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秦始皇的心腹为何全部姓“蒙”,蒙家到底是什么身份

睿历史 2023-09-20 12:12:57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司马贞《史记索隐》

三代忠良一词最早出自哪里已经无从考起,但是一说到三代忠良,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蒙氏一族,战国后期,由于六国人才过剩,中原大地许多有志之人找不到投效的机会,因此秦国开始疯狂的招揽六国人才,其中就包括《史记》记载的: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没过几年,秦庄襄王即位,当时秦军经过商鞅变法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备力量,于是开始寻思扫清六合,一统八荒的事宜,而挡在秦国东出路上最大的阻碍便是韩魏赵三家,也就是曾经的晋国,公元前249年,蒙骜一战逼得韩国割让成皋、巩城,蒙骜第一次在秦王面前展露了自己无与伦比的战斗天赋。

一年后,蒙骜再次出兵,兵锋直抵赵国太原,一战克敌,得胜后蒙骜出兵魏国,但是在赵、韩、楚、魏五国联军的攻势下,蒙骜不得不下令退兵,但此时蒙骜已经为秦国争取来了大量的国土,蒙骜本人也因为赫赫战功而受到秦王重用,官至上卿。

公元前240年,蒙骜镇守晋阳接近十年时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儿子蒙武接替了他的位置,公元前224年,蒙武跟随王翦进攻楚国斩杀项燕,一年后两人再次入楚,一举攻占楚国全境,楚国灭亡。

随后到了蒙恬这一代,已经三代仕秦的蒙恬已经是秦国世家的子嗣,由于攻破齐国有功,,随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出中原击败匈奴并镇守北疆,为了威震匈奴,在秦始皇和蒙恬的主导下,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并且发展宁夏地区的经济。

为此蒙恬深得秦始皇器重,《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记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因为蒙恬的作为,秦始皇同时也非常欣赏蒙氏,包括蒙恬的弟弟蒙毅,据记载称: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这足以见得秦始皇有多么宠信蒙氏,甚至允许蒙毅和自己同乘一辆车,出现了兄弟二人一人在外领兵,一人在内身居高位的奇怪场面,如果想,蒙毅和蒙恬完全有能力在秦朝掀起新一轮的风暴,但是两人没有,这也为两人日后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故,为了防止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公子扶苏即位,赵高和李斯秘不发丧,并且假传圣旨让胡亥即位,为了防止与公子扶苏交好的蒙恬反叛,甚至假传圣意,逼迫远在北疆镇守长城的蒙恬自杀,而蒙毅更是与赵高关系恶劣。

为了报复蒙毅,据《史记》记载赵高对胡亥说:“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对赵高深信不疑的胡亥立马同意了赵高的建议,便在代郡囚禁蒙毅。

至此蒙氏一族在秦朝的历史落下帷幕,在失去了蒙恬,蒙毅后,蒙氏其他族人相继被赵高产出,不久后李斯在于赵高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处以腰斩极刑,赵高彻底把持秦朝朝政,最终将秦朝拖入了毁灭的深渊。

纵观蒙氏一族,从蒙骜开始就位列上卿,是秦国时期的顶级将军,后来的蒙武也有灭楚之功劳,到了蒙毅蒙恬兄弟两更是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明明有造反的能力,却对秦始皇忠心耿耿,用三代忠良来形容蒙氏毫不为过,可惜最后败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普遍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最主要的就是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不知去向。

史书中对这支神秘的大军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记载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镇守长城,野史中说赵高一杯毒酒毒死蒙恬后,三十万大军便跟随蒙恬去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原混乱,刘邦项羽在中原厮杀的时候,偏偏没有蒙恬手下的三十万大军救场,或许真的是如传说中那样三十万大军因为蒙恬的死而心寒,分崩离析各回各家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