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经,就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着作。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了儒家“五经”之说,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到了汉朝后期,又增加到“七经”。到了唐代,又演变成“九经”。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增加到“十一经”。到了南宋时期 ,“十三经”正式形成,成为法定的儒家经典,这十三部儒家文献正式登上“经”的地位,再没有增减过。它们分别是:
一,《周易》。
历来都被视为群经之首,是我国最神秘的一部经典。它本来是一部占卜用的书籍,后来儒家学者借助其卦爻的形式,又发挥了它的哲学思想,整理了一批解说,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周易》始终占据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于形成中国特色文化以及丰富思想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尚书》。
是记载上古时期重大人物事件的一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三,《诗经》。
是孔子整理选编的,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一共选了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世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四,《周礼》。
相传是周公所作。主要记载周王室以及战国时期各国王室制度的书,通过对各种职官所掌管事物的记载,阐述当时社会制度以及思想。
五,《仪礼》。
相传是周公或者孔子所作,主要是记载先秦时期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的礼仪之书,包括婚丧嫁娶、成年礼、饮酒礼、射箭、祭祖等等各种礼仪规范。
六,《礼记》。
主要是阐释先秦时期的礼仪、典章制度,记载孔子与弟子的言论,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所编。
七,《左传》。
左丘明着作,原名是《左氏春秋》,是阐述《春秋》的一部经典,根据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所编撰,并增加了一些《春秋》没有记载的事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着作。主要以陈述历史事实为主,既是历史名着,也是文学名着。
八,《公羊传》。
也称《春秋公羊传》。相传是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着,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着重解释《春秋》中“微言大义”的部分,还原孔子的本意。
九,《谷梁传》。
也称《春秋谷梁传》。相传是子夏的弟子谷梁俶根据子夏的口述,编着而成的一部着作,也是为解释《春秋》而作的。因为孔子的“微言大义”,实在是太过隐晦简约,一般人很难读懂,所以这部经和《左转》、《公羊传》都是用来帮助大家,读懂孔子所编撰的《春秋》。
十,《论语》。
这部经典大家都很熟悉,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着作,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也是儒家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十一,《孝经》。
孝道是儒家思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这部《孝经》就是专门论述孝道的一部经典。相传是孔子所作,但后人对此提出过很多质疑。
十二,《孟子》。
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位儒家代表。《孟子》就是主要记载孟子思想、言行以及各种社交活动的一部经典,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十三,《尔雅》。
秦汉期间所作,作者不详。这是专门解释词义的一部着作,收集了相当丰富的汉语词汇,是词典的鼻祖,在我国语言史和词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