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是为《春秋》作传,它以精妙的文字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春秋左传》的记事是直书其事,简明扼要。《春秋左传》与《春秋》互为表里,详略互见,《春秋》简要的地方,《春秋左传》为它详尽,《春秋》明细的地方,《春秋左传》往往就简约。《春秋左传》10句千古名言,道出人生智慧。
1.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度量自身的德行高低,再去担任相应的职务。衡量自身的能力,再去做事情。为人处世,贵在有自知之明,有着怎样的才得,处于相应的位置上。
2. 多行不礼,必自及也。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四年》。多做不合礼的事,最终一定会危及自己,自食恶果的。意在劝人应遵守“礼”的规范。
3.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记郑庄公语。必,一定。毙,因病或伤而倒下,为死。不义的事做多了一定会自食恶果而灭亡。意在劝人多行仁义,不要违背道义。
4.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出自《春秋左传·昭公十年》。凡是有血性的人,都会有争强好胜之心。人性中有好争的一面。
5.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出自《春秋左传·成公四年》。族类,同族之人。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想法必定不与我们相一致。外人有异心,不可相信。
6. 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七年》。为政不可以不慎重,不过是力行这三条原则罢了:一是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二是要遵循百姓的意愿;三是要根据节令来生产。
7.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经:常。与其错杀一个没有过错的人,宁愿有失释放了他。
8.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这是成语“楚才晋用”的出处。虽然出国游很多有才能的人,但大多都被晋国任用了。
9.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三十年》。如今你喜爱一个人,变将一个地区的政权交给他,这就像是一个根本不会使用刀剑的人,让他上阵杀敌一样。
1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人不是圣哲贤士,谁能没有过错。指人都免不了会有过错
我之前看过一些这类书
作了摘录,发给大家分享吧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智慧
正如哲学“爱智”的意思一样
经传诸子语选
1,《周易》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为之,确乎其不可不拔。
《乾?文言》
(不被污浊之世改变节操,不因追求虚名而操劳;隐居避世而没有烦恼,不去接触这些烦心事才不会苦闷;做乐意的事,不做那些自己不乐意的事,意志要坚定而不可动摇。)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夸),德博而化。
《乾?文言》
(日常言论要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要讲究谨慎。防止邪念,保持真诚,做了有益的事情也不要自夸,用广博的德行感化人心。)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乾?文言》
(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终日勤奋,随时警惕,即使面临危险也可免遭过错和伤害。)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坤?文言》
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象》
君子用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育美德。
君子以俭德辟(bi)难,不可荣以禄。
《否?象》
君子以俭约为德,避开危难,不可追求荣华,贪恋爵禄。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象》
谦逊的君子,以卑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蛊?上九》
不侍奉王侯,把保持节操道义看得至高无上。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象》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大过?象》
君子以虚受人。
《咸?象》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彖(tuan)》
君子以立不易方。
《恒?象》
君子要坚守不易自己的立身之道。
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彖》
君子以反求自身,修养德行。
君子以惩忿窒欲。
《损?象》
君子抑止愤怒,堵塞贪欲。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象》
君子以致命遂志。
《困?象》
君子不惜牺牲生命,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系辞上》
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有时出仕,有时闲居,有时沉默不语,有时议论风生。
乐天知命,故不忧。
《系辞上》
乐于本分,知其命数,所以没有忧愁。
劳而不伐(夸),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系辞上》
探赜(则)索隐,钩深致远。
《系辞上》
探讨精微的事物,索求隐秘的事理,勾取深奥的本源,推究辽远的事态。
君子上交不谄(产),下交不渎。
《系辞下》
2,《诗经》
我心匪(非)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邶(贝)风?柏舟》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卫风?淇奥》
善于风趣的言谈,开玩笑不要伤人。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
黾(敏)勉从事,不敢告劳。
《小雅?十月之交》
勤奋努力为公事,不敢自己说辛劳。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雅?小旻(民)》
夙兴夜寐,无忝(有愧于)尔所生。
《小雅?小宛》
早起晚睡,不要有愧于生养你的父母。
3,《尚书》
无起秽以自臭。
《盘庚中》
不要扬起污秽来搞臭自己。
4,《伪古文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大禹谟》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伊训》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说命中》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旅獒》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旅獒》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君陈》
