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多个权威媒体报道,着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于2021年5月28日在京逝世,享年99岁;着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仙逝,享年95岁。
红船杂志注意到,何兆武、章开沅逝世的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一二名,引发全网悼念。
两位大师同日内逝世,皆系历史名家
5月28日,何兆武、章开沅生前所在学校皆发文深情悼念两位历史名家。
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文悼念何兆武:
着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在京逝世,享年99岁。何兆武,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并攻读哲学与西洋文学研究生,1946年毕业。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6年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译作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着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哲学》等。
清华大学官微截图
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亦发布讣告:
享誉海内外的着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仙逝,享年95岁。我们永远怀念章开沅先生! 公开资料显示,何兆武,历史学家、翻译家,祖籍湖南,1921年生于北京,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哲学、外文系。
公开资料显示,章开沅,祖籍浙江湖州,1926年7月生于安徽芜湖。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历史系,曾任教中原大学,后来一直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是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
除了担任过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外,章开沅还曾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2010年11月入选首批荆楚社科名家,2018年12月获颁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章开沅不要每年10万元津贴
据悉,1954年以来,章开沅主要从事辛亥革命研究,兼及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近年则致力于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社会环境的剖析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公开报道显示,章开沅的《辛亥革命史》是世界上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第一部综论性大型专着。在主持编撰《辛亥革命史》期间,通过申报审批,章开沅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成立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历史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沿用至今。
章开沅
2018年12月11日,章开沅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面对这一荣誉,他在获奖感言中说,自己是既荣幸又惭愧。
红船杂志梳理相关报道发现,章开沅还曾四度提出辞去资深教授头衔,在国内学术界被传为美谈。时任华师大党委书记马敏坦言:“一开始我们是犹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后来,见章先生再三提及此事,且言辞恳切地表示“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学校决定同意他的请辞。
2014年4月16日开始,章开沅正式辞去“资深教授”头衔,其所享受的院士待遇,包括每年10万元的津贴也一并取消。当天,章开沅还宣布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回归学术。随着2014年5月开始正式领取退休工资,当年88岁的章开沅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的第一人。
何兆武曾称“我们这一代人是报废的”
何兆武精通中西思想文化史。1978年,他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出版,全书50多万字,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中国思想发展史。此书几经再版,被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而后他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思想发展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何兆武
何兆武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着作的翻译工作。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着有《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等,口述《上学记》等。
文史学者刘超曾评价何兆武的《上学记》称,“这部‘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的随笔,一经推出即受到多方瞩目,除了让人了解民国教育及一代学人的成长历程外,也让人们反思当下教育的种种困境。”
在2015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国翻译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94岁高龄的何兆武获授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何兆武的一生颇具别样色彩。在解放战争时期,何兆武一直在台湾教书,但他发现,彼时台湾被日本控制了太长时间,对祖国认同感不强,因此到1947年,随着形势好转,何兆武回到了大陆。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翻译了《西方哲学史》等一些西方学者的着作,何兆武被打成了反革命,他度过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这段时间,由于研究美国、苏联都不合适,何兆武就只能埋首于古典,看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古典着作,比如亚当·斯密等,因此他以后的研究方向也都转向了古典着作。
何兆武生前曾经在采访中称“我们这一代人是报废的”,但他也认为“人生追求的是一种心安理得,内心的平静,这就是幸福”。【资料:澎湃新闻、人民网等】
编辑:周晓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5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