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商汤再传上市,四小龙「重装前行」

头部科技 2023-09-20 12:05:58

【导读】

「实现账面上的盈利,是AI公司集体面临的挑战。眼下,还是一地鸡毛」

有媒体报道AI四小龙之一商汤科技又又传要上市了,还是A+H股同时上。

消息称,商汤本次IPO的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港股IPO相对要快一些,商汤科技极有可能会先在港IPO后,再回头推进科创板的挂牌。

对此,商汤科技表示,对于市场传闻不予置评,一方面是几家AI独角兽的上市之路确实坎坷,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本身发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以安防傍身的公司都依赖人脸识别,而315期间曝光出的隐私数据泄露,又给AI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场监管风波,撤回的撤回放弃的放弃

今年3月1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依图科技科创板IPO中止审核。官网披露的原因是「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核」。依图科技回复称,IPO是「中止」而非「终止」,仍将继续申报。

有分析指出,很多意图登陆科创板的AI科技公司,中止申请是因为证监会出台了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而导火索是今年1月份开始的IPO现场检查风暴。

今年1月29日,证监会下发《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按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确定检查对象,也就是说,提交IPO之后如果被抽查到,那么证监会就会实地检查公司的经营场所、财务流动情况、甚至走访客户和供应商。

如果审核或者注册部门下发了通知,公司十个工作日内撤回IPO申请,检查就中止,企业可以赢得整改时间,但是此后12个月重新提交申请的,肯定会被检查。在强力监管下,本预上市的禾赛科技、柔宇科技也相继撤回招股书。

自2014年起,商汤科技共完成9轮融资,总金额超26亿美元。2018年,商汤科技备受资本青睐,共完成三轮融资。2020年底,商汤科技被曝完成了Pre-IPO轮募资,投后估值达到120亿美元,主要参与方为中资机构,其中政府背景的资本方不少。

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推,自然也有政策支持。

但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在前沿算法上,这些AI企业发了很多论文,赢过很多比赛,但是底层的计算框架、操作系统和芯片还都没有国产化,我国AI的繁荣是表面上的繁荣,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繁荣,很容易被釜底抽薪。

我们的人工智能,兜兜转转也快十年了,但是产品上来看更多的是机器辅助智能,大规模的强人工智能,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产业落地都需时日。

AI独角兽们重装前行,「芯机会」也是新挑战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这个时候AI还是冷门,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商汤占到了先机,业务上来看人脸识别相关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商汤推出的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该算法准确率在诞生之初便超过了Facebook,被业内外称为最强人脸识别算法。

此后的商汤加速冲刺,融资也是顺风顺水,阿里巴巴、银湖资本、老虎基金、淡马锡等大牌机构先后上了车。

随后,商汤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检测识别、图像文本识别、医疗影像和视频分析等技术都有了普惠的版本,商汤想成为千行百业的赋能者。

然而好景不长,AI再次遇冷,不光是商汤,其他几家走的也很艰难。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在IPO受阻后回应,「所有的AI创业公司现在都很累,越走越重,又不得不往前走。所谓往前走,即越来越硬件化,越来越可落地。」

实现账面上的盈利,是AI公司集体面临的挑战。眼下,还是一地鸡毛。

四小龙在技术层面各有侧重,但谁都没有绝对的优势脱颖而出。据旷视科技披露的信息显示,2019 年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等四家公司占国内应用市场份额的51.4%,其中商汤占17.4%,旷视科技紧随其后,占比15.2%。

大家都在想办法破局,解决方案卖不出去,有人去做自动驾驶,有人去搞AI芯片,越来越重装前行,而芯片能不能扯开这个口子,仍未可知。

参考链接:

/article/detail/5199/28566.html

AI融资要变天?从“小甜甜”到“牛夫人”,云从走向上市之路

【潮汐商业评论/文】

Ada想要银行去办点业务,等了好一会,终于轮到了自己。她站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机器面前,跟随着业务人员的指导开始在华丽的屏幕上点击起来。

