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中山路上曾经的名人名宅

今晚报 2023-09-20 14:24:38

中山路风云际会,名人聚集。近代以来,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足迹与业绩。

清朝时期,河北地区既是李鸿章大搞“洋务”的基地,又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中心,两人都曾在中山路居住过。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在海河北岸今中山路以东建造一座公馆,寓居于此。人称“中堂大人公馆”,简称“大公馆”。李去世后,“大公馆”为袁世凯军乐队驻地,其后房屋增多,形成胡同,便成了“大公馆胡同”。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直隶总督衙署在今金钢公园和第二医院处。袁在距此不远的今中山路地纬路东口建起一处花园式寓所。

与袁宅后墙相对,是着名教育家、实业家卢木斋的寓所。卢为清末直隶提学使,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距卢宅不远,旧时有条胡同,叫元吉里,上世纪初周恩来的伯母便住在元吉里2号院。1913年春,周恩来来津投亲,就住在元纬路元吉里2号的伯母家中,同年8月考入南开学校。邓颖超当时也住在距中山路不远的地方。1910年前后,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曾在新开河畔的长芦育婴堂当医生,邓颖超随母亲住在这里。至“五四”运动前后,周恩来等组织的觉悟社、邓颖超等组织的女星社,也都没有离开中山路。

与元纬路相邻的黄纬路有李纯、曹锟等人的私宅。李宅靠近三马路,为民国初年建筑,如今此处已建起河北区人民法院。曹宅靠近五马路,人称“曹家花园”。1924年曹锟倒台后,李景林、褚玉璞、张作霖等均在此居住。

冯国璋、蔡成勋、唐绍仪、刘梦庚等人的宅院坐落在宇纬路、宙纬路和日纬路。唐绍仪的宅院在1916年转卖给乐达仁建达仁堂总厂,保存至今。宇纬路靠近中山路的铁路一小,旧时为北洋银元局,是北洋时代造币总厂厂长刘梦庚的住所,现在这里依然耸立着高大的门楼,并留有石狮、抱鼓石和大石础,今人仍可一睹当年的气势。

黄纬路二马路旧时有条胡同,叫二贤里,中国武侠小说的宗师宫白羽曾居住在这条胡同。

除上述名人名宅外,周馥、徐世昌、周学熙、白雅雨、张相文、李大钊、张太雷、马骏、郭隆真、刘清扬、李崎山、张若名、黄爱、许广平、林枫、杨秀峰、刘格平、姚依林、刘春霖、佟麟阁、张伯苓、马千里、叶恭绰、詹天佑、傅增湘、李叔同、曹禺、张友渔、彭真、陈省身、章钰、周汝昌等,也都曾在中山路生活、学习、工作和奋斗过,为百年中山路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杭州有什么古建筑

1 源茂里近代建筑(民国)源茂里一弄、二弄、三弄
2 蒋宅(民国)积善坊巷10号后院内
3 石观音阁旧址(清代)元宝心路67号
4 显宁寺旧址(民国)半山镇刘文村
5 教场路30号别墅建筑(民国)教场路30号
6 红门局别墅建筑(民国)红门局65、66、67号
7 逸云寄居(民国)孤山路2号
8 开元路78号民居建筑(民国)开元路78号
9 双剑楼(民国)旧仁和村街5号
10 旧仁和村街6号别墅建筑(民国)旧仁和村街6号
11 旧仁和村街9号别墅建筑(民国)旧仁和村街9号
12 十五奎巷26号民居建筑(民国)十五奎巷26号
13 十五奎巷31号民居建筑(民国)十五奎巷31号
14 十五奎巷32—33号民居建筑(民国)十五奎巷32、33号  
15 元宝心路66号民居建筑(清代)元宝心路66号
16 崔家巷5号民居建筑(民国)崔家巷5、6号(包括5-1号)  
17 邮电路16号民居建筑(民国)邮电路16号

泉州中山路的始建

中山路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上个世纪的20年代初,泉州贤达之士提出拆城辟路,以打破泉州古城长期闭塞的落后局面;1924年,南北大街全线贯通;随后,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统一命名为“中山路”。泉州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路”。 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 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中山路上,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同样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泉州市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00一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它长达二公里多,路两边的连排式骑楼建筑,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是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转折过渡的历史见证。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后一句说的是泉州的中山路。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从泥土路到石头路,再到泉州市区的第一条名为七贤的水泥路,最后是1922年正式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经历80多年的风风雨雨。

南宁中山路的故事?

