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崇祯青花瓷器真品图片及鉴定方法

永庆奇珍 2023-09-20 08:40:56

崇祯虽然国运太差,这青花瓷可一点也不差,可以说,精品迭出。有人说是因为隆庆开关以后,少数人通过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有人说晚明时期江南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文人更专注于提高生活品质,还有人说,晚明时期朝廷黑暗,党争频仍,官员无心仕途,多隐逸山林。各类手工艺的极大进步,比如明式家具、铜炉、嵌螺钿、竹刻等等,制作上精益求精,各种类互相影响、相互带动。总结起来就是:有钱了、审美高了、文人参与了、技术进步了。

崇祯青花一改嘉靖万历以来粗放的路子,尤其是文房器物的代表——笔筒,制作上文人味十足,胎釉精良、绘画细致、发色漂亮,达到了工艺与审美的巅峰,可以说,在明清历代青花笔筒里,很难找到能与匹敌的。

先来看看正面的全图,来个初步印象:口底高相若,略为束腰。方正中带着曲线美。

崇祯青花瓷真品图片赏析

口沿的特写:暗刻的缠枝花卉纹饰清晰指向崇祯。飘带云纹让人心醉神迷。

足胫部特写:双线圈内的暗刻波浪纹饰,足部的露胎线较高,这也是崇祯时期的典型。鱼鳞状秋草率意奔放而有章法,在山石后面露出脑袋的灌木,虽无枝干的描绘,却有凝聚的质感。

一位看起来并未成年的丫鬟,面对着少妇,右手指向后面,似乎正陈述那边发生的事态,仿佛事态过于紧急,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只好连比带划。少妇刚刚掀开竹帘,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这是准确掌握了各个人物当时的瞬间神态。

放大欣赏。所谓“美女无肩”。时代的审美在她身上体现得很充分。长裙上面状如花蕊的笔触,聚散有度,也是崇祯时期的流行。

发型相对较低平,与康熙到雍正时期逐渐转蓬松、高髻的风格区别明显。开脸一级棒,未语先笑,温文尔雅,谦恭有礼。

温柔、善良、慈爱,似乎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优美词语加在她身上都很贴切。身后的浓重青花点,是为了突出户牖的前后层次感,非常随意而饱含功力。

夸张的洞石造型和高矮错落的芭蕉已经有了顺治的风格,也许克利夫兰就是根据这两点定的顺治。

场景转换:咱们的主角——司马光先生出场。不,他还不算先生。虽然是孩童,应该算少年老成了。遇变不惊,确实是成大事的好料子。中间一口大缸,溺水的小孩子只剩一只小脚丫勉强露着,确实情况非常危急。难怪上面的丫鬟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崇祯青花鉴定交易131 2528 8768景德镇徐先生。

与其他小孩子们六神无主、奔走呼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拿起了一块尖尖的石头,下蹲屈膝、弯腰甩臂,即将砸缸的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左上角山石的的分水技法已经比较成熟了。斧劈皴的山石、率意的苔点,右边是崇祯时期非常流行的这种树的画法(有人称为合欢树),再加上青翠幽蓝的青花发色,时常使人误以为是康熙朝巅峰时期的作品。

千钧一发的紧张画面,到了这里却是云淡风轻。两位孩童,一位在放风筝另一位观战。那边沸反盈天,这边悠哉悠哉的玩乐。

故事情节的安排,有跌宕起伏才好看。一边是危机,一边是童趣,你救你的,我玩我的。也许放风筝的小孩子还不知道那边正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就是没人考虑一下缸的感受。难道这缸天生就是被砸的命?

放大的细图。小孩子的身姿、动作,实在精妙。尤其是那一扭身,那专注的神态,让人不由感叹,真是童趣横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层叠的山石,一层叠一层,线条很刚很强很硬。明末清初时期流行上百年的“一大两小”“三点式”石头,在画面下方呈现。旁边加上鱼鳞状地皮,别有趣味。

山石上的苔点,浓重而融入,率意而有章法,绘画者的功力之精纯,令人叹为观止。

崇祯青花,虽然在分水技法上不如康熙“墨分五色”那么成熟,然而艺术成就极高。其高路份的青花,发色有别于其他朝代,独有自己的特色,艺术魅力无与伦比,可以说,丝毫无愧于人们的追捧。这些年,崇祯青花备受青睐和关注,而笔筒作为文人案头的器物,其制作尤为精湛,艺术水平尤其高超,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