要有所含忍,才能有所成功;有包容,德行才伟大。
5,《逸周书》
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
《程典》
惟祸发于人之攸忽,于人之攸轻。
《芮良夫》
祸患产生于人的疏忽,产生于人的轻视怠慢。
肥豕(始)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周祝》
6,《春秋左传》
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
《襄公二十八年传》
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
《襄公三十一年传》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
《昭公元年传》
甚美必有甚恶。
《昭公二十八年传》
7,《国语》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周语下》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晋语九》
能认真对待小事情的人,没什么大的祸患。
8,《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记》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记》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近的地方),辟如登高必自卑(低的地方)。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
别人用一次能达到的,我用一百次;别人用十次就能达到的,我用一千次。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的然,鲜明的样子)而日亡。
《中庸》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表记》
小人表面甜蜜,交情终将败坏。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儒行》
不祈求财物的聚敛,把具有渊博的知识视为财富。
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儒行》
用大众来威胁,用兵器来恐吓,面临死亡却仍旧不改变自己的操守。
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曲)于富贵。
《儒行》
9,《大戴礼记》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曾子立事》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曾子制言上》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曾子制言中》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武王践祚》
10,《论语》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
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怀恨在心。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见到合于道义的事而不做,是没有勇气。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里仁》
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非得要怎么做,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能做的,怎样合于道义就怎样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也。
《里仁》
君子讲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确)如也。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
不能得以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交朋友,那一定交结狂傲和狷介的人吧!狂傲的人敢于进取,狷介的人不做不义的事。
君子泰(安详)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担心)人之不己知(了解自己)也。
《卫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有了过错而不改,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面对合乎仁德的事,就是老师也不对他谦让。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骈)辟(避,善于逢迎),友善柔(口蜜腹剑),友便佞(ning,夸夸其谈),损矣。
《季氏》
11,《孟子》
得(实现)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王公下》
有不虞(意料不到)之誉(赞誉),有求全(过分挑剔)之毁(毁谤)。
《离娄上》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
大人(有德行)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纯真童心)者。
《离娄下》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离娄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弃尸山沟),勇士不忘丧其元(脑袋)。
《万章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有法度的大臣和直谏之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告子下》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
仰不愧(惭愧)于天,俯不祚(亏心)于人。
《尽心上》
贤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尽心下》
贤明的人先自己弄明白再去使人明白,现在的人自己都稀里糊涂,却企图使别人明白。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尽心下》
一个人处世欲望少,即使善性有所丧失,也是不多的;一个人处世欲望多,即使善性有所保留,也是不多的。
12,《管子》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世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形势》
对当今怀疑的,就考察古代;对未来不知道,就回顾从前。各种事情的发生,途径不一而同归一理,古今是相同的。
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禁藏》
克制自身,遵守道义,勤俭节约,恭恭敬敬,即使没有幸福,祸患也不会到来;奢侈淫欲,背离法度,违反常理,即使没有祸患,幸福也不会到来。
13,《晏子春秋》
人之殁(莫)为善,仁者息(安息)焉,不仁者伏(铲除)焉。
《谏上》
不以傲上华世,不义枯槁为名。
《问下》
不用轻视在上位的人来哗众取宠,也不用弃世来博取名声。
14,《墨子》
君子之道(处世原则)也,贫则见廉(廉洁),富则见义(仁义),生则见爱(受到爱戴),死则见哀(受到哀悼)。
《修身》
