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商汤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篇庆祝商汤成立7周年的推文。老冀不禁感慨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商汤已从一支小团队长成为五千多人的企业。回顾过去这段生机勃勃的人工智能发展期,AI大步从实验室走出来,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逐渐从创新体验演变成各领域智能化转型的刚需,有成功,有失败,有期待,也有质疑……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一支研究团队发布了名为DeepID的人脸识别算法,在 LFW 数据库上准确率高达 99.15 %,首次超过了人眼识别能力,在AI学术界引起轰动。
几个月之后,这支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创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名为:商汤科技。
七年之后,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这家公司能够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
2021年8月,商汤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招股书中引用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统计,按照收入来计算,商汤已经是2020年亚洲最大的AI软件公司。
截至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超过2400家,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超过30家汽车企业。此外,商汤的软件还应用到超过4.5亿部手机和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当中。
不过,商汤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等因素成本,商汤2018年-2021年上半年调整后亏损28.6亿元。
如今,如同此前人类发明的轮子、三桅杆帆船、蒸汽机、汽车、电脑、互联网等技术,AI已经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26种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GPT),引来各大科技巨头和众多创业公司争相折枝,AI行业似乎有陷入内卷的趋势。此时,正在迎来“七年之痒”的商汤,是否还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下面,老冀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家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创业公司的观察。
AI大装置,是人工智能从“专用”到“通用”的抓手?“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过去这几年,这句话已经成为很多AI从业者的梦魇。从动用成千上万的人工做数据标注,到为每一个项目配备数以百计的算法工程师,把很多所谓的AI软件公司做成了人力密集产业,从而陷入无法实现规模盈利的泥潭。
既然AI被称为“通用目的技术”,为什么不能开发出一种通用的AI技术解决方案,解决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在智慧城市当中,只需要一套AI技术,既能够解决刷脸支付这种高频的应用场景,也能够应对防火、防汛这种可能一年只有几次的需求?
脱胎于学术实验室的商汤,在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上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研发,并且从AI的三要素(大数据、算法、算力)同时发力。
2016年,商汤开始挑战大参数模型,并将SenseNet人工神经网络做到了1000多层。而随着模型参数越来越大,算力又出现了瓶颈。
从公司创立伊始,商汤就选择自主研发深度学习平台、筹建算力中心,其发展多年陆续在全国主要区域建设了20多个超算集群,服务于算法生产和训练。目前,位于上海临港、投资56亿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AIDC)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预计2022年初投入使用,设计算力为每秒3.74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或将会成为亚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
在大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个层面都取得阶段性布局之后,商汤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 AI大装置顺势浮出水面,有外界称其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粒子对撞机”,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拆解和碰撞,深入挖掘潜在价值,打破认知和应用的边界。
SenseCore,代表了商汤过去7年对打磨底层技术的一种把握。
SenseCore建立在大规模超算、海量数据处理及数据脱敏技术、开发人员的共享平台及生产工具三大支柱之上,能够对最新的超大人工智能模型实施训练,以实现其高性能及高准确性;还能够低成本生产特定场景人工智能模型,实现模型升级的规模经济;此外,SenseCore还拥有行业领先的自动机器学习技术。
通过使用SenseCore赋能人工智能模型生产的全流程,相较于行业需耗时数周,商汤的研发及工程团队能够将开发时长缩短至数小时。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研发人员每人年均生产的商用模型数量从0.44提高到3.45并继续提高到了5.24个。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开发超过22000个用于不同应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涉及多个垂直行业。