伴随点击,Ada忍不住一阵腹诽:

出于礼貌,Ada把吐槽内化成了心声,但专门做AI金融业务的云从 科技 可不能选择性失聪,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AI 科技 公司近日在科创板过审,变身AI第一股,但荣光之下,云从 科技 的「内忧外患」好像并没有随着上市就变得烟消云散。

图/云从 科技 官微

也许云从 科技 要走的路就是整个行业要走的路。

在当下正在失温的AI赛道上,云从和它的友商们各想各招,看谁先能摸着石头过了这条AI落地之河。

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从2010年的野蛮生长期到现如今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也不过十年多点。期间行业内走出了无数吸引资本目光的创业型公司,其中以AI四小龙最为耀眼: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在这条方兴的赛道上依次起跑,好不热闹。其中云从 科技 起跑时间最晚是不争的事实。

云从 科技 创始人是周曦,在其学生时期有幸拜于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门下。周曦在AI领域从事技术工作多年,一直处在行业研究领域的前沿,但是不同于技术专家的常规思维,他本人对AI的商业落地有着很多思考和实践。

图/pexels

2015年,周曦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身份引进回国,并组建了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成员,在2015年云从 科技 成立时,也大多成为早期员工。正是由于云从 科技 的官方背景和出身,让这家公司从成立伊始就成为备受瞩目的「国家队」。

当然,「国家队」的身份也让其在运营初期得到很多便利,尤其是在融资方面。据了解,云从 科技 迄今为止五轮近40亿元融资的过程中,投资方多数具有国资背景,诸如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升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地方政府基金与国有资本,都是创始人周曦融资朋友圈的“贵客”。

但是,记录也显示,云从 科技 最近一次融资时间停留在了2020年5月,而AI四小龙中的另外三家,依图 科技 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6月,商汤 科技 融资停留在2018年9月,旷视 科技 融资停留在2019年5月。

融资推进缓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AI赛道经过数年发展与再次认知后,其烧钱无止境的经营困境和商业落地缓慢的无奈成了横亘在行业面前的两道难题。

也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在AI遇冷的环境下,四小龙需要重新找到经营发展的资金源动力。

从这个角度上讲,云从选择更主动的上市融资道路,保持公司资金基本面的良性,即使行业处境从“小甜甜”转变成“牛夫人”,也可以更安全自主的经营。

但是上市真的是一个「休整」的节点吗?

AI行业集体进入冷静期是目前所有人的共识。

据媒体报道,作为AI四小龙中以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的依图 科技 ,在今年上半年被曝出降薪、大幅裁员的新闻事件,员工总数已缩减到 500人左右。相关知情人士还透露,作为依图 科技 寄予厚望的医疗业务部门,只保留约30%的人员。

作为同业的云从 科技 在这个敏感的阶段没有「独善其身」。据脉脉上认证的云从 科技 员工表示,公司在上半年被爆出裁员30%,而且这次是上一次裁员30%之后的又一次减员。在四月,云从 科技 也进行过一次裁员20%的动作,甚至还同时全员降薪20%。

图/pexels

行业和个体都迎来了高光之后的阵痛,在阵痛的同时,是随之而来的自救。

云从 科技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7.2亿元,过去三年营收20.46亿元,但亏损接近27亿元。

巨大的亏损压力下,选择裁员和上市确实是止血与造血的对症措施。但是,顶着国家队的光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伤害员工感情和自毁口碑的事情,恐怕并不是明智之举。

而另一方面,根据招股书显示,云从 科技 认为自身有可能面临短期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存在持续扩大的风险。

耐人寻味的是,云从 科技 在2019年依然支付了大额的股权激励费用,该项费用被确认为股份支付费用13.03亿元,并计入管理费用,成为当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取悦与伤害并存”的经营方式在云从 科技 身上矛盾的出现着,也让资本和投资者感到诧异。

