彼此恩重如山,到彼此水火不容。先是晁盖因劫了生辰纲被官府秘密抓捕,宋江探知消息后帮助晁盖逃走,宋江是晁盖的恩人;后来宋江因提反诗被抓捕而押送法场,晁盖带领梁山英雄在光天化日之下劫法场、救宋江,晁盖是宋江的救命恩人;之后二人聚义水泊梁山,但一连七场重要战役,宋江在晁盖眼皮底下建功立业、组建宋派势力、功高盖主,,二人关系渐成水火。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这段江湖恩怨到底因何而起,两人的关系又是为何从彼此的救命恩人,变得水火不容,本文将重点探讨。
第十六回晁盖等八人劫了蔡京的十万贯生辰纲,官府要秘捕晁盖,却被郓城县押司宋江走漏消息。宋江此举,成了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家三兄弟的救命恩人。
宋江向晁盖通风报信后,晁盖是这么向吴用介绍宋江的:“他和我心腹相交,结义弟兄。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 。话虽如此,但晁盖其实对宋江并没有太多的信任,原因有二:
总结来说,此时宋江想要结交晁盖而视其为兄弟,冒死报信;而晁盖对宋江疑心很重,二人的彼此关系,在此时并未完全建立。
更有意思的是,当晁盖逃到梁山之后,宋江看到官府关于晁盖的官文后,心中却后悔当初救他;看他心中所寻思的这句话:"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句话其实是十分担心放走晁盖的事情败露,影响了自己的仕途。这也是后期晁盖屡次邀请宋江入伙,而宋江屡次拒绝的原因;更说明了为何宋江对梁山的远景规划是:待朝廷招安。当然这是后话,本文暂不展开讨论。
第十九回晁盖成为梁山寨主之后,送钱和信件报答宋江,宋江压根不想用晁盖的钱财,仅取了一根金条和将书信一起收到布袋;不料因未及时收好而被阎婆惜发现,宋江失手杀了阎婆惜。宋江杀阎婆惜这件事情,让他从一名体制内的官府小吏变成了被通缉的对象,但此时的宋江压根救没想过要落草为寇,这从他的逃亡路线可以看出来。
为逃避官府抓捕,宋江第一个落脚点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小旋风柴进【皇亲国戚】,第二个落脚点是白虎庄首富孔太府【首富名人】,第三个落脚点是青州清风寨-名将之后花荣处【官府高官】。宋江一开始所选的落脚点非官即富,水泊梁山在他的心中并非最优的落脚点,他的心中其实并不像落草为寇。
后来因在清风寨与另一位文官刘知寨产生矛盾,不得已带领众多绿林英雄去投靠梁山,途中却收到父亲的书信而回郓城老家,回家后被乡人举报而被刺配江州,后却因饮酒提反诗而再次被蔡九知府和黄文炳捉拿下狱。晁盖为救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光天化日下劫了法场,斩杀无数官兵、百姓,与官府针锋相对。
宋江与晁盖虽然都曾救过对方,但二人对彼此的恩情截然不同。
自从晁盖带领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宋江之后,众人一同返回梁山聚义;一开始二人的关系是上下级、彼此忠义的,后来二人因理念、手段不同,逐渐在经历了七次战役之后,变得水火不容。在心机重重的宋江谋划下,晁盖逐步被架空,权力天平慢慢向宋江倾斜。宋江的手段主要有几个:一是自己不断带队出征,建功立业树立自己的威望;二是不断招揽和纳降各类英雄好汉,收买人心,组建宋派势力;三是暗地里打压晁盖一派建功立业的机会。宋江此人,正所谓:吏道纯熟。