有意思的是,商汤在通用AI上的探索,也与国际同行不谋而合。2020年5月,OpenAI推出1750亿参数的GPT-3,其使用了几乎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可用数据进行训练,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更关键的是,GPT-3证明了扩展文本量(数据)、参数扩展(模型大小)以及训练计算量的增加,都将更准确地完成小样本自然语言处理任务。2021年1月,谷歌推出16000亿参数大模型Switch Transformer;由此,大模型的参数量进入了万亿时代。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通用AI”仍然还不能实现完全的通用。以号称打造通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OpenAI来说,虽然英文写作能力已经很强,但是中文就差了不少;虽然已经能够自动编写代码,但是离真正的程序员高手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样道理,商汤的“大装置”能否做到足够的“通用”,也需要时间去打磨和实践去检验。
AI商业化提速,赋能百业的梦想落地仍需时日如果说在打造技术平台方面,商汤与国际同行处于同一水平的话;基于中国更加优良的AI应用环境,在将AI应用到各个行业、机构、企业的赛跑中,中国的AI企业也许已经跑到了国际同行的前面。
目前,即使是在全亚洲,也只有商汤这么一家AI软件公司,能够同时推出针对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领域的平台和解决方案。
在智慧城市领域,在SenseCore AI大装置的支撑下,商汤推出了SenseFoundry(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内含14000多个人工智能模型,可将城市视觉信息实时转化成运营洞察、事件警报及管理行动,能够用于对公共设施状况的检测、追踪自然灾害影响等场景中。城市方舟促进了城市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由经验导向型向数据驱动型、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的转变,已成为数字城市运营的操作系统,提高与改善城市的安全性、效率、便利性及环境质量。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的城市方舟已在国内外119个城市部署。
基于SenseFoundry,商汤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率先试点AI+一网统管,开发了“智能巡屏”等功能,构建多场景、一站式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实现了AI研判处置全闭环管理,有效解决了暴露垃圾识别、共享单车乱堆放等城市痛点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效能。
除智慧城市外,在重兵投入的智慧商业、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领域,商汤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实际的进展。
面向智慧商业的SenseFoundry-Enterprise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在约6000个客户站点部署,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例如,去年年底,商汤与迅达电梯合作,共同打造自动扶梯安全智能响应系统。基于AI技术的自动扶梯安全智能响应系统,可提供覆盖自动扶梯入口、扶梯区域和扶梯出口的全场景安全管理辅助。具体就是,在扶梯入口处,系统通过智能化检测,可对乘客使用婴儿车、大件行李和轮椅上梯等安全隐患行为进行语音劝阻;而一旦发现有乘客摔倒,系统可及时告警以便停梯,或对逆行等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提示;如果系统检测到扶梯区域内无乘客,还可通知工作人员进行远程停梯,这样一来,运营成本和安全隐患都有了比较明显的降低。
有了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这个基础设施和四大领域的软件平台和解决方案,商汤似乎已经具备了赋能千行百业的能力。
以2020年中国市场计算机视觉软件相关收入计算,商汤在企业应用、城市管理应用领域均排名第一,在消费者应用领域排名第二,在自动驾驶技术以及与中国及全球汽车公司合作方面与同行相比具有领先能力。综合来看,2020年商汤在中国计算机视觉软件的市场份额为11%,不仅名列榜首,还远远超出第二名的6%。
而在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毛利率这个指标上,商汤表现同样也不错。引用商汤招股书中的数据,2018-2020年,商汤的毛利率分别是56.5%、56.8%、70.6%,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到73%。
从以上这些业绩指标能够看出,商汤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不过,这还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此一往无前,AI产业大爆发指日可待。人工智能依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商汤作为其中的重要探索者,在把握这个时代机遇的同时,也必然承担着大量的验证成本、商务成本、沟通成本等,这是在技术投入之外,更需要耗费时间和资金的挑战。此外,行业领先者往往还需要承担起打通各行各业对AI理解和认知的责任,人工智能要想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商用,群体认同至关重要。
聚拢顶级人才,重仓原创,商汤的“长线未来”何去何从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达到了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总计69.9亿元。
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共有40名教授引领研发工作,并拥有逾5000名各类雇员,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脉脉人才大数据显示,商汤是2021年AI人才吸引力最强的AI企业之一。