短短的中山路,却承载了很多的历史,要穿越这历史的迷雾,走进中山路,了解中山路,下面几个关键词我们不可错过。
南门:南门,是中山路必须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山路以与南环路交汇处为界,分为南段和北段,其中的中山路北段,据世居中山路一带的“老南宁”讲述,原来叫南门,这个称谓当始于明、清;而南门与现在的南环路交汇处,叫南门口,南门口以南,即现在的中山路南段,原来叫南门外,也叫草鞋街,现在还有许多老人这样叫。上世纪20年代,南门被命名为中山路时,不包括南门外,直到1952年,政府才将南门外与南门“合并”,统一称为中山路。中山路的历史及其与南门的关系,要从明代说起。
明代以前的南宁城,以宋代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城为基础,原南宁城已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十一于交趾(今越南)侵略军攻陷后毁坏,重建后的南宁城原有7个城门,以后历经扩建、维护,减少为5个:分别是朝天门、望京门、镇远门、咸济门、安塞门,惟独没有南门;元朝时南宁城在宋城基础上以维修为主,且因战争频繁,基本上没有新建设。
明代,南宁社会较安定,经济有较大发展,人口增多,史称“小南京”(明·华厦蠡《两广纪略》),城区范围比宋朝时扩大,越过了宋城城墙,向城墙外西郊、南郊发展。到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才终于在现在的中山路与南环路交接处城墙上开辟了南门,所以此处就叫南门口,当时南宁城南面的城墙约在今南环路与今江北大道(前江滨路)近邕江大桥北岸处,而现在的中山路北段当时是在南门口向城内延续部分约几百米,有门就有出入往来,“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语),此段路即因连接南门而得名“南门”。这也同时解释了中山路南段原来叫南门外的来由——盖在南门之外是也。
明末时局动乱,南门被堵塞。直到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才重开南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更在南门外壕塘里用石料修建成七拱桥(位于今中山路中段),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南门城楼。
1927年,南门拆除;1930年,南门至观音阁(今南宁电信大楼西侧)长约2000米城墙拆除;1931年以后,拆除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950年解放初期才将残墙、断壁清除完毕,至此南门消失殆尽,惟有中山路北段的南门菜市,在市井生活中继承和见证了这一段历史的变迁。