整部水浒传中,晁盖的战功有二,一是与吴用、公孙胜和阮家三兄弟一同劫了生辰纲;二是带领队伍劫法场救了宋江,其后再无任何战功。而宋江入伙梁山后到晁盖死前的一段时间,立下七大赫赫战功、收获大量钱财粮食、兵马良将,树立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和人脉,为未来成为梁山寨主做好了铺垫。
第四十回晁盖率领梁山英雄将宋江从法场救下,面对五六千的官兵,晁盖力主先回梁山休整队伍,再图征战;而宋江则要先报私仇,立即报复黄文炳。
此时晁盖为梁山好汉之首,而宋江仅是被救下的落人之人,二人在商量下一步的行动之时,却出现了十分蹊跷之事:晁盖作为首领却力劝宋江不过,且在后续与官兵作战、攻打黄文炳的策略和人事安排上,由宋江一人做主,并无晁盖的主张。二人在目标、策略、行动计划、执行等环节出现了分歧,这是晁盖首次拱手让权。书上是这么说的:
更可惜的是,晁盖手下的一帮弟兄,并无一人迎合其想法;反而宋江一派的花荣和薛永随声附和宋江的主意,事情的主导权瞬间向宋江一派偏离。
决定攻打无为军后,宋江立即安排人事分工,此战十分顺利,宋江在众英雄冢树立了首次威望。
第四十七回,杨雄因其妻与和尚通奸而怒杀之,杨雄与石秀、时迁入伙水泊梁山,路上时迁偷了祝家庄的鸡而被捉。来到梁山,杨雄与石秀二人请晁盖营救鼓上瘙时迁,不料晁盖却欲斩首二人。原来晁盖希望营造一个忠义、豪杰的梁山形象,而看不起偷鸡摸狗之人,故不打算接纳一行人入伙,更不打算营救时迁。而此时宋江的态度却与晁盖截然相反,二人对话如下:
宋江第二次积极地争取出征祝家庄的机会,还列举了四个理由,但实际上晁盖也是想要出征的;只是宋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自荐带领众英雄去攻打祝家庄,而此时吴用和戴宗也来附和宋江。戴宗的附和还不算什么,吴用的附和其实可以看出其慢慢从晁盖的阵营,转向了宋江的阵营。
攻打祝家庄困难重重,前后攻打三次才将其打下,此战取得胜利,获得了粮食五千万石、好马五百余匹、牛羊不计其数,还新招纳十二位头领,此是宋江第二功。
从这一节可以看出,晁盖还算有理想,但并无智谋,更无收买人心之心智,与之相反的宋江一则卖了人情给杨雄和石秀,二则在众兄弟面前表现出仁慈和包容的态度与形象。
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因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被高唐州的一霸殷天锡抢了寨子而吐血身亡。此时李逵与柴进一同来看望柴皇城,李逵愤怒打死殷天锡,而导致柴进被捉。众英雄在梁山商量营救柴进之策,晁盖与宋江再次对话:
此时的军师吴用已经明显转变到宋江的阵营,他再次附和宋江出征,并提议出征的名单,第二次与宋江搭伙出征高唐州。
此战赢得困难重重,中途不得不去请救兵-道术高强的公孙胜,最终大胜而归,不仅把当地库府的财帛、粮米洗劫一空,还再次招纳了柴进、汤隆两位头领。
这一节颇有意思,从晁盖的角度来说,自他入主梁山泊之后,首战救了宋江;而之后的两次战役(活捉黄文炳、三打祝家庄),他都没有参与。晁盖的想法是亲自走一遭,而却被宋江当众(以情愿替哥哥下山的理由)否掉,权柄再次落到宋江手中。
此种情况在后续仍有出现,只因晁盖只是一介莽夫,并无带团队的经验,若他此时能够安排众英雄各自分工出征,而不是仅为自己争机会,权柄断然不会落到宋江手中。
宋江带梁山好汉打破高唐州,救出柴进,杀死了高俅太尉的兄弟高廉;高太尉奏请皇上下旨选调精兵良将讨伐梁山,推举开国良将呼延赞的子嗣呼延灼为将出征讨伐。
梁山好汉在聚义厅商讨应对之策,吴用刚刚在介绍当前形势,并提出应对策略:先以力敌、后以智取,此时李逵不识趣地提出:“我与你(吴用)去捉这司”,这个关头,宋江立即接过话头:
