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随着文化的传承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不同的学说交汇在一起使得中国人的眼界更加开阔,也于无形中影响了中国人做人处事的思想。而由于不同身份的人之间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对其的期待也不同,做人处事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将从文化对做人处事思想的影响入手,简单分析一下不同身份、不同时期的古人做人处事思想的差异。
一、不同阶层的做人处事思想
1、君主的做人处事思想君主做人处事的思想会对国家风气有很大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统治者对臣民起到了表率作用,对统治者为人处事的思想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在为人上要求君主爱民如子,克制私欲。古代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权力过大难免会造成有些放肆。曾子早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秦始皇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帝国,却没找到合适的方式管理,穷奢极欲也不爱护百姓。秦始皇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消耗了大量的财物和民力。大肆搜刮六国财物“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再加上连年的征战和繁重的劳役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最终揭竿而起。秦因奢靡暴虐而灭亡,汉因节俭爱民而兴隆。汉文帝、景帝时期修养生息、勤俭节约。创造了“文景之治”。文帝还爱民如子,重视农业,带领大臣再农忙时节亲自下地耕种。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获得了民心,为汉武帝与匈奴的作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秦始皇在处事上要求君主有识人之明,能明辨是非并且采纳正确意见。因为君主的决定往往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政策,这就需要统治者身边有良才提供优质的建议,并且统治者要有辨别这些谏言的能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还向刘禅进言到“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而贤君往往都有良臣辅佐。唐太宗有魏征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房谋杜断亦是一段佳话。秦孝公在与商鞅座谈几日几夜后委以高官重任,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刘邦则是文有张良,武有韩信,还有萧何稳定后方。而相应的项羽方面人才流失严重,忠心耿耿的范增都因为项羽的怀疑负气离开。2、官员为人处事的思想对官员为人上首先要求忠君,统治者自然希望臣子能忠于自己。最初忠的概念是相对的,臣子忠于君主,相对的臣子对君主也有要求。如在孔子的理念中,君臣关系应该是“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礼”。而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君主拥有了绝对的地位,忠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愚忠。
君臣之礼这种转变与法家的推动息息相关。在法家的理念里君主管理群臣用的是术,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群臣来保证自己的权力。《韩非子·扬权》中这样描述“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而且臣子要对君主绝对服从“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而到了商鞅时期提出了尊君的理念,在《商君书·君臣》中写到“君尊则令行”。君臣关系逐渐演变成了君主通过奖赏来使用臣子的才能,更类似于一种交换关系。“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于是“则臣得尽其力”。由于统治的需要,这种对君主无条件的服从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时期中一直存在,直到帝制被推翻。官员为人还需要廉洁清明,清官往往被百姓爱戴推崇。贪腐一直是影响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问题,只有官员廉洁公正国家才能平稳发展,百姓才能安稳的生活。据《尚书》记载,舜告诫禹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皋陶也认为,治国应该“直而温,简而廉”。贪腐容易导致国家和百姓的财富流失,而聚集在少数官僚的手中。贪官剥削百姓导致政府失去民心,而清官为百姓造福的同时还能收获民心,其重要性无需多言。而廉政建设最主要的是要的是统治者以身作责,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后还要改变制度管住官员的权力。
舜禹禅让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而是可以在缴纳了规定的粮食后在土地上肆意收割,导致了官员无休止的对百姓剥削。这种现象到北魏孝文帝时期才进行改革。为了解决贪腐问题还开创了“养廉银”,希望通过高薪养廉的方式让官员们不用贪腐。而官员的处事理念则各有不同。中国人推崇的是勇敢果断,公正无私的官员。官员的最高境界是“文死谏,武死战”。有直言进谏,不惧死亡的官员,而皇帝即使再生气也不会轻易责罚进谏者,魏征才有机会多次直言进谏。有的官员喜欢逢迎上级的喜好而不顾实际情况,如胡亥在位时甚至不知到真正的情况,官员只报是流寇作乱不足为患。而也有官员巧妙的进谏,在不惹怒君主的同时达到目的。如楚庄王3年不理朝政,大臣淳于髡巧妙进言:“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楚庄王回答“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年方十八的妾叫姣娘。姣娘出身名门,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由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他气得火冒三丈,但“忍”让他冷静下来,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一女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
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传出去后,人们对王安石“忍”字当头的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对于“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大家可能再熟悉不过了,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具有宽广的心胸与气魄。但是,细究这句话的来历,还要看看一下这三个历史典故。
王安石
典故一: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来续娶了一个妾叫姣娘。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门,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天忙于朝中之事,经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
这事传到了王安石那儿,王安石使了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他气得火冒三丈,举拳就要砸门捉奸,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忍”字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冷静下来。他转念一想,自己是堂堂当朝宰相,为自己的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他把这口气咽了回去,转身走了。
不料,没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树,一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装作若无其事。
一晃儿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这首诗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
想到这儿她顿感无地自容。可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华,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
过了中秋节,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跟那个仆人成亲,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很快传出去,人们对王安石的“忍”字当头,宽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典故二:历史还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也是来源于对吕端气量的一种赞誉。据传吕端在相位的时候,曾遭奸臣陷害,被削官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京城上路向家乡走去了。