钧培里的名人宅地

“钧培里”在上海滩名气交关响,那是因为它是名震上海滩的原法租界华人督察长,也曾是蒋介石的恩师、“老牌大亨”称黄金荣为“老牌大亨”,那是笔者对不少著作中称其为“青帮大亨”的一种纠正。黄金荣非正规青帮人物,是个从未开过香堂、投帖拜过师的,论不上字辈的“空子”,但因其势力所在,在上海滩的几位大亨中,资格最老,故称其为“老牌大亨”。黄金荣的私人宅第,所以就有了非凡的历史意义。
黄金荣(1868—1953)祖籍浙江余姚,生于苏州,1880年举家迁居上海。
宅以主贵。“钧培里”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因为是独门独院式的宅第,其建筑样式与气派就与上海滩同时代建造的无数条具有海派建筑风格的“石库门”海派住宅的特有名称。弄堂不尽相同。说是弄堂,却只有九幢二至四层砖木结构的里弄房子,不论其建筑式样,还是房屋结构,都还够不上“石库门”的资格。短短的一条弄堂成弧形,相当于北方独家大院。
“钧培里”——黄金荣寓所
“钧培里”黄宅统共只有30多个人。除了黄金荣本人和儿媳妇——人称大少奶奶的李志清,以及李志清领养的两个儿子黄起予1952年去了香港,后又去了美国。、黄起明,养女黄悦明后去了香港。外,还有管家程锡文、秘书骆振忠、账房先生俞永刚,以及麻将室管理员、鸦片烟房侍工、门房、当差、保镖、司机等人。
“钧培里”身处上海闹市中心,地理位置颇佳,市口极好。
“钧培里”之所以建成独门独院的式样,因为它是1915年黄金荣成为林姓家族招赘的上门女婿后建造的一座私人宅院,也就是黄金荣的前妻林桂生的家产。林桂生原先曾在南市小东门陆家宅桥口后取名一枝春街,今平湖路。开过一家“烟花间”低档妓院。,人称“桂生姐”。开妓院,当然需要得到警方的照应。当初,一心想捞钱的黄金荣在法租界巡捕房做华捕便衣“包打听”时,经常光顾此地,由此,黄金荣就成了“桂生姐”可以依赖的靠山,一来二去,也就有了意思。1901年,黄金荣就被林家招赘为上门女婿,四年后,黄金荣便从八仙桥“同孚里”“同孚里”共八幢房,上海滩青帮人物杜月笙、金廷荪、马祥生、范恒德、王阿庆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其中,金延荪当年还在这里接待了京城来的京戏名旦李玉茹,在家里学了一段日子的戏文。那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小平房搬进了林氏家族所建的“钧培里”。
这也叫各取所需,“桂生姐”林桂生为青帮十姐妹之一。另外九个姐妹分别是:史锦绣,人称“强盗锦绣”,是十姐妹之首;金刚钻阿金、阿桂姐,南市陆家桥私娼,后为妓院老鸨,是黄金荣早年的姘妇;洪老五,扬州人,她继父亲洪九豹子开设妓院;小脚阿娥,宁波人,娼妓出身,精拳术,传说中虞洽卿的姘妇;李宝英,上海人,专事“仙人跳”、“放白鸽”等勾当;陈宝姐,上海龙华人;沈扣珠,苏北人,早先在上海做帮佣,后沦为私娼,后从事“贩猪崽”;丁宝英,苏州人,与林桂生关系密切,专设赌局害人,据传,上海滩第二代青帮“十姐妹”由她建立。需要后台、靠山才能顺利营业赚钱,而钱、色都很贪的黄金荣需要的是钱财加女人。
这条独门独院式的弄堂之所以取名叫“钧培里”,那是得之于林桂生的养子福宝又名“钧培”的缘故。
如今,“钧培里”的私宅成了他名下的房产,是事出有因的。
民国二十年,在“大世界游乐场”隔壁、爱多亚路上的“共舞台”老上海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胶州路口有一座共和大戏院,也称“共舞台”。的戏班里有一位名叫露兰春的京剧名伶,因演出改良京剧而名噪一时,引起了黄金荣的兴趣。“共舞台”原本就是“大世界游乐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初大世界的创始人黄楚九为了扩大影响,将原本是内场演出的场所改建成对外开放的“共舞台”。
那天,黄金荣兴致勃勃地来看露兰春的《宏碧缘》,觉得唱功颇佳的她并非浪得虚名。散场后,黄金荣饶有兴致地赶到后台去探望,甫见露兰春卸妆后真容,果然一绝色女子。色艺双全的露兰春深深地吸引了黄金荣,便当场认了师生。而后,两人过从甚密,渐生爱意,就有了男女私情。黄金荣为了给露兰春一个名分,就向林桂生提出要将露兰春收为二房,曾当过妓院“老鸨”的林桂生,生性凶悍,卧榻之旁,哪容他人鼾睡,当然不肯答应;况且,她对黄金荣“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做法颇为反感。这时,黄金荣已成了气候,有了势力,羽毛也丰满了,不再是当年的穷巡捕,哪能会再容桂生姐撒泼。于是,两人各不相让,遂闹翻,以至于一拍两散,离了婚。林桂生一怒之下,将财产掳走,留下了带不走的不动产“钧培里”归黄金荣所有。林桂生于1981年在上海逝世,那是后话。
露兰春嫁与黄金荣时才24岁,要小他整30岁,因不能生育,便渐渐地被黄金荣冷落在一边。露兰春不能生育,其母怕她寂寞,就为她申请领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取名黄源焘,小名连弟据说是当年二马路(今九江路)荣记大舞台唱武生的一个山东人的儿子。另一个叫麦正学,小名叫根弟,又名麦元勋其父母因贩卖鸦片被捕,死在狱中,根弟由法租界会审公堂判给露兰春领养。根弟在结婚后,就与黄家断绝关系,远走他乡。。加之黄金荣又与盛七太太有染,露兰春便渐与黄金荣疏远。三年后,露兰春就离开黄金荣嫁给了唱老生的安舒元曾在黄金大戏院主演《八大锤》、《宝莲灯》等。。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她又改嫁给了德孚洋行买办、上海“四大颜料大王”之一薛宝润的第二个儿子、时年30岁的薛恒。从此,露兰春在丽都花园的薛家隐居,不参加公众活动,不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尽管如此,风流倜傥的薛公子与露兰春恩爱如蜜,仍是黄金荣的一块心病。不久,他指使门徒将薛恒绑架到了浦东钱郎中桥边的一村庄里,敲诈了4万大洋才把人放回,经此惊吓,薛二公子与露兰春相继病故。
尽管这时黄金荣已经在他父母的坟地造起了“黄家花园”今桂林公园。,但毕竟远离市中心,地段偏僻,不适合长期居住;尽管黄金荣在继露兰春之后,也曾与盛家七太太在吕宋路今连云路。10号同居,但那总是一种暂时的偷情,不能公开。所以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黄金荣还是住在地处闹市中心的“钧培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5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