众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对原创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坚持,让商汤自成立以来在各项全球竞赛中累计获得70多项冠军,发表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拥有80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全球知名知识产权媒体IPRDaily公布的2020年全球计算机视觉专利排名中,商汤科技专利申请书居全球第10,中国第3。在刚刚结束的ICCV 2021(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上,商汤科技及联合实验室共有50篇论文入选ICCV2021, 同时在MFR、LPCV等多项重要竞赛中夺冠。
从商汤,老冀不禁联想到了原创研发的圣域——贝尔实验室。这家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茉莉山的实验室,曾经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实验室。从这里诞生了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许多促进了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共有有效专利 29190 项,出版物和会议论文400多篇。
贝尔实验室与大多数实验室不一样的是:坚定地追求研发的原创性;独具特色的人才吸引力;高效的产学研用循环机制……凭借这些“与众不同”,贝尔实验室在近100年时间里,贡献了许许多多改变人类未来的原创科研成就。
在AI时代,有着“坚持原创”、“学院派”、“赋能百业”标签的商汤科技,是否也能够如贝尔实验室一般,成长为改变人类未来的创新力量,践行其“让AI引领人类进步”的使命,真正突破边界?商汤的“长线未来”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1. 文言文原文加全文翻译 5.童趣
余忆童稚时:我回忆自己在年幼的时候
/能张目对日: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
/明察秋毫:连最细小的东西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视力好极了
/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我把它们私下拟作是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之所向:心里这么想着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于是眼前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昂首观之:抬头看它们
/项为之强:脖子都僵硬了
/又留蚊于素帐中: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
/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使之冲烟而飞鸣:让它们向烟边飞边叫
/作青云白鹤观:我把这种景象想象成青云白鹤的景观
/果如鹤立云端,: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
/为之怡然称快:因为这个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我常常在土墙高低起伏的地方
/花台小草丛杂处:花草丛杂的地方
/蹲其身:蹲下身子
/使与台齐:让身体和花台一样高
/定神细视:定神仔细观察
/以丛草为林:把丛草当成树林
/以虫蚁为兽:把虫子当成野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把泥土突出来的地方当作山丘
/凹者为壑:凹进去的地方当作山谷
/神游其中:我凭借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
/怡然自得: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一天
/见二虫斗草间:看见有两个小虫正在草丛里打斗
/观之:观察
/兴正浓:兴味正浓厚
/忽有庞然大物:突然有巨大的物体
/拔山倒树而来:拔山倒树扑来
/盖一癞虾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舌头一吐就把两只虫子吞下了
/余年幼:我那时年纪小
/方出神:正看的出神
/不觉讶然一惊:不觉大叫起来
/神定:定了神
/捉虾蟆:抓住癞蛤蟆
/鞭数十:抽了它几十鞭子
/驱之别院: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前面是原文 后面是这句话的翻译 是一句一句的 看清了啊
2. 短小文言文(带注释和译文)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刘义庆《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因为在路边,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3. 急求 超短篇文言文 原文加译文 30篇(奖高分) 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臧和谷(俩人),两个人一起放羊而都掉了他们的羊。问臧(当时)在干什么事,是拿了书在读书;问谷(当时)在干什么事,是在赌博玩。
井蛙
本文来自: 圣言学堂
(子独不闻)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f a i n f o. c o m 圣言 学 堂
(您难道没听说)废井里的青蛙(吗),(它)对东海的甲鱼说:“我很快活!出来就在井栏上蹦蹦跳跳,进去就在井壁上破缺的地方休息;蹦到水里水抚着我两腋托着我的下巴,踩泥时泥仅盖没我的脚背;看看那些蚊虫的幼虫、蟹、蝌蚪之类,没有能比得上我的。我独占一壑的水,而傲居废井的这份快乐,是到了极致的,您何不这就来看看呢?”
本文来自: 圣言学堂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f a in f o . c o m圣 言学 堂
俩人,所做的事不同,而他们丢失了羊是一样的(结果)。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洙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f a i nf o . c om 圣言 学 堂
秋天洪水时节来到,大小河流的水都灌入黄河,直流的流水波之大,两岸之间,牛马都看不见,于是乎河伯欣然自得,以为天下最了不起的就是自己了,顺着河流往东行,来到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伯才改变他的表情,望着海洋对海神“若”叹道:“有俗话说道:‘听说了一百条真理就以为没有及得上自己的了’的话,是指我(这样的)啊。而且我(自以为)见识过孔子所有的见识并且轻视伯夷的气节,当初我都不信(那些);今天我看到了你的难以穷尽,我若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完了,我将长久见笑于有高深见识的人们啊!”
