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迹
探真
妙应寺坐落于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因院内白塔俗称白塔寺
那么,这座白塔
最初由谁设计、建于何时
关于它又有哪些
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
阿尼哥与北京白塔寺的故事
白塔寺的前世今生
白塔寺始建于辽寿昌二年(公元1096年),名永安寺。
●金末
寺塔毁于战火。
●公元1271年
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并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白塔。
白塔竣工后,忽必烈命人以塔为中心,营造了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的大圣寿万安寺,以此作为百官习仪、举行佛事活动及译经的场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塔曾是元大都城的显着标志,也是北京地区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元代文物遗存。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
寺院毁于雷火,唯塔幸存。
●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
重建寺院,明英宗朱祁镇赐名妙应寺。
重建后的格局为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东西对称,塔在最后。
●清康熙、乾隆时期
都曾斥巨资大修白塔。
●民国年间
逐渐形成北京四大庙会之一的白塔寺庙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文物事业发展。
1961年3月4日,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周总理亲自批示修复保护白塔,只作古迹看待,专供游览。1980年,白塔寺面向社会开放。
造型独一无二的白塔
说起白塔寺,最出名的当然就是这座白塔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塔建于元代,高51.9米,通体洁白,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组成,其形制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
白塔的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的高台,呈T形,现高出地面2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
塔座上的塔身主体,呈大圆形覆钵体,有7条宽大的铁箍,由各种大小锔子疏密相间地将它们紧锔在塔身上,塔身底部与塔座相结合处,有一圈以24个仰莲瓣组成的莲座,上还有内迭的5道金刚圈,这使方形塔座自然地过渡到圆形塔身。
覆钵体上端又间砌一层小须弥座。它的上部是“十三天”(又名相轮),呈圆锥体,体身砌成13道水平轮圈,下大上小,重叠而上。
华盖顶部中央,竖起一个高约5米、重约4吨的空心铜鎏金塔刹,呈小宝塔状,塔刹的高度与坡度恰恰构成了“十三天”大圆锥体的锥尖部分,使之与“十三天”成为一个整体,这在我国现存古塔塔刹造型中是绝无仅有的。
阿尼哥与北京白塔寺
阿尼哥(公元1244-1306年),原名八鲁布,生于尼泊尔皇族,相传为释迦牟尼家族的后裔。他自幼聪慧异常,在佛教建筑、绘画、雕塑领域显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才能。
(图片来源:北京白塔寺公众号。侵权即删)
●公元1260年
忽必烈敕令在西藏萨迦修建黄金塔,因“天竺泥波罗国良工之萃”,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派特使前往尼泊尔,诚请马拉国王给予帮助。
马拉国王在全国征召工匠,经过层层筛选,包括阿尼哥在内的80名优秀工匠脱颖而出。
年仅17岁的阿尼哥自告奋勇请求带队,带领一行人翻越雪山前往西藏,踏上了他远赴中国的艺术之旅。
之后,阿尼哥来到大都,被推荐给忽必烈,其从容的谈吐、不俗的见识、博大的胸怀和精湛的技艺给忽必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元1271年
忽必烈决定在元大都兴建一座象征“坐镇都邑,统御八方”的大佛塔。年仅27岁的阿尼哥成为佛塔工程的总设计师。
●经过8年的建设
大塔竣工。其后,阿尼哥又奉命以塔为中心,修建了占地约16万平方米的大圣寿万安寺,作为元朝百官习仪及译经的场所,它不仅是声名海内外的皇家巨刹,也是一处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
在营建白塔的过程中,阿尼哥被忽必烈任命为诸色人匠总管府总管,并授予银章虎符,统领十八个司局,掌管建筑铸造及金、玉、织造等手工艺品制作。
成为了帝国重臣的阿尼哥承担了更多重大工程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投身于中尼友好和文化交流事业,他把家迁到了中国。
阿尼哥为元朝工作了四十余年,被授予光禄大夫衔,任大司徒等职。
他统领元朝所有的能工巧匠,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和杰出建筑,受到后世的追捧和称誉,赢得了“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等尊贵谥号。
阿尼哥一生才华横溢,他将尼泊尔艺术介绍到中国,开创了“西天梵相”的艺术流派。
他一生留下的佳作在《凉国敏慧公神道碑》中有明确的记载:“最其平生所成,凡塔三、大寺九、祠祀二、道观一,若内外朝之文物,礼殿之神位,官宇之仪器。”
