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晋时期,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任晋武帝的时候,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有一个叫左思的才子,用十年时间以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为主。写出了一篇千古名赋——《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这也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来历。
左思出身寒族,不仅穷,还丑。她有个妹妹叫左芬,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左棻也是其貌不扬,史书称其“姿陋”。《晋书·左贵嫔传》载:左棻“自幼好学,善作文”。左思曾写诗称赞他妹妹的文采:“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思苦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由于左思一赋成名天下知,他的妹妹也因文采出众,受到追捧,兄妹两人顿时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
左芬
泰始八年(272年)晋武帝便将左芬召进宫中封为修仪,后进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晋书》记载了左棻进宫后的生活:“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好色之徒晋武帝纳丑女左芬为妃只是因为他为了彰显自己惜才的虚名,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味而迎娶这样一位才女诗人进宫,只为了一个虚名而已。左芬被召入宫后,过着清心寡欲、百无聊赖的后宫生活。
左芬只是作为一个女诗人的身份被纳入后宫,更像是一个御用诗人,而晋武帝对其才华也甚是欣赏。于是乎,皇宫中聚会时过节时,晋武帝会命左芬写或感人或华丽的诗文词赋,以显“风雅”。“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在晋武帝眼里,左芬的大好才华只能成为酒足饭饱之后点缀升平,显示风雅的一种摆设。
左棻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感离诗》、《离思赋》、《啄木诗》是其代表作。在奉昭之作《离思赋》中,左芬凄婉绝伦的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整首赋,哀婉凄凉,压抑沉痛,充满着抑郁难平之气,特别是那种对亲人的刻骨思念却不得见的苦楚,令人不忍猝读。
司马炎
在她受命而写的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对于左棻来说,她在宫中的那些日子,承受的是双重痛苦。 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左芬被冷落一边,永康元年(300年),左芬去世,一代才女,就此魂消。
做为一个女人得不到情爱,也没有子女,又远离父母家人;做为一个诗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作,反而成为皇室的发声筒,机械地为皇帝去粉饰太平;左芬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出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也许有人会认为,正是晋武帝的附庸风雅,将她纳入宫中,才有了青史留名。但事实上,如果不是身处皇室,凭着左芬的天分和才华,未必不是文学史上的第二个李清照,也未必没有青年才俊欣赏她的绝世才华。
只可惜历史从来不容假设,不俗的才华使她赢得了千古美名,也因了这满腹经纶将她画地为牢,死死地豢养在皇宫内。或许,对于她这样心如枯槁、晚景凄冷的人而言,生与死亦没有太多的差别,活着也只是另一种受苦罢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6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开场50分钟才高潮,憋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