本文来自: 圣言学堂
4. 短篇文言文带译文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1、弈秋诲弈 【原文】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豚子食于死母 【原文】 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也。
"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尸子》 【译文】 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
"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醉翁谈录》节选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未尝一遇 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少年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君好用老。用老主,后主又用武。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翻译: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啊?” 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别人说:“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
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
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 *** 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
5. 求20篇短文言文,(三五句话那种)加注释和翻译 这种东西一堆堆。
《论语》里很多,如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音yù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
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评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
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15·6 子张问行(1)。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卷”。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评析】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
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 【原文】 15·8 子曰:。
6. 求一个文言文,带译文 注释的 原文]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后,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启示: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寓意是说明人一生的遭遇,常常很难预料,因为有些事情发生的非常不幸,但是可能会因为不幸得到幸运;而有些很称心如意的事情,结局反会带来灾祸。也就是说祸福无常,往往是相因的。
《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7. 三篇文言文+译文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即使快乐但不能长久,便离开。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的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义气和志气,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矣,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变得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原文】
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这些都蛮简单的
8. 文言文小故事+注释+译文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舍: 家.
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贾人: 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1. 十五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五十字左右 (1)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2)屠牛吐辞婚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
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
其友后见之,果丑。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希望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
他的朋 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干什么推辞呢?”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丑。”他的朋友说:“ 您怎么知道呢?”吐说:“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
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 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只会是嫌(肉)少的;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虽然用别的附加好处,还是卖不出去。如 今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所以女儿丑。”
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果然丑。 (3)【退避三舍】翻译 及楚,楚子飨之(30),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31),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34),右属藁鞬(35),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36)。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39) 【译】: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 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楚国 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笱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如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全获。 (4)笱巨伯 笱巨伯到远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贼人进攻这座城市。
