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战略大决战。最后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占据河南,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战胜公孙瓒后,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继续挥师向南以逐鹿中原。
这样,当时在华北两个实力最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进行决战势所难免。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消灭曹操,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战前,袁绍兵多粮多,袁绍的统治核心——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江东的“小霸王”孙策亦蠢蠢欲动,即使是暂时依附的刘备也和曹操貌合神离。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主要以曹操的两个重要谋士荀彧、郭嘉,都向曹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
特别是郭嘉,他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大方面,向曹操列出了袁绍有十败,而曹操却有十胜。
郭嘉说: “在我看来,袁绍有十败,您有十胜,袁绍虽然兵强,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袁绍繁文缛节多过;而您不拘小节,此道胜一也。
袁绍师出无名;而您奉天子令诸侯,此义胜二也。
东汉政策过于宽容,袁绍以宽治宽,士卒凝聚力差;而您大力治军,上下一心,此治胜三也。
袁绍表面宽容内心狭隘,不相信他所用之人,担任要职的都是他的亲属;而您容易相处,内心机敏,用人不疑,唯才是举,不问亲疏,此度胜四也。
袁绍喜欢算计却少决断,经常错失机会;而您当机立断,随机应变,此谋胜五也。
袁绍自诩四世三公,沽名钓誉,善于谄媚图虚名者多归附于他;而您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不爱虚名,行事简约,为属下做出了榜样,奖励有功之臣毫不吝啬,忠诚且有真才实学之人都被重用,此德胜六也。
袁绍看见贫穷之人就面露怜悯之色,看不到的就不管,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而您时常忽略小事,但恩泽四海,即使看不到的地方,也会考虑周全,此仁胜七也。
袁绍的部下争权夺利,互相诬陷;而您管理属下方法得当,慢慢影响属下,此明胜八也。
袁绍是非不分;而您对正确的礼遇有加,对错误的绳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袁绍喜欢虚张声势,不懂兵法;而您以少胜多,运兵入神,士卒敬畏您,敌人害怕您,此武胜十也。”
荀彧与郭嘉的看法坚定了曹操的信念,以至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认为: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终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绍十万大军。
“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本文参考自:《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开局就有三千兵,刘邦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