当然,公司作出的各项决策都出自于自身的处境和条件,云从 科技 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能有其自身的运营逻辑存在。但是,作为一家在业界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公司,维持好的公众形象也是其重要的运营目标之一。

而除了形象,云从的「内功」也需要修炼。

云从 科技 头顶国家队的光环走到今天,商业化 探索 的“征途”依旧难言顺利。尽管其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除去疫情黑天鹅的影响,营收逐年上升的态势比较明显。

但是相比于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和7.2亿元的财务数据,云从 科技 仍然处于需要严重“输血”的阶段。

在这一财务背景下,降负债一直贯穿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49.03%,再到2019年的20.63%,直至2020年的18.12%。

图/pexels

财务数据是公司业务兑现的风向标。云从 科技 深耕AI赛道,所涉及的细分领域依然聚焦在公共事业范畴中,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及智慧商业成为云从 科技 四大业务板块,依托「国家队」背景,各地政府、公安、银行等职能机构和部门都是云从 科技 稳定的客户。

但是,从近年来的AI落地场景上看,除了在金融和安防领域,云从 科技 其他商业实践难言成功。技术受限,场景受限比比皆是,短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难度较大。

另外,行业跨度大,缺少行业解决经验和深度融合的过程,成为云从 科技 目前商业落地的障碍。曾经云从为一家银行客户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应用落地的验证测试,直到第七次完成测试后,才发现对方对合作方有着一贯的资质要求,而云从 科技 因为成立不久,无法满足要求,只能遗憾退出。

最重要的是,在政策红利提前“预支”的情况下,云从 科技 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据报道,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1565亿美元,增长12%;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22年国内AI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73亿元,复合增速58%。

依托政策引导,云从 科技 目前缺的不是市场“追捧”,而是缺少打响品牌的拳头产品。AI四小龙从事的业务同质化严重,谁能赢得客户的认可,谁能站稳脚跟。

从这个角度看,历经坎坷上市的云从 科技 还远没到“品尝”喜悦的时刻,接下来面临的可能是失去政策保护后,市场对其全面而严苛的审视。

云从 科技 ,难“言”成功。

这一周:央行、支付宝发重要通知 AI四小龙首家IPO过会

央行发布《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

7月23日,人民银行网站消息称,为进一步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行为,央行制定并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

办法显示,发生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一次性涉及客户信息数据超过5000条或者客户数量超过500户的;因突发情况导致支付业务中断或者功能故障,超过2小时或者影响支付业务笔数超过10万笔,或者可能造成重大负面舆情的等内容,支付机构应当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告。

央行发布6月支付机构备付金总额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非金融机构存款(备付金)为18559.36亿元,较5月上升704.82亿元。

继今年2月、4月后,备付金总额第三次超过1.8万亿,从今年的备付金总额情况来看,也持续维持在1.8万亿上下。

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管部挂牌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国家外汇管理局雄安新区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雄安新区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将在雄安新区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推进综合性、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探索 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金融监管框架。

支付宝发布重要通知,不做没办法进件

7月20日,支付宝发布《支付宝直连当面付商户准入规则及额度调整通知》,对直连当面付商户准入的条件有所提升,同时额度也相应的提升。

《通知》表明,根据监管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支付结算合规监管数据接口规范V1.0(试行)》的通知(198号文)),支付宝将对直连当面付商户准入规则及额度做如下调整。

马上消金、大连银行等145款App被点名

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1年第6批,总第15批)》,145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被通报。

马上消费金融的“安逸花”、大连银行的“大连银行”、锦州银行的“锦商之家”App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

邮储已取消19家收单机构信用卡积分

7月1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积分规则的公告》,对收单机构商户编码前三位为822、823、829、831、834、836、847、848、849、857的交易不再累计积分。