朋友告诉笱巨伯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这里。” 笱巨伯 说:“我从远处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失去信义而求得生存,这哪里是我所为呢?” 贼人已经到达,对笱巨伯说:“大军已经到达,全城已空,你是什么男子,却敢独自留在这儿?” 笱巨伯 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离开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人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不讲信义的人,却到了有信义的国家!”于是率领军队离开了这座城市。全城的人都全部获救。
(5)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翻译】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在罐子里盛满了肉,满满地斟了一杯酒了,追他为他饯行到了江边。
2. 求短篇文言文带译文要求原文60字左右译文100字左右准确说字越少越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1、弈秋诲弈 【原文】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豚子食于死母 【原文】 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尸子》 【译文】 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醉翁谈录》节选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未尝一遇 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少年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君好用老.用老主,后主又用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翻译: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啊?” 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别人说:“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 *** 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3. 求一篇五十字左右的文言文,带原文、翻译和解析的,非常感谢. 在线 蛙曲
王子巽言:“在都时,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译文】
王子巽说:“我在京都的时候,曾经看见一个艺人在市集上作戏。他带着一个木盒,盒子里分成许多格子,一共隔成十二个小孔;每个小孔里都趴着一只青蛙。用细棍敲一下蛙头,青蛙就呱的一声。有人给他一些钱,他就乱敲蛙头,如同敲打九音锣,音调不同的蛙鸣竟然谱成了乐曲,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出来。”
(赏析无)
4. 古文(不超过五十字)要有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5. 文言文中,30,40,50,60等怎么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年幼:总角 儿童:垂髫
女孩子七岁:龆年 女孩子12岁:金钗之年 女孩子13岁:豆寇年华
女孩子15岁:及笈之年 女孩子16岁:碧玉年华 女孩子20岁:桃李年华
女孩子24岁: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摽梅之年 男孩子8岁::龆年
男孩子15岁:束发(成童) 男子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
6.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旧唐书.列传五十》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稹八岁就了父亲。他的母亲郑夫人是贤惠明理的妇人,家中贫穷,她亲自教元稹读书,并教他写字。
元稹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五岁两经考试登第。
二十四岁调判入第四等,授官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中的十八人中,元稹是第一,这是在元和元年四月。
皇帝下令,授他右拾遗官职。元稹生性锋利急切,遇到事情雷厉风行。
(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又议论西北边防事宜,都是朝政的大事,宪宗召他回话,询问治理策略。
被当朝权臣忌恨,出京任河南县尉。母亲后服丧,服除,授官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奉命出使东蜀,弹劾奏报已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反制度擅自收税,又登记没收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官吏百姓的田宅一百一十一处、奴婢二十七人、饲草一千五百束、钱七千贯。当时严砺已,七州的刺史都被责罚。
元稹虽然尽职,但是和严砺关系深厚的当朝权臣厌恶他。出使回京,让他分管东台事务。
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打湖州安吉县令孙澥,孙澥四天亡。徐州监军使孟升了,节度使王绍用驿车送孟升灵柩回京师,给凭证乘坐驿车,还在邮舍安放灵柩。
元稹一并依据法律弹劾奏报。河南尹房式做违法的事,元稹想要追究拘捕,擅自命令房式停止政务。
快速上表奏报皇上后,皇上罚房式一个月的俸禄,又召元稹回京。路上住在敷水驿舍,宦官刘士元后到,两人争住正厅。
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士元追赶他,后来用鞭子打伤了元稹的脸。
当朝权臣认为元稹是年轻小辈,作威作福,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稹聪明敏锐过人,年纪轻轻就有才名,和太原白居易交好。
擅长作诗,善于写景状风物,当时谈论诗的人称他们“元、白”。从官员读书人,到平民百姓,都传诵他们的诗作,号称“元和体”。
元稹因为才智出众爽直不被当朝容纳,流放到荆州蛮荒之地将近十年。不久白居易也被贬,作了江州司马。
虽然通州、江州相距遥远,但两人来往赠诗应答,凡是写的诗,有三十韵、五十韵乃至百韵。江南的人,传诵于路,流传到京师,街巷的人互相传抄,为此纸贵。
看到诗中流离放逐之情,都是凄凉委婉的。穆宗皇帝在东宫时,妃嫔侍从曾经诵读元稹诗作,把它作成乐曲,穆宗得知是元稹所写,曾经称赞它好,宫中称呼元稹“元才子”。
荆南监军崔潭峻对元稹礼遇有加,不把他作一般小吏看待,常常求取元稹的诗作诵读。长庆年初,崔潭峻回朝,拿出元稹所作连昌宫辞等百余篇献给皇帝,穆宗非常高兴,询问元稹现在何处,回答:“现在是南宫散郎。”
当天就调任元稹任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官员认为文书任命不从相府发出,很看不起他,但是元稹所写的辞诰,词旨深远和古人相同,于是在当时广泛流传,因此很受皇帝恩宠。
7. 五十步笑百步的古文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
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
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
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著、冻不著,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8. 急求十篇文言文字数在50字以内要带翻译 『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
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不会死的。”
