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旧唐书·李积传》
徐茂公李积,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戎马,生荣死哀。但在他心中却有一段永远的伤痛,那就是愧对自己曾经誓同生死的好兄弟,单雄信。自古忠义难两全,在家国大义面前,为了黎民百姓天下苍生,再深厚的兄弟情也只能暂且搁置,这对李积而言,的确是一生的憾事。
单雄信与李积在公元613年,一同奔赴瓦岗寨聚义起事,成为了翟让的手下。之后翟让将瓦岗寨之主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却没想到李密在获得了权势后,反过来想要对付翟让一行人。李密借着酒宴砍杀了翟让,李积也在混乱中被砍伤。知道翻盘无望,又惦记好友的伤势,只能向李密表示屈服。
李密对于单雄信以及李积的才能还是很敬佩的,他将二人留下,并且还将翟让原本的部下分给他们。
公元618年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江都政变,将隋炀帝杨广以及其男性亲眷尽数诛杀;同年五月,李渊废除刚设立的元德太子之子杨侑,自立为皇,从此隋朝宣告破灭,大唐时代来临。
因诛杀隋炀帝而历史留名的宇文化及并没有嚣张多久,很快,李密所率的瓦岗军就将其击败。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世充趁着李密刚打完宇文化及,立刻向李密出兵。面对王世充的精心准备,李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兵败如流水。
在这一刻李积与单雄信这对原本的好兄弟做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他们最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单雄信选择降服于王世充,李积则认为王世充并非明主,悄悄离去投奔李唐江山。
2年后这对兄弟再度相见,却已经处于不同阵营,李世民率大军围攻洛阳,单雄信于大军中单枪匹马袭出,纵马持枪目光直取李世民项上人头。秦王李世民虽然带兵遣将很有一套,但在武力值方面比起单雄信还是有所不足,差点就要将李世民斩于马下。
关键时刻还是李积站了出来,制止了单雄信的行为。面对昔日的好兄弟,单雄信一直记得当初二人约下的誓言无法下手,最终选择离去。
单雄信的确是一员猛将,但一位猛将是无法决定整个天下局势的。公元621年,王世充败于李世民,举全军投降。在人力资源万分宝贵的古代社会,面对降兵正常情况下是应该打散收编,可唯独有个例外,那就是单雄信。
李世民一直记着当初单雄信差点斩杀自己之事,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单雄信的性命,李积再如何从中周旋都无济于事。此时眼看乱世就要结束,李世民这一路的表现已经展现出了他作为明主的一面。
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尽快结束这乱世,李积最终也只能接受单雄信必死的结局。在单雄信临终前,李积割下了自己的一块肉喂单雄信吃下,表示自己从未忘记曾经的誓言。单雄信临死前也没有责怪李积,果断吃下这块肉从容赴死。
单雄信死后,李积执意收养单雄信的后代,也算是全了这一世兄弟情:“,临将就戮,绩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
李唐的江山由盛转衰,也不过就是一个安史之乱的光景。公元755年,因两次天宝之战导致唐朝兵力衰弱的情况下,节度使制度所带来的副作用终于凸显,以安禄山、史思明为主的叛军将大唐江山搅得支离破碎。
从此后大唐江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哪怕有过大中之治之类的中兴场面,但依旧难以挽回唐朝灭亡的颓势。一个王朝走到后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路揭竿起义的农民军队,黄巢起义就是唐末农民起义中,耗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场起义,席卷了李唐半壁江山。
而在黄巢麾下有这么四兄弟,人称“黄军四杰”,名字分别为单兴、单旺、单茂、单盛。这个姓是不是特别眼熟?没错,这四兄弟正是单雄信之后,是他的第十一代孙。想来李世民当时在执意处死单雄信的时候,做梦都没想到单雄信的后人会给李唐江山带来如此大的麻烦,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风水轮流转!”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8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