宋江在并未征询梁山泊首领晁盖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安排了此次出征的人事任命,且当场宣布人员安排,可见其心中是早有准备和酝酿。有意思的是,整个过程中,并无晁盖的任何描述,可见其完全未发挥作用。
此一战,宋江再次展现了将领的风范,破了呼延灼的三千连环甲马、五千甲兵,得了许多军马、衣甲、盔刀,新招纳了三位头领(韩滔、彭玘、凌振)。宋江的地位和派系势力愈发强大。
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败军呼延灼折了许多官军人马,为东山再起而投奔青州慕容知府,不料路上被桃花山英雄(李忠与小霸王周通)偷了自己的坐骑。呼延灼将青州两千兵攻打桃花山,桃花山抵挡不过,去邀请附近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和武松帮忙。众人攻打青州不下,故来水泊梁山入伙,并邀请水泊英雄一同攻打青州。
关于攻打青州一事,晁盖和宋江再次对话:
宋江选了二十个头领三千军马,分作五军前去攻打青州,宋江、吴用、花荣三个头领以身诱敌,并最终将对方将领呼延灼活捉,且纳降。此一战的战利品包括库府金帛、粮米五六百车,好马两百余匹,且新招纳十二位新头领。而众人回归水泊梁山之后,晁盖的谈资仍然只有黄泥岗劫取生辰纲一事。
在第三次战役高唐州救柴进时,晁盖要:”亲自走一遭“,宋江说的是:”情愿替哥哥下山“;而此时晁盖说的竟然是:”愚兄替你走一遭“。从言语上的尊卑已经立见高下,而宋江的手段仍然是立刻着手安排人事,他说:"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晁盖再次只为自己争取机会,而没有立刻行使人事安排的权力,权柄重重落到宋江手中。
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史进和鲁智深被华州贺太守捉了,神行太保戴宗回梁山请救兵,这一段是这么描述:
此次决策和人事安排的过程,仍然没有托塔李天王晁盖的参与,。此一战掳掠了官府大量的粮钱、马匹。
第五十九回,众英雄从华山归来,得到报告说徐州沛县的沛县芒砀山中,有强人樊瑞聚集两千人马打算吞并梁山,此时:
此一战宋江再次大胜,且又得三位英雄,书上这么说的:
《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宋江亲自率领水浒英雄大胜芒砀山三雄(樊瑞、项充、李衮),并赚得此三位好汉入伙梁山。班师回到水泊梁山之后,一则因为屡战屡胜,二则又因为梁山增添许多人马,宋江大摆庆功宴席。
自芒砀山返回水泊梁山途中,遇到一位自称要入伙水泊梁山的的盗贼段景,据其讲述,他打算送给梁山的礼物(一匹千里马)被曾头市的曾家兄弟半路抢走(备注:段景的话有很大嫌疑),宋江引起相貌奇特而邀其入伙。盗马贼段景一直纵容宋江前去曾头市抢马,于是宋江安排神行太保戴宗前去探虚实;当得知曾家兄弟打算活捉梁山好汉的时候,众好汉义愤填膺。
这段对话最为精妙,晁盖第三次要亲自走一遭,却仍被宋江阻拦,晁盖内心早就对宋江不满,这次也直接道出了原因。这段对话的背后:一是宋江功高盖主,晁盖并无寸功;二是宋江精于吏道、心机缜密,二晁盖一介武夫并无手段;三是两派势力明争暗斗,其实高下已分。
宋江与晁盖二人原本各有恩情,同入伙梁山泊之后却分作两派,宋江通过连连出征,赢得战功、队伍、声望与人心;而晁盖只想稳坐山寨之主,无寸功在身,威望与人心渐被稀释。此种情况与二人的目标、格局、手段有关,简要总结如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6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