分别代表拉卡拉、汇付天下、联动优势、易生支付、现代支付、随行付、中付支付、钱宝支付、嘉联支付、国通星驿的商户编码。此外,还新增89家不累计积分的商户。

奥比中光刷脸业务下滑严重

根据招股书显示,奥比中光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9亿元、5.96亿元和2.58亿元。报告期内,奥比中光的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6.89亿元及-6.8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078.61万元、431.27万元和-1.80亿元。

云从 科技 IPO过会,科创板募资37.5亿

7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云从 科技 首发获通过。这也是AI四小龙(商汤、云从、依图、旷视)中,第一个实现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

招股书显示,报告各期内(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云从 科技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08亿元、-17亿元和-2.86亿元。其中2019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为实施了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3.02亿元。过去三年半,云从 科技 归属母公司净亏22.72亿元。

数研所成立“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

7月21日,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联合共建协议签约暨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成果发布在济南举行。会上,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揭牌。

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主要对国产密码技术在国家法定数字货币中的创新应用和安全应用进行研究,增强密码技术对国家法定数字货币运营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保障能力和关键作用,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济南市人民政府三方基于各自的优势合作共建。

京东 科技 副总裁将出任朴道征信总经理

据消金界消息,原京东 科技 副总裁、个人风险管理中心总经理程建波将出任朴道征信总经理一职。

不过目前朴道征信官网消息高管团队名单仍未更新,总经理一职仍显示由董事长赵以邗兼任。在此之前,赵以邗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

数字人民币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

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而对于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即数字人民币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白皮书”也进行了相关解释。

《数据安全法》之支付行业解读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数据安全管理呈现多维度交叉、多领域复合、多行业混合的情况,单一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难以满足数据安全的统筹管理,因此《数据安全法》的发布也就将促使从顶层设计层面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形成合力加强我国数据安全形势。

下文将对《数据安全法》中相应条款进行深入解读,并根据当下支付行业的现状来预判未来监管趋势,供读者参考。

深圳公交地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近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深圳通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领域试点的应用工作。

除深圳外,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北京轨道交通、成都公交地铁、长沙地铁、青岛地铁、苏州地铁、上海交通卡充值等。

国家电网在9个地区试点数字人民币缴费

7月19日,“电e宝”正式登陆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数字人民币APP,完成与央行子钱包推送功能的打通。子钱包推送功能上线后,用户在APP内线上交电费时无需跳转银行钱包界面,可直接在原界面完成数字人民币电费支付。

目前,该项业务已向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包括雄安新区、苏州、成都、上海、西安、大连、长沙、青岛、冬奥会场景9个试点地区全面放开。

工行与30家银行签署数字人民币合作协议

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工作组副组长吕仲涛透露已与30余家商业银行同业签署合作协议,研发客户在其他银行获取和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功能。

后续,工商银行将继续 探索 新技术,实现语音识别支付、刷脸无感支付等多种支付新方式,加快数字人民币支付产品创新应用。

上海银行App可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7月22日,上海银行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数字人民币的申请攻略。作为数字人民币体系中的2.5层,其主要是配合指定运营机构拓展场景,依托运营机构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为客户提供资金流转、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

用户在上海银行App开通数字人民币只需要三大步骤。

韩国支付巨头Kakao Pay上市二次被拦

7月16日下午消息拥有3600万用户的韩国最大在线支付服务公司Kakao Pay被韩国监管机构要求修改其即将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文件,这是近几周来有关部门第二次干预企业上市计划。

该公司最初计划以每股6.3万至9.6万韩元的价格发行1700万股新股,按区间上限计算,这将使其市值超过110亿美元。Kakao公司由蚂蚁集团参股,原计划于8月12日上市。

印度Paytm递交上市招股书

7月15日,印度最大电子钱包Paytm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迈出上市关键一步。

Paytm近年来一直积极带动本地普惠金融和数字化生活发展,并向电商、云服务、综合金融服务拓展。截至2021年3月,已服务3.33亿注册用户和2100万商户。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92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