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老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赴宴。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重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
他见此情景只好当众言明真相:“我吕端现在已被革职还乡为民了!”谁曾想到,吕端的实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势力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百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坐而走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村外传来了马蹄声声,鞭声脆震长空。原来是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的。
那御史骑马直到吕端家门口,下马便大声喊道:“吕端接旨!”只见吕端急率全家老细,跪在地上静听“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着,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唯有吕端本人心中有数,猜出十之八九。
只听那御史宣旨道:“吕端回朝复任宰相,钦此!”全家人听后三呼万岁。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说了何等言语。
吕端对于这些势力眼们的行为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心中暗笑。
吕端一生经历了北宋时期的三代帝王,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冲击,最后得以善终,这与他“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从来都是心明眼亮。
吕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就主动奏请圣上将相位让给了寇准,由寇准接任宰相,吕端自己又做了参知政事,而这是一个有相职无相权的谋事官职。后来,寇准也做了参知政事,按理说吕端在前,寇准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可是吕端偏偏奏明圣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准之后,并得到了恩准。
寇准
吕端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处事以清廉简洁为原则,在当时传为佳话。
蒋琬
典故三: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诸葛亮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
杨敏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一句俗语,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仁慈。
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宽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谓“度量”?度量,原本是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后来人们拿它比喻人的气量胸襟。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挑衅,相如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处忍让而终使廉颇负荆请罪,这就是度量大。
所以说,一个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在于他是否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个人的荣辱的,只有胸怀大志,才能胸襟开阔。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思是: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
一、处世智慧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二、造句
1、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2、古人形容度量大,叫“宰相肚里能行船”。
3、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4、您老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念旧恶,不计前嫌,原谅我们小辈人年轻无知吧!
5、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用为了这点小事动肝火。
6、别跟他一般见识,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7、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恢恢大度,又有什么不好敬陪一笑的呢?
8、别跟他一般见识,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9、她对老友说:“你是男子汉,宰相肚里能撑船,跟女孩子生什么气呀?”
10、我不如你有担待,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不好。
11、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用为了这点小事动肝火。
12、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看来报不报仇还是因人的性格而定,度量大小便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1、典故一: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2、典故二:历史还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也是来源于对吕端气量的一种赞誉。据传吕端在相位的时候,曾遭奸臣陷害,被削官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京城上路向家乡走去了。
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老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赴宴。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重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
他见此情景只好当众言明真相:“我吕端现在已被革职还乡为民了!”谁曾想到,吕端的实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势力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百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坐而走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村外传来了马蹄声声,鞭声脆震长空。原来是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的。
那御史骑马直到吕端家门口,下马便大声喊道:“吕端接旨!”只见吕端急率全家老细,跪在地上静听“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着,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唯有吕端本人心中有数,猜出十之八九。
只听那御史宣旨道:“吕端回朝复任宰相,钦此!”全家人听后三呼万岁。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说了何等言语。
吕端对于这些势力眼们的行为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心中暗笑。
扩展资料: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一句俗语,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仁慈。
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宽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谓“度量”?度量,原本是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后来人们拿它比喻人的气量胸襟。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挑衅,相如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处忍让而终使廉颇负荆请罪,这就是度量大。
-宰相肚里能撑船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1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哪个皇帝的后宫佳丽最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