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这位大书法家腰缠万贯,却活活饿死了!

陈福乐画家 2023-09-20 09:39:30

中国有句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多年来一直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认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多么难的事只要是钱花到了,往往什么“事”都能“铲平”。

但是这话也有不灵验的时候,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位超一流大的“富翁”,随身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却因为在路上买不到任何吃的,被活活的饿死。他就是北宋王朝的六大“奸贼”之首——蔡京。

蔡京的学问放在今天来讲至少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今天的博士、硕士、教授什么的不一定有蔡京学问高。若从书法艺术来说人家蔡京更是:“井台打水——没得挑”。

蔡京书写的宋徽宗《大观碑》碑额

蔡京的书法自成一格,就连当时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其书法不如蔡京。据说,一次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好?

米芾答: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书写的宋徽宗《大观碑》碑额

据史书记载,有一年夏天,天气极热,蔡京手下的两名小吏为了讨好蔡京,站在他身边不停的为他扇凉扇。

蔡京一高兴就把扇子要了过来,在上面题了两句杜甫的诗。没想到没几天,这把扇子就被一位行家花了两万块钱买走了。可见,当时的蔡京在书法界的知名度有多么的高。

蔡京 小楷

蔡京把持朝政的二十三年,是北宋最黑暗的时期。他坏事做尽,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导致币制混乱不堪。并在朝中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悬秤升官,人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以至风俗颓败,赃官污吏满天下,民不聊生。

蔡京 小楷

蔡京过生日,让天下州府进献金钱方物。因其数量之多,必须以每十船编为一纲,称作“生辰纲”。小说《水浒传》中,晁盖等英雄智取生辰纲就是根据这一事实来编写的。平时蔡京喜欢吃鹌鹑羹,每吃一次就要杀掉几百只鹌鹑。

他爱吃的还有一种食品“黄雀酥”在他家就专门腾出来三大间厅房用来专门储存这些食物,就是活上一万年他也吃不完这些东西。

蔡京书法

1125年,金兵大举南侵,兵临开封城 下,宋徽宗传位于宋钦宗。此时全国弹劾蔡京的奏章,如雪片飞来。

太学生陈东向宋钦宗上书了多人联名签名的奏章:“现在金兵之所以能势如破竹,逼近开封,完全是因为蔡京之流祸国殃民所至,应立即严惩奸臣蔡京及同僚!”宋钦宗于是罢免了蔡京,将其流放到岭南韶关,永不听用。

蔡京书法

据宋人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蔡京流放之初仍十分张扬,他把平日搜刮来的钱财装了满满一大船,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可以办。

然而他想错了,对于他这个巨贪大恶的奸人,从开封到长沙的路上,人们不卖给他“食饮之物”,且辱骂无所不至。到了长沙,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

蔡京书法

病困交加,饥寒交迫,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以于此”。并写道:“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蔡京,这个饱读圣贤之书,才华文笔出众的大奸臣,在干尽了天下坏事的后,抱着他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被活活的饿死了。

蔡京行书《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局部

古语云:“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自古今。”

蔡京死后,没有棺椁,用布裹尸,被人埋进了一片荒凉的乱石岗子。但是,不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蔡京式的人物,还在继续走蔡京曾经走过的那条“路”。

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杜甫是唐朝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饱经忧患。尤其是8年的安史之乱,更使得他到处颠沛流离,受尽人间疾苦,同时也亲眼看见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于是,杜甫用诗歌写下了当时千千万万人民的真实生活,揭露了社会的动乱和黑暗,从而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杜甫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生于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比大诗人李白小11岁。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他父亲也做过官,不过到了杜甫的时候,家庭已经衰落了,生活十分困苦。这样一个贫穷的环境,更激励了杜甫勤奋好学。他7岁就能写诗,9岁就能写一手好书法,到了十四五岁时,就能与当时的文人一同吟诗作赋,即兴应答。由于杜甫自小受到艰苦的磨炼,十分懂事,养成了一种少年老成的性格,写出的诗句往往持重凝练,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赴京赶考。以他的才学本来是不难考上的,可是那时已是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不想让这些读书人当官来议论政事,便勾结考官,欺骗唐玄宗说这次考试没有一个够格的。

然后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没人考得上,正表明皇上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得到任用了,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

