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文化商丘】商汤伐夏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2023-09-20 09:30:48

商汤伐夏意义重大、深远,过程曲折,每一个战役都有生动的故事,在历史上曾被编成戏曲演唱。

《孟子》记载,商汤伐夏自葛始。葛国被灭后,夏桀仍整天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对忠臣的进谏不但不听,反而施以残害,臣民怨声载道。一天,桀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两日并出,相互搏击,一日胜,一日不胜。此事传出,伊尹认为“一日胜”应在商汤,“一日不胜”应在夏桀,灭夏的时机到了。但拥护夏王朝的诸侯还仍然不少,尤其是东部的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今河南濮阳境内,一说在河南新郑境内)三国,势力强大。这三国与商国较近,时时监视着商国的动静,向夏桀报告,是商国的祸患。商汤决定灭掉这三个夏桀的羽翼。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后,汤和伊尹率领助商各方联军,先对韦进攻。大兵压境,韦连求援都来不及,很快就被商军灭亡。韦被灭,顾国势单,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商汤停止朝贡夏朝,以试探夏桀。桀大怒,命九夷族发兵征讨商。商汤和伊尹见桀还能调动九夷族兵力,伐桀的时机还不成熟,马上向桀请罪,恢复进贡,夏桀便让九夷收兵。

大约一年后,昆吾扰乱商国,商汤立即发兵,灭了昆吾。夏桀又怒,再命令“起九夷之师”讨伐商国。但此一时彼一时也。九夷已经醒悟,看出夏桀如此腐败下去命运不会长久,不愿再为夏桀效命,不听调遣,纷纷叛离。这时,商汤以为伐夏的时机成熟了。

汤率领由七十辆战车和五千步卒组成的军队西进伐夏。夏桀调集了夏王朝的军队,开出王都。两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或说在今山西城安邑镇北)之野相遇,展开了大会战。

夏桀虽然腐败,但当时毕竟是天下共主。会战开始之前,商军中有人对汤代桀产生了异议。商汤马上召集军队,进行动员。他全身披挂,在武士护卫下登上高台,大声说道:“大家仔细听我说: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而伐桀,是因为夏桀犯下的罪行太多。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有异议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他。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我告诉你们: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百姓的资财。夏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百姓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他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遵奉上天的旨意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的旨意,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但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将士一听成汤伐夏原来是遵“天命”,士气高涨,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当时商汤曾说“我很勇武”,因此被人们称为“武王”。

夏桀调集军队开出王都,但军队土气低落,人有怨心。两军交战那天,正逢大雷雨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经过多次激战,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往三朡(zōng,今山东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三朡伯见夏桀兵败逃来,立即陈兵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汤决一死战。汤即挥师东进,和三朡军在成耳(今山东汶上北)交战,结果商军打败三朡军,杀了三朡伯,夺取了三朡伯的宝玉和财产。

夏桀见三朡又为汤所灭,就带了那五百残部向南逃走。商军紧追不放。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商军追至,夏桀又想从南巢逃跑,但刚走到城门口就被商军捉住。

据《吕氏春秋》和一些史书记载,当时,诸侯都纷纷要求把夏桀杀掉。商汤一向仁慈,不肯施惨刑于夏桀,把他流放至南巢亭山。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死在亭山。

中国古代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称汤灭夏为“商汤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武力改朝换代,成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商汤革命”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文/ 刘秀森

策划:刘玉杰

编辑:田笑歌 审核:吴孝海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8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