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为何古代在处斩前,官府都会在死囚的断头饭里放生肉,有何用意

二喵说历史 2023-09-20 12:20:43

导语: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官方杀人几乎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对不对就丢个签子在地上,就把犯人拉出去砍头。其实这都是快餐影视剧为了吸引观众,而做的夸张表现形式。导演或者编剧本身是不是具有历史知识还是个未知数,甚至很多电视剧的剧本都胡编乱造的,并没有一点历史根据。古代大部分时候君王都是以“仁政”来对待人民的。

官府为何要在死囚吃断头饭时碗中放生肉?其中充满人文关怀

其实在古代特别是唐朝开始,儒学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君王们因为主动或者被动的原因开始施行“仁政”。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积极的代表,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等当上皇帝采取了一些“不当”的手段。

一口气杀了两个亲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女,也就有李世民的亲侄子,然后被迫老爸李渊让位。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他得以能成为唐朝的皇帝。

其实抛开李世民的一些“夺位”事迹,其他方面李世民可以说是一个一等一的好皇帝,文治武功更不在话下,完全可以列为千古帝王的行列。但是这个有几千年的封建理法的思想约束,李世民能力再高也抵不过皇长子的身份,所以要是他不用手段几乎不可能得到大唐江山。

也因为知道自己地位不正,于是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开始了一段“忍辱偷生”的皇帝生活。对于自己则勤勤恳恳的工作,不铺张浪费。而外则广聚闲良,为人民做实事。开启了一段中国的“大唐盛世”。对于人民和国家的管理,李世民是第一个公开实施“仁政”概念的君王。

“仁政”来自于儒家思想,大儒孟子传承孔子“仁学”的基础上对统治阶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仁政"一直是后世很多个朝代的君王开口必谈的话题,虽然最后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或者实施,但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是被谈论最多的思想。

历代大儒,都在其思想着作中把“仁政”当成国家复兴,君王社稷长久的必修课。而君王则为了给自己落得一个好名声,也乐于听从这些儒生的呼喊。而时常做出一些“仁政”的姿态出来,表明自己的圣明。

这些“仁政”的姿态往往是颁布一些行政命名,如天下大赦,减免税收等。例如《水浒传》里就有多次天下大赦的时期,也得益于天下大赦宋江、鲁智深等一等“绿林好汉”得以逃脱刑法,不然鲁智深最少要被砍3次脑袋。

古代也有很多行政法规体现了“仁政”的理念,如前文讲到了砍头(死刑)。古代关于死刑的判罚,其实并不是影视剧里这样的轻易。首先古代封建社会推行“仁政”,对生命也是有看重的,意味着不能轻易去剥夺。所以即便对于按照刑法要判死刑的人也有几次重新审核或者上述的机会。

首先怎么样才能判死刑,在宋朝法制非常健全,量刑必须以律本为准不容许私自量刑。并且审判机构是单独于行政机构的,也就是不是县官来负责刑事案件,而由提刑来负责。一个人要被判死刑,必须要满足故意杀人并且造成很大恶果等众多条件,才能被判死刑。

而判了死刑之后也不是马上就执行,而是需要把其详细的犯罪记录整理成案,包括各种证据、证人证词已经犯罪分子自己签字画押的述词一起逐层上交到专门审核机关。

而掌管全国刑罚的最高机关则是“大理寺”,类似于最高法院。其中刑部对于死刑的复核非常严格。只要十恶不赦的狂徒,一般不轻易核准死刑。《水浒传》里要是按杀人偿命的原则,鲁智深、宋江等人够砍几次的。

即便是最后判死刑,由大理寺等部门复审后也要呈给皇帝,由皇帝做最后的批准。虽然日理万机的皇帝最终都可能看都不都不看这些文件,而是由大理寺来最后批准。但是他体现的是一种对“死刑”重视的态度,也算是一种进步。

总结:

至于在犯人被执行死刑前放一块生肉,则是要我自古中国就有奈何桥和孟婆汤的说法,这块生肉是为了让其顺利渡过奈何桥早日转世的作用。也算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关怀了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