杜甫见辛苦读书竟然毫无结果,心情十分郁闷,便离开长安,去山东、河南一带游历。就在这时,他认识了大诗人李白,两个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无论在长安还是出外游历,杜甫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广大百姓也与他一样,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豪门大族却过着花天酒地、奢侈糜烂的日子。看到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杜甫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于是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著名诗句,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杜甫在长安待了一阵,回到家里,却发现妻子哭得十分伤心。原来,他们的小儿子因为没什么吃的,已活活饿死了。杜甫难过极了,就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诗句,生动表露自己无力抚养幼儿,愧为人父的悲痛心情。

不久,由于唐玄宗的荒淫放纵,杨国忠的胡作非为,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时,已在长安奔波了10年的杜甫,刚刚得到了一个小官职。叛乱四起,他只好带着家人,挤在纷纷逃难的百姓群里,一起逃出了长安。杜甫一家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了个地方把家安顿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赶去投奔唐肃宗,没想到半路上被叛军抓住,送到了长安。到了长安,叛军看杜甫不像什么大官,就放了他,但还是不让他出城。

叛军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宫殿和民房都在大火中烧为灰烬。不久春天到了,到处是绿草鲜花。杜甫看着眼前这样一副兵荒马乱、凄凉衰败的样子,想到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痛苦,提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妇孺皆知的诗篇。到了夏天,杜甫才从长安逃了出来。他打听到唐肃宗已去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唐肃宗。唐肃宗见杜甫一身破衣服,脚上穿着旧麻鞋,对他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忠于朝廷的精神很是赞赏,就给杜甫安了个左拾遗的官。

左拾遗不过是个向皇帝提提意见、说说看法的谏官,杜甫实际上并没得到重用,可是杜甫却做得很认真。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宰相叫房琯(guǎn),他底下有个门客收了别人的贿赂,唐肃宗知道了,要罢免房琯。杜甫认为房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不该因为这样的小事就被免去大臣的职务,就上了道奏章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十分恼火,要治杜甫的罪,幸亏另一宰相张镐出来为杜甫求情,才没有处罚杜甫。

后来,唐肃宗派杜甫到华州(今陕西渭南境内)去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有一天,杜甫回鄜州探望家人,经过石壕村(今河南陕县东南),因为时间晚了,就到一家穷苦人家借宿。他亲眼见到官府拉夫,竟把一个抱着孙子的老婆婆带走了,而老婆婆的三个儿子都上了前线,两个已经战死。杜甫感慨万千,悲愤交加,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叫《石壕吏》,记叙了这件令人痛心的事。像这样的诗,杜甫在华州时,前后写过六首,合起来称作“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他的诗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痛苦,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高度评价杜甫的诗篇,冠以“诗史”的美誉。

第二年,杜甫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就带了全家流亡到了四川成都。他靠着一些朋友帮忙,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稍微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尽管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过着贫穷动荡的生活,但是他始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无论怎样贫穷潦倒,他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而最为可贵的是,杜甫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不仅没有被穷苦所压倒,也不抱怨发牢骚,始终真诚地关怀每一位受苦受难的同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这种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

在四川时,有一天,他的茅屋屋顶被风吹掉了。黑暗之中,大雨倾盆,狂风乱作,杜甫又冷又饿,说不尽的凄楚伤心。可他此时所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几句诗是说:“我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阔牢固的房子,让天下没房住的穷苦人都能喜笑颜开地住进去,风雨再大也能舒舒服服,安稳如山。啊呀,要是真有那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了那些供穷人住的好房子,那么我杜甫就是睡在这样破旧的草房里被冻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情怀,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品质。正因如此,杜甫又获得了“诗圣”的美名。

后来,杜甫的朋友相继去世,他又失去了帮助和依靠,只好带着家人向东流亡。770年,穷愁一生的杜甫,还是因为贫穷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杜甫到四川以后,曾做过一个名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所以后人都称他为“杜工部”。

今天,成都有座杜甫纪念馆,叫“杜甫草堂”。那是杜甫曾经住过的地方,后人经过修缮而保存下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形容人家境贫寒的句子古代人

