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眼看自己行将就木,忽必烈依然雄心不减,四处用兵,结果连国库都险些掏空。他这才罢手,决定退而求其次,不再征伐大国,一心想将爪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划入大元的势力范围。
忽必烈为何锁定这样一个小小岛国?除了爪哇地域狭小、易于征伐的外因,还有一个不为外人知的内因。忽必烈早年做藩王时,曾遇到一个爪哇商人,多次向他讲过爪哇这个国度:那里有世上最美的女人,还有无与伦比的风景,以及各种珍奇。忽必烈和中国历代帝王一样,既贪婪又妄自尊大,以为凭着“天朝上国”的赫赫威名,随意派个使节,不费吹灰之力,弹丸小国就会乖乖地称臣纳贡。
谁知爪哇见到“天朝上国”的使节后,不但没俯首,反而当众将使臣刺面,对其大加羞辱,驱逐出岛。忽必烈听闻使臣的遭遇,暴跳如雷,要不是当时腾不出手,他早就暴揍爪哇了。为一雪前耻,忽必烈把收服爪哇的重任交给中书右丞相不忽木。
不忽木并不赞成忽必烈的扩张政策,由于常年用兵,赋税日益加重,百姓难以负荷,揭竿造反者层出不穷。据官方统计,仅忽必烈病逝前10年,各地农民起义就多达500余起。不过,不忽木并未直言进谏—他太熟悉忽必烈的脾气了,对违背自己意志的臣子,忽必烈从不手软。谁越是和他过不去,他越是坚持己见。
于是,不忽木和手下达成共识,对忽必烈的决策一律口头上服从,绝不硬碰硬;但在落实时能拖则拖,若他追问,便先来个“画饼充饥”。不忽木的“延缓之策”还真管用,起码暂时稳住了忽必烈。
忽必烈晚年行动不便,很多事不能亲力亲为,但他不糊涂,很快发现不忽木故意敷衍自己。有次召见不忽木时,忽必烈大声叱问他为何不执行自己的旨令。不忽木早已想好对策,说:“我正在大力督造战船,您耐心地等上三年,一旦战船造好,我就把您想要的国家全部拿下!”忽必烈见他这么有信心,格外高兴,权当那些国家已划归大元版图了。
为免忽必烈起疑,不忽木还立下军令状,当然,他不是仅靠吹牛拖延时间,而是有的放矢。一天,他将一张地图展在忽必烈面前,用手指着说,自己很快就把上面这些国家拿下了。忽必烈到底年迈,少了年轻时的睿智,天真地以为这些国家成了囊中之物。由此看来,在一些特定场合,“曲中求”的确胜过“直中取”。“画饼”虽也充饥,但也要因时因事而异,否则非但于事无补,还很可能自取其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