名(名声)不可简(轻易)而成(获得)也,誉(声誉)不可巧(投机取巧)而立(树立)也。
《修身》
15,《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二章》
知足(满足)不辱(受到侮辱),知止(适可而止)不殆(受到伤害),可以长久。
《四十四章》
天道无亲(偏爱),常与善人。
《七十九章》
16,《庄子》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庚桑楚》
知道在不能再知道的地方停留,是非常智慧的。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外物》
遵从古代而鄙薄当今,是读书人的毛病。
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让王》
困厄与通达就像寒暑、风雨那样,不过是在规律变化着。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德充符》
知道无可奈何,却甘心承受,视如命中注定。
凡外重者内拙。
《达生》
大凡对外物看得很重的,内心一定很笨拙。
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嗜好和欲望太深的,天生的欲望会很浅。
17,《列子》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天瑞》
人未必无兽心,禽兽未必无人心。
《黄帝》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
《力命》
该生而能生,该死而能死,都是上天赐予的福。
18,《鹖(和)冠子》
欲知来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
《近迭》
凡问之要,欲近知而远见,以一度万也。
《度万》
故人莫不蔽于其所不见,隔于其所不闻,塞于其所不开,诎(屈)于其所不能,制于其所不胜。
《天权》
19,《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三)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
《劝学》
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利用)物也。
《劝学》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劝学》
荣辱是和你的品行相对应的。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劝学》
没有专注精诚的方向,就没有显著的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工作,就没有杰出的功劳。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修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修身》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荣辱》
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
《非十二子》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解蔽》
精于具体事物的人治理一种事物,精于道理的人治理一切事物。
涂之人可以为禹。
《性恶》
普通的人也可以成为大禹。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大略》
20,《吕氏春秋》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用短》
以富贵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
《介立》
在富贵时得到帮助很简单,在贫贱时得到帮助很难。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者。
《诚廉》
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丑。
《去尤》
21,《淮南子》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缪称》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氾(泛)论》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没有人佩戴)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了解)而止休。
《说山》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泰族》
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涂(途),将欲以直大道,成大功。犹出林之中,不得直道;拯救之人,不得不濡(如)足也。
《泰族》
22,《法言》
或(有人)曰:“庄周有取(可取)乎?”曰:“少欲。”
《问道》
君子忠人,况己乎?小人欺己,况人乎?
《君子》
不为名之名,其至矣乎!为名之名,其次也。
《孝至》
23,《论衡》
故夫鸿儒,所为超而又超者也。
《超奇》
鸿儒,是高明人中的高明人。
俗好高古而称所闻,前人之业,菜果甘甜,后人新造,蜜酪辛苦。
《超奇》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状留》
珍贵的器物长时间才能做成,宝贵的货物很难卖出去。不到一个早上就卖完的东西,是菜瓜一类事物。
今世之士者,尊古卑今也。
《齐世》
世俗之性,好褒古而毁今,少(贬低)所见而多(重视)所闻。
《齐世》
24,《潜夫论》
象以齿焚身,蜯(蚌)以珠剖体。
《遏利》
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论荣》
1. 春秋左传的一段文言文翻译,我不会啊,谁能帮我 夏天,齐孝公领兵攻打我国北部边境。
……鲁僖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让他先向展禽请教犒赏时 的辞令。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出境去跟着齐孝公, 对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臣 下来犒劳您的侍从们。”
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 “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齐孝公说:“百姓家中空空荡 荡像挂起来的罄,田野里光秃秃地连青草都没有,你们凭借什么 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
从前周公和齐太公辅 佐周王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盟 约上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保存在盟 府里,由太史掌管着。
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 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是为了发扬光大齐大 公的旧职。等到您当上国君,诸侯们都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 的功业!’我们敝国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会说:‘难道他继承 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弃使命、放弃职责吗?他怎么对先君交待 呢?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人们凭借这一点就不害怕。”于是 齐孝公就领兵回国了。
