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崇祯死守京师,咸丰弃城而逃,哪一个皇帝做得有意义

双子坐 2023-09-20 05:36:36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被当作明朝皇帝的行为准则,前者是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迁都顺天府,后者是崇祯时期即使国事为难,皇帝依然死守,从来没想着逃跑。这一点成为后人津津乐道赞许的优点。

与之相比的是清朝时期,面对京师危急,无论是咸丰还是慈禧,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弃城而逃,所以当时京师两次失陷,都遭遇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来八国联军烧杀劫掠。但是外逃的咸丰、慈禧等在站稳脚跟之后,立即以朝廷的名义集结军队,重新收拾力量,因为皇帝的存在,名义上还在一统之下,随后卷土重来,即使京师陷落,也没有造成其他的连带性灾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意义的。

反过来,崇祯在李自成进兵京师的时候,虽然曾经动过移都的念头,但是在文官的挟持之下,不得不坚守政治正确的界限,死守北京,最终被李自成圆滚滚的豹纹,皇帝、大臣、太子等都无一漏网,接下来的结果就是和皇位不搭边的诸多宗室为了正统皇位继续你争我夺。

先后起来的有福王、桂王、唐王、鲁王、靖江王等宗室,和崇祯的血统越来越远,一方面各怀鬼胎,清军南下,被不费吹灰之的击溃。假设当时崇祯南移,那最少皇权还在,朝廷还在,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最少,大明还有一股向心力,不会散沙一样四分五裂。

所以,明清两朝,在面对同样难题的时候,一个死守,一个逃跑,两个王朝给人完全两种感觉不同的感觉,在面对生死存亡之际,两种选择两种结果,清朝咸丰北狩避难热河,甚至赢来了同光中兴,而崇祯殉难,大明王朝随之崩溃,崇祯死后五年时间,大明河山已经面目全非,屈居于两广、云贵的永历无力回天。这就是墨守成规和灵活运用的区别。

历史上,死节和偷生的例子并不少,唐朝时候,都城长安曾经多次陷落,但是皇帝带着朝臣避走,等集合力量之后在挥师反攻,就以此断断续续的延续一百多年。而宋朝靖康之难,金人南下,钦宗不让徽宗别走集合军队,最后被金人一网打尽,如果不是赵构成为漏网之鱼,那大宋就和明朝一样提前报销。

崇祯事情,南方在应天府还保留一整套的部属机构,三省六部、样样俱全,只需要皇帝南行,甚至假设太子南下都不会有后来乱七八糟的事情。像咸丰一路逃到承德,慈禧也一路逃到西安,甚至都落魄得要饭去了,最终还是保持朝廷核心不变,这样就有一个完整的势力,保持团结一致。

同样的困难,不同的选择,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歪史以为,国家大计之前,保存实力,不做一时争斗,来日方长的做法比墨守成规的寻死要好得多,所以清朝相对来说要聪明一些。虽然这样看起来不太光彩,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京师的陷落或许无法避免,可明朝的灭亡不见得是注定的,假如崇祯或者太子任何一个选择南下,局势比当初的赵构要好得多,拥有完整系统的明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历史或许就会改变!最起码会维持南宋的局面。

皇帝出逃不是什么好事,可是皇帝的象征性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皇帝代表朝廷,代表当时的国家,只要他存在平安,那显示这个朝廷、江山还有希望,如果皇帝逞能死节,士气、希望等就一下子没了。尤其古代的法统、道统等长久的宣传维护下,只要皇帝的血脉,自然有着神秘的力量,有着无形的号召力、凝聚力,但是前提是活着。

像崇祯一样不仅自己死在北京,还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死了。看起来挺有骨气的做法,可他这么做是对大明是不负责任的。 当时没到真正灭亡的时候,把自己的性命搭上,就等于白白送掉了江山。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这句话是后来网友们自己编撰的,出自朱棣在北伐战役成功时对大臣们说的话。

原文是“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明代的多个历史事件的概括。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就在当时的劲敌蒙古附近,迁都被形容为天子守国门。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国难临头的时候未曾丢弃皇都仓皇逃跑,被后世称为君王死社稷。

扩展资料:

公元1409年,明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尔干都司,派驻官员以进一步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山海关以外乃非中原地区,仍属化外之地。

且关外主要是以满族为主的部落聚居社会,所以山海关就成了中原与东北关外的一道边关重镇。靖难之役后朱棣由北平进入南京登基称帝。

因北方时常受到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且还有北元蒙古势力的南袭,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兴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

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师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

然而至崇祯皇帝时,明王朝内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但当时后金的军队多被挡在山海关之外。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自成为什么没有成为刘邦、朱元璋,他在42日的君王生涯做了什么?

李自成没有成为刘邦和朱元璋在他称帝的42天之内总共做了三件错事。而就是这三件错事让百姓彻底对他失望也让他的统治彻底结束。

李自成当时因为北京天灾的原因让原先的崇祯皇帝的军队战斗力下降。而当时李自成也就趁势攻占北京成功结束了当时崇祯皇帝的统治。他做的第一件错事就是侮辱崇祯皇帝。当他登上皇位的第一天他就寻找崇祯皇帝的尸体,在找到崇祯皇帝尸体之后将他的尸体放到城门示众。这无疑是对皇帝的一种侮辱,当时崇祯皇帝是非常敬业的也非常热爱百姓所以李自成的这种行为就让百姓们心灰意冷。

他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放纵手下的士兵。当时因为李自成手下的部队经常在京城作乱,一开始还好他们能够克服自己但是时间异常,他们就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到处在京城里抢掠妇女。而当时李自成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出手阻止而是放任不管的一种状态。

他做的第三件错事就是把吴三桂的宠妾高圆圆掳走。当时李自成想要招揽吴三桂却把吴三桂的宠妾强行夺走,他的这个做法彻底激怒了吴三桂导致吴三桂投降于清军。就是因为吴三桂的投降才导致清军的势力壮大。当时李自成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清军的军队。所以在李自成仅仅做了40多天皇帝之后他的统治就被推翻了。可以说李自成并没有当君主的才能他对于国家没有一点规划。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4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