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重温《如懿传》:忽然明白,甄嬛年老后为何愿意拼命保护如懿!

港哥说电影 2023-09-20 10:25:10

导语:甄嬛原先不待见如懿,年老后却愿意拼命保护她。如此两级反转的态度究竟是为何呢?我认为有以下4点理由。

1.怜惜

甄嬛怜惜如懿。如懿让甄嬛想起了少女时单纯的自己。不得不说甄嬛甄嬛和如懿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她们两个早期的时候都是非常单纯的,只是渴望岁月静好,拥有一个自己一生所挚爱的人,但是宫中的争斗和权力利益的纷争让他们不得不卷入这场宫斗的战争之中。越来越多的不得已,越来越多的情不由衷使她们渐渐磨炼了心智。身为成为太后的甄嬛一路走来。十分懂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甄嬛看到今日的如懿就想起了初次入宫的自己。她怜惜她,不想让她成为下一个自己。但要想在这宫中安身立命,如懿就必须成为像甄嬛一样的人。

2.感恩

如懿献策,避免了恒缇公主的远嫁,甄嬛打心眼里感谢如懿。蒙古大清朝求取嫡公主,而此时宫中未嫁的嫡公主只有皇后和太后的女儿。太后肯定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远嫁,此时如懿的献策使得皇后的女儿恒缇公主未被远嫁,太后从此在心里记住了如懿的恩情,所以她到也努力尽全力保护如懿,就像当初如懿她保护她的女儿一样。

3.需要

后宫需要甄嬛,实现制衡。最平稳的关系,永远不是一人独大,而是多人分权。如果权利的分配像金字塔,那么就会出现独裁制霸的场面,不利于后宫的平稳。而如果权力的分配像一个橄榄型。众人都有权,但彼此又能相互制约,则能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关系。如果太后一直讨厌并打压如懿,则后宫中会失去一个权力的制衡点。此时如果有其他嫔妃乘机提高自身的实力,拉拢众人的话,必定会引起后宫出现一场大风波,作为后宫的大家长,太后必须后宫的安稳着想。

4.信任

甄嬛其实是非常信任如懿的,她也知道如懿是真心的爱皇上,并且是最会为皇帝着想的人。太后也是一路勾心斗角,打怪升级,才走到太后的这个位置的。她知道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一些小心思。知道其他女人都是为了权利才接近皇帝的,她们的心思往往不怎么单纯。而作为皇帝的母亲,太后怎么能让其他的嫔妃去陷害皇帝呢?只有让如懿在皇帝的身边,皇帝才能得到保障,太后也才能安心,因为她知道无论如何,如懿会站在皇帝这边的。

写到最后:甄嬛和如懿虽然曾相看两厌,但她们身上都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使得她们相互吸引,或许在甄嬛心中,她从来没有真正讨厌过如懿,她甚至欣赏她,怜惜她,需要她,感恩于她,如懿宛如一面镜子,甄嬛透过她窥见了那个最原本最纯粹的自己。所以甄嬛年老之后,使尽浑身解数也要护她周全。

重温《如懿传》,我看到了最现实一幕

文/婉兮 图/网络

1

在小视频上刷到一个片段,关于《如懿传》的。标题甚是霸气,能够秒杀宫斗剧中的一众狠人。

“我不高兴,就是蒙古49部不高兴!”

经婉兮详细考证,这句话并未在电视剧中出现。但来自蒙古的妃子们,确实气场强大,她们大多性子直爽,率真与骄傲并存。哪怕身处后宫,也少有卑躬屈膝之态。

比如颖妃。

她怼皇贵妃卫氏那一幕,干脆利落、傲而不狂,令许多观众拍手称快。

当时,如懿已经失势,卫嬿婉正如日中天,被提拔为皇贵妃,统领六宫位同副后,一时间风头无两。走到这一步,卫嬿婉机关算尽、苦头吃足,自然要四处张扬,好显示一番“胜利者”的威严。

其中最要紧的一件,就是把自己的女儿七公主夺回来。

早年间,卫嬿婉地位卑微,七公主被送给颖妃抚养。这成为她心里的一根刺,一朝得势,必定要拔之而后快。

既是夺回女儿,也是一种宣誓,彰显地位和身份,好叫宫中众人明白,如今是谁的天下。

可当她强行夺回七公主时,颖妃毫不示弱地回抢,对那所谓的“皇贵妃”头衔不屑一顾,张口就是抨击和斥责。

和从前一模一样,仿佛卫嬿婉从未晋升。

两人有这么一段对话:


后一句掷地有声,颖妃冷冷地与皇贵妃对峙。宫女太监跪了一地,谁都不敢听从皇贵妃命令,谁都不敢去动颖妃分毫。

卫嬿婉完败!