2. 《春秋左传注》翻译 我现在在写关于《左传》的毕业论文,所以对《左传》的各种注译类图书稍微了解一点。
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是作者积数十年之力,对左氏《春秋》经、传作详细校勘、分段、注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融会贯通,时出己见,是为当代《春秋左传》集大成之全注本。如果楼主是学历史或中文的,需要对《左转》有个准确地理解,建议楼主看看这部书。
这本书好是好,但它没有直接的译文,并且是繁体竖排版本,看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价格比较高,楼主如果不是学历史或文科的,只是想了解春秋历史,所以就不必买这书了。推荐楼主一本沈玉成的《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版。
这本书翻译的较为准确,方便、易懂。楼主若是写论文的话也可以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看,先看沈玉成的《左传译文》,有理解困难的地方再参考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但最后在论文中引用原句的时候一定要是《春秋左传注》里面的。
3. 古文翻译:晏子春秋~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4. 春秋左传翻译 看过这个事情 是在《史记 齐太公世家》上看到的 《左传》里根本没有这样写 一查 才知道这是《谷梁传》里的 在成公元年里
我翻译一下
(鲁成公元年)冬十月,(鲁正卿)季文子秃头,(晋)郤克瞎了一只眼,卫国孙良夫是个瘸子,曹国公子手残疾,同时出访齐国。齐国让秃子给鲁使驾车,瞎了一只眼的人给晋使驾车,让瘸子给卫使驾车,手残疾的人给曹使驾车。(齐顷公之母)萧同侄子在楼台上笑他们。这些使臣知道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走开了,在胥闾门聚在一起商量了好长时间。齐国有知道他们聚谋的人说:“齐国的灾难从此就要开始了。”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郤克过几年后找了个机会带着这几个国家的军队攻齐 也就是很有名的鞌之战,差一点逮到齐顷公,后来齐国战败,郤克非得让齐国交出萧同侄子,齐国的意思是诸侯之国都是周天子封的兄弟之国,齐君之母也是你晋君之母你能怎么办呢,没办法 郤克就退兵了。
萧是萧国 同是姓 侄子是字
这件事在《左传》宣公十七年,成公二年 《史记》齐太公世家 晋世家 都有记载 只是时间和细节有稍微变化 不碍大局
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従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安。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従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従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従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従韩厥,曰:“请寓乘。”従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
5. 春秋左传翻译 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白话释义:
(鲁成公元年)冬十月,(鲁正卿)季文子秃头,(晋)郤克瞎了一只眼,卫国孙良夫是个瘸子,曹国公子手残疾,同时出访齐国。
齐国让秃子给鲁使驾车,瞎了一只眼的人给晋使驾车,让瘸子给卫使驾车,手残疾的人给曹使驾车。(齐顷公之母)萧同侄子在楼台上笑他们。
这些使臣知道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走开了,在胥闾门聚在一起商量了好长时间。齐国有知道他们聚谋的人说:“齐国的灾难从此就要开始了。”
原文:
冬,十月。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
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移日不解。齐人有知之者,曰:“齐之患,必自此始矣!”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
作为太史,左丘明非常关心国家政事,积极参政议政。如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徒,打算找三桓进行商议,事先征求左丘明的意见。左丘明说:“孔子是当今的大圣人。
圣人一当政,犯错误的人就很难保住自己的官位。您要任用孔子,却又想和三桓商量,他们怎会支持您的主张呢?”鲁定公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同意?”
左丘明笑了笑,回答道:“从前,周朝有个人很喜欢毛皮大衣,同时也很喜欢美味肉食。他想做件价值千金的皮大衣,于是就去和狐狸商量,直接向狐狸索要皮毛;他想办桌味道鲜美的牲祭,于是就去同羊儿商量,直接向羊索要羊肉。话还没说完,狐狸和羊儿便都躲藏了起来。
因此,五年过去了,这人一件皮大衣也没做成;十年过去了,一次牲祭也没做上。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周人的谋略不对。你打算任命孔子为司徒,却召集三桓来商量,这同与狐狸商量做皮大衣、与羊儿商量做牲祭是同一个道理。”
左丘明这样说是因为孔子主张削弱三桓,加强君权,曾向鲁定公提出“堕三都”的建议。“三都”指三桓的三个据点: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睩邑和孟孙氏的成邑。“三都”是三桓对抗公室的私有据点。
由于三桓住在国都,封邑由家臣掌管,因此“三都”对三桓本身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威胁。孔子通过游说曾一度使鲁公拆掉了叔孙氏的睩邑,如此这样,左丘明冷静地分析了三桓不会支持鲁定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看到了三桓与孔子之间的矛盾。
所以当鲁定公征求自己的意见时,他便用两个寓言故事比喻说明,建议避开三桓直接任用孔子。于是,鲁定公听从左丘明的建议,没经三桓同意就直接任命了孔子。
周敬王四十一年(约前479) ,晚年的左丘明,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左丘明辞官还乡后,建立了左史书舍,开始编纂《左传》、《国语》。
左丘明纂修《国语》的时候已经失明了 。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文章简介: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6. 晏子春秋中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是: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十有七日矣!怀宝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保之妾,俱足粱肉。狗马保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奉数之?,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死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马不食府粟,狗不食饣干肉,辟拂口兼齐酒徒减赐。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万三千乘;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辟拂三千,谢于下陈,人待三,士待四,出之关外也。