形容人家境贫寒的句子古代人

1、面对名利平常心,面对他人互助心,面对贫寒献爱心,面对群众坦诚心,面对书籍更专心,面对职场最热心,面对世界宽广心!
2、遥想当年相爱时,恩恩爱爱意缠绵;无奈出生贫寒处,外出无法把家顾;贤妻任劳无怨言,事业有成终归来;从此再无衣食忧,感情更比往年深!
3、战争变多了,贫寒加巨了,环境恶化了,粮食减产了,灾难濒发了,难民增加了,世界难民日到了,伸出援手了,贡献爱心了,一起行动吧。
4、梅,凌霜傲雪,根扎贫寒,正直清高,芬芳馥郁,雍容典雅,常喻人品格。梅开二度,不惧风寒。给文人墨客留下千年记志。梅,象征风华刚毅,享有国花之誉!所亦芸芸者,梅之极致也,惟称盖世,久负盛名,而登台于魁,乃是吾心之花,铭刻于心。
5、年少的我,家景贫寒。每每六一将至,我会去拾些废品变卖,所得之钱便可买上几只雪糕。那才是一身中最好吃,最难得,最难忘的雪糕啊!儿童节快乐哦!

形容家境贫寒的成语

家贫如洗
jiā pín rú xǐ

[释义]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语出]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辨形] 洗;不能写作“冼”。
[近义]
家徒四壁
一贫如洗
[反义]
家给人足
[用法] 形容贫穷到了极点;一无所有。一般作状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在旧社会;父亲找不到活干;~;全家生活无着落。
贫无立锥
pín wú lì zhuī

[释义] 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语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媪夫姓殷一子名富;好博;贫无立锥。”
[正音] 锥;不能读作“zuī”。
[近义]
一文不名
一贫如洗
家徒四壁
[反义]
腰缠万贯
金玉满堂
[用法] 含贬义;表示十分贫困的生活。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补充式。
[例句]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无论你今生富甲天下;还是~都是上天安排的;这种思想是不对的。

形容家境贫寒的词语

形容家境贫寒的成语 :
一贫如洗、
家徒四壁、
穷困潦倒、
身无分文、
饥寒交迫、
一穷二白、
家贫亲老、
贫病交加、
捉襟见肘、
一寒如此

古代家境贫寒、学习刻苦的人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萤囊映雪的车胤、孙康,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凿壁偷光的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墨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石壕吏 道出老妇家境贫寒的句子是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形容贫寒 的句子

: 形容贫寒 的句子 贫寒_词语解释 【拼音】:pín hán 【解释】:1.贫穷寒微。2.指贫穷寒微的人。3.贫乏单保 【例句】:出身门第高的贵族子弟占据了..

形容“家境贫寒”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家境贫寒”的词语有:别无长物 并日而食 不名一钱 蝉腹龟肠 称薪而爨?赤贫如洗 床头金尽

【成语】: 别无长物

【拼音】: bié wú cháng wù

【解释】: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举例造句】: 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

【拼音代码】: bwcw

【近义词】:?空空如也、软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腰缠万贯

【灯谜】: 小人国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贫困

【英文】: ther is no more things

【故事】: 东晋时读书人王恭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他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朋友王忱去看望他,两人相谈甚欢,王忱觉得身下的竹席很好,王恭就转手相送,自己改用草席。王忱得知后过意不去,王恭说:“吾平生无长物。”

中外家境贫寒名人

( 杰里·韦斯特1938年5月28日出生,身高1.88米,1960年获罗马奥运会金牌,10次入选NBA最佳阵容,1972年获NBA总冠军,1969年当选季后赛最有价值球员。他是NBA真正的神投手,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1979年入选美国篮球名人堂。
杰里·韦斯特小时家境贫寒。初中落选过棒球队、田径队和橄榄球队。然而性格内向的他废寝忘食地在自家后院刻苦练习,终于掌握了一种快速出手的投篮技术。他以自己出色的球技加入了高中篮球队,并带领高中校队夺得全国高中冠军,同时成为西弗吉尼亚第一位一个赛季超过900分的少年英雄。当时有60所大学愿意为他提供优厚奖学金,但是淡泊名利的他选择了家乡的西费吉尼亚大学。
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
“过目成诵”这个成语的出处与东汉名人王充有关。 王充,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他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后到京城太学学习,师从大史学家班彪。因无钱买书,王充经常到街头的书铺上翻阅,一本书从头到尾只看一遍
世人熟悉的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东汉时期的梁鸿与妻子孟 光所传流下来的。梁鸿家境贫寒而博学多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