开玩笑,颖妃背后是蒙古49部。打她的下场,可比得罪皇贵妃严重多了,搞不好就是个外交事故,会影响整个大清的政治局势。

而卫嬿婉空有头衔。

她的背后,始终空无一物。


2

观众们给颖妃取了个外号,叫作 颖怼怼

大致意思是她嘴炮了得,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张口就喷。对方的位份和受宠程度,都不大放在眼里。

金玉妍被她怼得哑口无言,当初卫嬿婉主动示好,也被她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颖妃都敢当面指出错误,把天子颜面一把撕下,就差赤裸裸骂一句渣男,说他是被美色所迷了。


若换作其他妃嫔,只怕渣渣龙会暴跳如雷,立刻就要降位分、关禁闭,甚至一脚踹过去……

但面对颖妃的越矩,他只是不耐烦地挥挥手,让她回自己宫里待着去。

这样的待遇,算得上绝无仅有。

要知道,如懿贵为皇后,也不得不在君权面前臣服。当皇帝被寒香见勾了魂魄时,什么爱情、什么青梅竹马,全都被他抛到一边去了。

那颖妃凭什么呢?

绝不是宠爱,也不是心机,而是她背后的娘家——蒙古巴林部。

当年,准葛尔部蠢蠢欲动,而巴林部正是能克制它的劲敌。为了制衡蒙古各部的关系,联姻派上了用场,所以,巴林部的公主刚一进宫,就被封为嫔,稳当当地做了一宫主位。

皇帝对她,谈不上宠爱。

她对皇帝,也算不上一往情深。

两人被政治联姻拉拢为夫妻,各自明白责任义务。所以,明面上的安抚、恩宠、赏赐、地位都源源不断,皇帝比谁都明白,颖妃的存在意义,绝不是享乐、更不是爱情。

她是江山的一部分。

是他必须用心对待、极力笼络的那部分。就凭这一点,颖妃便能屹立后宫,任何人都动摇不得。

颖妃当然也明白。

作为巴林王唯一的最受宠的女儿,她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有娘家撑腰,不必惧怕任何人的为难。更不必像卫嬿婉那样献媚争宠,为上位而不择手段。

她可以优雅从容地过日子,远离那些龌龊争斗,甚至立场分明地表达鄙夷。

拿句流行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底气。


3

讲到这里,不由又想起年世兰。

在《甄嬛传》中,年世兰曾把皇帝惹怒过一回。是真的怒了,劈头盖脸就骂起来,脸上的盛怒已清晰可见。

因为,她趁着皇帝皇后出宫,让甄嬛罚跪。结果,在罚跪和欢宜香的双重作用下,孩子流产了……

可即便如此,惩罚也只是褫夺封号,从华贵妃变为年妃,外加每天正午两个时辰的罚跪。甄嬛不满,因此而与丈夫生了嫌隙,在一天天的怨怼与消耗中,差点一脚跌入冷宫。

皇帝为什么不肯狠狠地惩治华妃?

除了隐约的一点点爱意与愧疚,根本原因还在于,年氏一族骁勇善战。

他亲口对甄嬛解释过的: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眼下不能不顾及。

言外之意就是说,华妃杀不得。毕竟,他还指望着年氏一族浴血奋战,为自己守好河山呢。

相比之下,甄嬛的丧子之痛应该忍一忍,也必须忍一忍。

再后来,甄嬛悟出一个道理:年氏不倒,华妃就可以一直嚣张下去。所以她隐忍蛰伏,最后将对手整个家族都连根拔起,至此,华妃也才被彻底斗垮。


如今细想,只觉得 皇帝也是极现实一男的

我们本以为,他富有四海,能够为所欲为,完全按着自己的喜好来行事:想宠谁就宠谁、想杀谁就杀谁。

后来才明白,这样的想法天真至极。

事实上,皇室婚姻的功利色彩最为浓厚。前朝后宫彼此牵连,必要时,皇帝也得出卖色相取悦妃嫔,以此来换取江山稳固。

皇帝如此,普通男人又何尝不是?

说白了,谁对婚姻无所图?