由阿尼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白塔是其一生艺术创作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尼友谊的象征。700多年来,阿尼哥与白塔一起,作为元大都的记忆流传至今。
白塔是阿尼哥艺术创作中
最优秀的作品
是北京地区现存唯一完整的
元大都文化遗存
也是中尼文化交流史上
传世的一处珍贵古建筑
今天的古迹探真
就介绍到这里
下期再见
资料来源:北京白塔寺公众号(有删节)
图片来源: 北京白塔寺公众号视觉中国
-END-
中尼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
唐朝时,尼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
1955年8月1日建交以来,中尼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尼国王、首相多次访华,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访尼,邓小平副总理也曾访尼。
扩展资料:
尼泊尔和中国西藏是近邻,尼藏两国人民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在友好交往中,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例如,拉萨布达拉宫的堡垒宫殿的建筑形式就是尼泊尔式的。
在西藏也有大量的尼泊尔工匠。2000多年前,毕顺公主将一尊8岁大的佛像带入西藏,主持修建了大昭寺。这座有12年历史的佛像是唐朝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
佛教起源于印度。两千多年前,唐朝和尼泊尔带来的汇聚在吐蕃这片土地上,最终成为这个冰雪王国的精神支柱。
时光飞逝,吐蕃唐朝和中华大地各族人民已经团结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尼泊尔山始终是我们的老朋友,伸出友谊之手,我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沿藏尼贸易线的几条通道,可以保证物流常年畅通,极大地有利于边境贸易的长期繁荣。说尼泊尔语、印地语和英语的尼泊尔人也很好地融入了西藏文化。
一些尼泊尔商人甚至常年居住在拉萨、日喀则等地,似乎已经成为商业移民。上世纪50年代,拉萨贵族的摩托车和相机几乎都是通过尼泊尔商人运来的。
那时,尼泊尔的商店是这个国家最前卫的商店之一。喇叭里播放着印第安歌曲和英语歌曲。
巴克尔的街道上仍然挤满了尼泊尔商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出售自己国家引以为豪的手工艺品。
在喜马拉雅山的偏远山麓,尼泊尔的商队继续与古代的载货商队进行贸易。在中尼边境地区,两国人民友好和睦相处。这两国之间似乎没有国界。这也是一种几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友谊。
—尼泊尔
中国有名的白塔寺有很多,包括: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甘肃省武威市白塔寺?天津市蓟县白塔寺四川省德阳市白塔寺?安徽省淮南市白塔寺?江苏省徐州市白塔寺山东省巨野县白塔寺?四川省崇州市白塔寺?河北省秦皇岛市白塔寺河南省许昌市白塔寺?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寺?河南省周口市白塔寺广东省潮州市白塔寺?福建省福州市白塔寺?河北省廊坊市白塔寺四川省眉山市白塔寺?山东省济宁市白塔寺
当然,最出名的是北京西城区白塔寺 ,本命是妙应寺。不是为了纪念谁,而是为了供奉佛舍利而建。
辽朝时,妙应寺所处地区位于辽南京城的北郊,早在辽朝寿昌二年(1096年)便建造过一座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来毁于战火。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于是在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于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2021年妙应寺白塔是一处极具魅力和文化特色的建筑物,也是著名的历史遗迹,给人一种无限古朴的气质,经过两年来的修缮和维护,今年的端午节期间可以正式对外开放了。
2021年6月10日,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妙应寺重新对公众开放,寺内吸引众多游人参观拍照。
妙应寺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因院内白塔又得名白塔寺。
当多民族大一统的元朝首都——大都雄踞北京时,白塔寺内的白塔是城中最高的建筑,有“金城玉塔”之美誉。
它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今天,白塔已成为现存元大都最重要的文化古迹,是汉、蒙、藏民族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刚刚竣工的妙应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是妙应寺历史上的又一次大规模修缮。本次修缮全过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及最大程度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并依据历史资料恢复原有建筑形制。
此次随白塔寺开放的还有《白塔寺历史文化》和《妙应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成果展》,展览通过多媒体及图片的形式将白塔寺历史沿革和此次文物保护工程的全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