翻译是: 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景公命令近臣柏遽巡视国都,收罗能歌善舞的人。晏婴听说后,很不高兴,把自己家里的存粮,分配给灾民,把装粟米的容器,放在田间小路上(任凭灾民们用取)。(做完这些事情后)晏婴徒步去拜见景公,对他说:“连绵阴雨下了17天了,房倒屋塌的,一乡之中,就有几十家人家;断炊断粮的百姓,一里之中,就有好多户。许多百姓年老体弱,挨冻受寒不能得到粗布短衣遮体,肚子饥饿不能得到糟糠之食果腹,生活艰难无处可逃荒要饭,四下环顾无人可诉说艰苦。可是您不体恤(百姓的艰苦),日夜饮酒,命令在国都内不停搜寻歌女乐工。您养的马,吃的是国库里的粮食;狗吃牛羊肉,吃得饱饱的;达官贵人的仆妾,有吃不完的粮食和肉。狗马室妾享有的,不是太丰厚了吗?庶民百姓得到的,不是太微薄了吗?所以乡里他们处境困厄、忍饥挨饿无处诉说自己的苦难,就不喜欢自己的国君了。我随百官,使百姓饥贫到极点而无处可告,又让您沉溺于醉酒欢宴,忘记自己的职责,我的过错太大了!”说完,便恭敬地向景公施礼,请求自己离开朝廷。于是,便快步离开了宫殿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晏子笑了笑。景公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晏子春秋全译、卷第一。
7. 古文翻译: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原文及译注 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译文】 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
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
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
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就答应了。
那么,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况且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
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称霸诸侯。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附,年成不好,道路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您不以此为忧,不以此为耻,却只顾贪图享乐;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那么,您不关心百姓疾苦、忘掉国家盛衰也太过分了。
况且《诗经》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制度了。
现在又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不符合制度不是更严重了吗?况且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国内一定有很多人这样做。驾这么多马去打猎就很不方便,到远方去就更不可以,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
这不是驾驭臣下的办法。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是圣贤的君主所禁止的。
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一定有人效法我们,您没有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治施加于诸侯,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爱民如子、使名声显赫、使远人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办法。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寡妇不得救济,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从而加深人民的怨恨,这是与人民为敌的行为。
《诗经》上说:‘聪明的男子可以使国家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国家颠覆。’现在您不考虑如何让国家稳固,却只干些使国家颠覆的事。
国家灭亡的日子就要到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
景公说:“您说的好。”景公于是不再观看驾车,罢免黜退了翟王的儿子翟羡,而且疏远了婴子。
2.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
(《晏子春秋·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 【译文】 景公修建长大的房舍,将要把它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景公和墨子一起入席饮酒,享受厅堂之乐。
喝酒喝得正畅快时,晏子起身唱歌,唱道:“禾穗啊不能收割,秋风一到啊全被刮落。全被风雨糟蹋了,君主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没法活。”
唱完了歌,转过头流下了眼泪,伸开双臂跳起了舞。景公走到晏子跟前制止住他,说:“今天先生您赐教,用歌来告诫我,这是我的罪过。”
于是撤掉了酒,停止了徭役,不再修建长大的房舍。 3.景公为西曲潢,其深灭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
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公又曰:“昔。
8. 求《晏子春秋》文言文原文带翻译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三天没有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白毛皮缝制的皮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看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难道)不寒冷吗?”
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知道(这么想)了。”景公说:“好!我愿意受您的教诲了。”
于是便命令人发放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并命令在路上见到的难民,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出处:《晏子春秋》——春秋·晏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其书共八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不完全真实,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