而男人,可能比女人更现实、更势利。

姑娘们往往感受先行,更看重恋爱体验;男人要理智得多,他们通常会悄悄地打分评估,默默计算性价比,再琢磨出一套有利于自身的择偶标准。

放在当代,最简单最普遍的例子,是嫁人不嫁凤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在女方光明正大地挑剔着房子车子时,男方也在暗戳戳地衡量得失利弊,他们也想从婚姻中获取好处,少奋斗个二三十年啊。


4

但是,别忙着骂男人是渣渣。

事实上,“现实”这种属性不分性别,男人女人都各有心机。只是我们爱面子,很少会把这些考量明明白白讲出来,只用“爱不爱”、“合不合适”一类的说辞,来含含糊糊地拒绝。

这就给姑娘们提了一个醒:

婚姻幸福,其实也需要能力与能量的支撑。“爱”是再单薄不过的一个字,你可以相信它,但不能把它当作唯一的靠山。

要么娘家给力,能在某些层面上支持丈夫,为自己撑腰;

要么是自己能干,有能力、会赚钱,且能把这些外在的东西,扎扎实实转化为内在力量。

否则,一个无权无势的、柔柔弱弱的,只会撒娇卖萌哭哭啼啼的女孩,大概率是得不到婆家尊重的。

因为,欺负她的成本太低微,作为依附者,她的反抗亦微不足道。

我不敢说这是百分百,也不能否定特殊例子的存在。但我敢保证,这是大概率上的残酷真相,也是古往今来都逃不过、也避不开的婚姻潜规则。

它暗藏着人性至暗面,存在于每个凡夫俗子的心中,形成一个不可告人却会影响生活的隐秘角落。

还是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吧。

若娘家不给力,那就拼着一口气,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靠山。


你看,卫嬿婉是学昆曲、学跳舞、学媚术,变着法儿地讨皇帝高兴。而蒙古公主们,则云淡风轻地说:皇上跟我们在一起,喜欢喝奶茶、吃烤羊肉,喜欢聊草原上的事儿。

多现实,多讽刺。

如懿和甄嬛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如懿和甄嬛是婆媳关系。

在《甄媛传》中皇后想让自己的侄女青樱给三阿哥做福晋,可在青樱投其所好之后,三阿哥并不喜欢她,直接拒绝了皇后娘娘的好心,青樱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她也不愿做三阿哥的传妄,就这样两人之间失去了这份缘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青樱便给四阿哥做了侧福晋,因为这件事情青樱和皇后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和睦,后来四阿哥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而甄媛是乾隆的母亲,尊称太后,按照这个辈分算,甄嬛该是如懿的婆婆,在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也是如此。

扩展资料:

1、乌拉那拉·如懿的历史原型

纯帝继皇后(1718—1766),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佐领那尔布之女,雍正时,赐为皇子弘历之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初封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

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2、甄嬛的历史原型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廿七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历。

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去世后摄六宫事。雍正十三年儿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参考资料:-甄嬛

参考资料:-乌拉那拉·如懿

如懿传的太后不像甄嬛 如懿传甄嬛结局是什么

《如懿传》是《《甄嬛传》的第二部,它们分别由小说《后宫?如懿传》、《后宫?甄嬛传》改编,原著作者都是流潋紫。自从《如懿传》开播,就有人说《如懿传》的太后不像《甄嬛传》的甄嬛,不是外形上的,而是人物性格上的,《甄嬛传》甄嬛恩怨分明,很少迁怒于人,《如懿传》甄嬛如同恶婆婆。《如懿传》甄嬛结局是什么?她是谁演的?

《甄嬛传》甄嬛

《如懿传》中,甄嬛宜修争斗了一辈子,甄嬛的养子弘历喜欢宜修的侄女青樱,宜修倒台后,弘历坚持迎娶青樱,甄嬛一直耿耿于怀。平日,甄嬛对青樱百般苛责,弘历虽然心疼青樱,但是不好过分维护。雍正过世,弘历登基,甄嬛害怕宜修东山再起,变相囚禁了青樱,并且,用宜修的性命威胁青樱,让她背着弘历悄悄自杀。为了青樱,宜修先一步自尽,甄嬛的计划被打乱。

《如懿传》甄嬛

经高斌进言,甄嬛的长女被远嫁,除了青樱外,她迫害的最多的人就是高斌的女儿高晞月,几次暗中动手脚损害高晞月的身体。甄嬛的小女儿长成,她害怕小女儿重蹈姐姐的覆辙,往弘历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弘历明白甄嬛的心思,但是没有点破,他们的信任更加脆弱。

弘历青樱

最后,甄嬛的长女归来,小女儿也有了好的归宿,她放下芥蒂,享尽天伦之乐。

饰演甄嬛的演员叫邬君梅,可能大家看不出来,今年她已经52岁,由于保养的好,她只有30岁出头的样子。1982年,邬君梅拍摄电影《青春万岁》,正式开启了演艺生涯。1986年,一部《末代皇帝》把邬君梅推向了国际舞台。从业几十年来,她塑造过多个角色,是真正的老戏骨。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