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折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这样。 利令智昏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 『译文』 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清晨,他穿好衣戴好帽,往卖金子地方走去。
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那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没有看见人。
"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高兴极了。用公粮供给三百人。
齐宣王死后,闵王继位。闵王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处士逃走了。
[原文]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竖着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着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听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灵王的大臣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原文] 岳柱八岁指瑕 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义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译文] 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著名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看到陶母手腕上有金镯子,问画家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 这样观看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宝宝现在六岁了,亲子阅读坚持了4年,马上要上小学,也认识了一些字。这个时期选书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普通的绘本,看起来太简单,太长的纯文字的书呢,读起来又太难。而适合他们的桥梁书寻找起来,也需要一些功夫,之前花花推荐过那套《神奇校车》,确实占据了宝宝很长一段时间的读书榜。最近,又发现了一套适合这个年龄的桥梁书——《灯塔之家》。
这套书可以算是一个短篇小说,但是分成了五本,每本一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温情又有爱的故事。而每本书的故事又不是很长,字体很大,看起来很舒服,一页图画,一页字,特别适合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过渡期的孩子看,硬装的质感,一点也不亚于普通的绘本。这是形式方面,而内容方面,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天福是一只猫,因为在大海上遇到了危险,一个灯塔救了她的命,所以她开始了守护灯塔的生活,甘于孤独,忍受寂寞,一直守护了四年。
海无畏是一只狗,喜欢一直在海上漂泊的水手生活。可是一次风暴,让他的船在灯塔处撞坏,他受伤了,天福救了他。而天福守护灯塔的生活,也让海无畏喜欢上了灯塔之家,放弃漂泊的生活,与天福在一起守护灯塔。
丁冬、丁香、丁点儿是三只小老鼠,是海无畏救上来的,三个兄弟姐妹是逃跑出来的,一直在海上飘着,被海无畏救下来。
于是,这些动物就组成了一个家——灯塔之家。他们的生活平淡而温情,这期间又遇到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三个小家伙去探险,经历了许多事情。也让一家人更坚定在一起的信念。
刚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还不是很理解天福,当她寻找到自己要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守护灯塔时,我是体会不到这种信念到底有多强烈。可是当我读到海无畏来到这里时,他一点点地了解到天福的信念,一点点感受到这种守护,一点点融入她的生活后,他竟然找到了这种意义。相比之前自己一直漂泊在海上的潇洒生活,与天福共同守护灯塔的生活,让他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即使伤养好了,船修好了,他也没有离开。而这个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海无畏找到了家。
我也很惊叹,惊叹于家的力量,是什么让一个骨子里喜欢漂泊的人敢于忍受这种孤独、寂寞而又没有什么挑战性的生活呢?是天福,是家,是天福给他一种家的感觉,温馨、安稳、幸福,天福让他看到了守护的意义,为了救下像他这样在海上遇险的人。
这让人很容易想到某个放荡不羁的人因为遇到了一个自己爱的人,甘愿守护她,为了她变成了一个顾家好男人的形象,温暖又有责任。
海无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天福守护灯塔,他也守护天福。这就是家的神奇魔法,当然,这个魔法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力量——爱。
爱是付出,是放弃,是甘于平凡和寂寞。这是从故事里看到的。当然,爱还是包容,是接纳,是无私的奉献。
丁冬、丁香、丁点儿这三只小老鼠的到来,让这个灯塔之家更多了许多温情和热闹。三只小老鼠,丁冬、丁香大一点,丁点儿还小,喜欢钻在海无畏的帽子里待着。而这三个小家伙,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欢笑和乐趣,也让我们更体会到了家的温暖,爱的港湾。
当然,从他们的相处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完全重组的家庭里,天福代表着妈妈的角色,聪明,有智慧,温柔又坚定。海无畏代表的爸爸的角色,宠爱小丁点儿,带孩子绝对一流,陪伴又有强大的肩膀去让孩子们依靠,充分放手又在暗中保护。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陪伴,什么是包容和接纳。
宝宝听故事的时候,总会说,猫妈妈,狗爸爸,鼠宝宝,他们本来是相克相生的动物,本是互为天敌的,这个故事里他们却是一家人。
是呀,互为天敌的人也能成为一家人,全都是因为爱呀,因为爱,他们找到了这个家,这个给他们爱的港湾,这个也总会给别人爱的家,也让他们学会了爱。
他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也救了许多迷路的动物,他们共同守护着这个灯塔之家。读到故事的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天福最初的信念,守护灯塔,也是为了救像海无畏这样航行在海上可能遭遇暴风雨、迷雾的人。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们遇到了,让他们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也正是这份守护,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意义,感受到了守护的意义。
是天福的守护,让海无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原来不止是漂泊;是天福的守护,让海无畏感受到守护灯塔的信念,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家;是海无畏的守护,让他救下了三个鼠宝宝,给他们带去温暖和爱。
灯塔之家,守护的不仅仅是信念,更是家,是爱的守护。正是这份守护,让更多的人在暴风雨中有了力量,有了光,有了生存的希望。
这更是一种生命的守望。
《灯塔之家》就是这样的一套书,让人体会家、爱与守护的意义,给孩子在阅读过渡期一种最温情的呵护。陪伴孩子,用爱让家更温暖,让阅读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在故事里,和孩子一起成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4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