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赵佶,是古代所有皇帝中最具有文艺才华、文艺气息的一位,他本人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还留下许多文艺作品传世。
但他在朝廷事务上的成绩却远远不及文艺成就。可谓是当得最差、最屈辱的一位皇帝,45岁那年,他被金国掳去,成为阶下囚,带着皇宫眷属被赶到金国大北方也就是现在东北黑龙江一代,远离中原故土汴京开封几千里路,中间隔着万水千山。
宋徽宗生活喜欢奢侈豪华,金国东北的生活再好也不及汴京皇宫里滋润。精神折磨更是让他难以忍受,金太宗封他为昏德公,享受金国二品大员的待遇,他的后宫皇后、妃嫔、女儿、王妃、宗室之女成为了金国男人的玩物,受尽屈辱,大部分都死在了金国。
她们没有了自由和尊严,没有自己的价值,活得还不如一件商品。
宋徽宗,曾经高高在上的大国天子,一朝被俘,沦落为他国取笑玩弄的对象。面对这些遭遇,宋徽宗选择自我麻木,他忍了,没有反抗,因为他已无力反抗。他的忍辱不像勾践那样为了负重,有朝一日能够恢复故土。宋徽宗的忍辱或许只是为了苟且地活着,或许是依然可以继续他的文艺生活。
在当俘虏的日子里,他的心思一方面放在了“造人”上,9年间囚禁生活又生了4个儿子,8个女儿。
另一方面放在了文艺创作上,写诗、作画、写书法,还独创了“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虽为俘虏,但不必担心生活,依然可以继续他的文艺爱好。但你以为这看似没心没肺的赵佶内心真的很好受吗?面对自己受到的屈辱、亲眷们遭受的折磨,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土地上,他内心真的不痛吗?
他当然是心痛的,但是他没有任何力量去反抗。
文艺天赋如此之高的宋徽宗,对艺术如此敏感,怎么可能不敏感自己的处境遭遇呢?怎么可能会不痛苦呢?
一切看似温和的顺从,忍耐,不过是他的自我麻木的外表而已。他的内心真实的感情和想法已经在他写的诗词中告诉我们了。
在金国,他的心痛是没有倾诉对象的,他什么委屈都不能说。只能写在诗和词中。那是经受很深刻的感触才能写出来的,字字泣血锥心,无限凄凉。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这首七言绝句是宋徽宗赵佶写的自己被俘囚禁时的境况。彻夜西北风呼呼呼地一直在吹,窗户是破的、旧的、漏风的,所容身的旅舍孤馆是凄凉萧条的,灯光是微弱的。
这眼前的一切仿佛隔世,汴京的繁华、热闹、灯火璀璨都已远去,在这里是根本奢望不到的。家乡离这儿三千里,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无济于事。
从天上跌落尘土的赵佶,他心里的落差、痛苦,不比任何人弱。这充满哀怨、凄凉之感的诗句,就是赵佶受尽精神折磨、精神痛苦的写照。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除了诗,还有词。这首《宴山亭》与《在北题壁》那首诗一样,抒发的情感都是一样的。“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写的正是“家山回首三千里”,家乡是那么那么遥远,怎么能够回得去呢?
家乡那么遥远,此生是无法再回去了!这一点,赵佶内心十分清楚。
想家,那怎么办呢?“除梦里、有时曾去”,既然身体已经回不去,就让梦带着思绪暂且回故乡看看吧!这话语是多么地无奈、无助和凄凉。
本来内心已经够痛苦的了,可词句结尾来了一句“和梦也新来不做”更是添了骆驼身上最后一根稻草,如今连梦都做得少了,梦里也回不到家乡看看了!真是肝肠寸断之音,颇有李后主遗音。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5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激发有志青年努力奋斗的动力:穷
下一篇: 秦朝灭亡前夕,那些开国将军们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