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最风光的时候,被人称为“九千九百岁”,这和万岁就差了一百岁,那些巴结魏忠贤的人都纷纷给魏忠贤立生祠,甚至还有人肉麻到说要将魏忠贤和孔子并列,可见明朝时期无耻的人有多少,只不过这一切都是有一个东西在作祟,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而魏忠贤只手遮天却斗不过年仅17岁的崇祯,也是因为皇权。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是今天的河北肃宁人,大字不识一个,整日在街头瞎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话说有一次跟人赌博,输急了眼,眼见自己没能力还债,一咬牙,拿着一把刀自宫了,然后跑去当了太监,魏忠贤半路出家,毕竟是在红尘摸爬滚打多年,对人情世故颇为精通,他是在万历年间进的宫,在进宫后就结交了个好哥们太监,这个太监就是魏朝,有了魏朝的帮忙,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对魏忠贤也颇为信任。
魏忠贤这人就是个无赖,在宫中站住脚后,就和魏朝的老相好客氏勾搭上了,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魏忠贤能够飞黄腾达把持朝政,主要就是靠客氏。
而客氏在私下里和魏朝是对食关系,魏忠贤进宫后,刻意巴结勾搭客氏,客氏本就是生性随便的人,而且与魏忠贤很对胃口,很快就跟魏忠贤有了关系,(因此有人怀疑魏忠贤没有完全净身,留了一手),在后来魏忠贤与魏朝摊牌争客氏的时候,客氏选择了魏忠贤。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才死一个月,他的继任者朱常洛也跟着一命呜呼了,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登基当了皇帝,客氏没多久就被封为奉圣夫人,深得宠信,而魏忠贤也得以飞黄腾达,明熹宗在位七年,却是魏忠贤大力发展的七年,这是因为朱由校也是个奇葩皇帝,不喜欢作皇帝喜欢当木匠,客氏和魏忠贤深受他的宠信,得以专权,魏忠贤在打败魏朝害死王安后,成了宫中权力最大的太监,朱由校埋头干木工活,魏忠贤就成了他和朝臣们的传声筒,魏忠贤得以从中获得权力,把持朝政。
经过7年的发展,魏忠贤的势力遍布紫禁城内外,从内廷太监到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再到朝廷大臣和边关将领,无不以魏忠贤马首是瞻,权力达到极点。
明熹宗朱由校因为落水受到惊吓,落下了病根,在位七年就死了,而客氏怕失宠死命残害他的妃子和皇子,使得他死时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临死前召信王朱由检入宫,命他接任皇位,也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即位的时候才16岁,面对权势熏天的魏忠贤,崇祯选择了隐忍,在入宫等待接班的时候,害怕魏忠贤会害了他,自己带了饼吃,在看到内侍经过时,让他把配剑留下,这个时候是崇祯最害怕的时候,崇祯还很聪明的问在外面守卫的人,如果想给他们赏赐酒食,要从哪里取酒食,回答是光禄寺后,心里才安定下来,然后传令取酒食遍犒之,那些守卫得到酒食后是欢声如雷。
第二天在英国公张惟贤率领的群臣三次劝进后,朱由检登基了,然后就是跟魏忠贤玩了几个进退游戏,先是让魏忠贤在宫中练的一千多内操带薪休假,接着命令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辞归故里,魏忠贤感觉不妙,就试探着说要辞掉东厂提督一职,崇祯却不肯,对魏忠贤还是一赏再赏,到客氏要辞职回家的时候,崇祯又一口答应了,面对皇权在握的崇祯,魏忠贤是一退再退,而崇祯却象是小孩子拿根棍子捅笼子里的病虎,捅一下躲一下,捅了几下后,才发现魏忠贤在皇权面前就是只病猫啊,这才跳出来收拾他。
看到崇祯一系列动作,那些投靠魏忠贤的墙头草们也发生了分化,嗅到了对魏忠贤不利的味道,他们也不敢直接弹劾魏忠贤,而是从魏忠贤的党羽崔呈秀等人入手,由此掀开了一场朝臣攻击魏忠贤势力的舆论风暴,然后是那些多年来被魏忠贤一伙迫害的东林党人和民众们,也开始爆发,最后压倒魏忠贤的那根稻草,是浙江嘉兴县贡生钱嘉征,他上疏历数魏忠贤有“并帝”、“蔑后”、“弄兵”等10大罪状,崇祯就召来魏忠贤让侍者一条条读给他听,读一句就斥问一句,魏忠贤吓得只能连连磕头,无话辩解。
最后魏忠贤在被贬去守凤阳皇陵的路上上吊自杀,至此呼风唤雨达七年之久的魏忠贤,在短短的三个月间便告覆灭。
魏忠贤是个没文化的混混,他能够得势其实是借了明熹宗的势,因为明熹宗的纵容他才能只手遮天,而魏忠贤想要为所欲为只要哄住明熹宗就行了,明朝的体制创建于朱元璋,皇权集中已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基本上解决了一切可以制约皇权的弊端,废除宰相制,让皇家子嗣与平常百姓婚配,这样就没有什么望族制约皇权,又编排了军队,降低军队战斗力,还有其它可能威胁到皇权的,朱元璋也作了预处理。
正是因为皇权至上,让大明皇帝的权力凌驾在所有权力之上,所以在明朝出现的权臣、权阉都是通过部分或者全部代言了皇权才能为所欲为,皇帝信任他们、重用他们,他们就可以呼风唤雨,皇帝怀疑他们、打压他们,他们马上什么都不是了,特别是在嘉靖大礼仪事件后,皇权在明朝更加没人敢抗争,想要有所作为,必须依附皇权,明熹宗死后,皇权在朱由检手上,那些想要获得权力的人就转而依附崇祯,所以魏忠贤就这么简单的被扳倒了。
而崇祯开始的韬光养晦,当然也是极聪明的作法,先自保才能有作为,表面上对魏忠贤毕恭毕敬,暗地里却一步步地清除身边的阉党势力,最后在时机成熟后再除掉魏忠贤!
在明朝历史上,虽然朱元璋对宦官管理比较严格,但是,自朱棣登基称帝后,宦官渐受重用。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在此基础上,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
其中,就魏忠贤来说,无疑是明朝后期最具权势的一位宦官了。明熹宗时期,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祸乱朝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那么,问题来了,魏忠贤权倾朝野,党羽众多,为何却斗不过区区17岁的崇祯?
首先,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甲子(1627年12月18日),17岁的朱由检即位后,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戊辰(1627年12月22日),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帝下令磔其尸于河间。在除掉魏忠贤后,崇祯皇帝还全力打击魏忠贤的党羽,也即魏忠贤苦心多年构建的势力,就这样在崇祯皇帝即位后就土崩瓦解了。
天启皇帝在位时,魏忠贤可谓权倾朝野,除了掌控锦衣卫、东厂之外,魏忠贤还有众多党羽,比如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等,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但是,在17岁的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势力立即走向了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对于魏忠贤这位宦官,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离不开天启皇帝的信任,以及他和客印月,也即客氏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熹宗即位之初,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颇为优容。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陷害朝廷的忠良,一时之间,厂卫横行。由此,对于魏忠贤来说,因为天启皇帝的信任,得以滥行赐赏,大施刑罚。并且,明熹宗继位后,赐婚客氏与魏忠贤,使他们成为“对食”夫妻。而客氏作为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自然也成为魏忠贤进一步扩大权势的重要帮手。
但是,在天启皇帝去世后,刚刚即位的崇祯皇帝就将客氏处死,对于魏忠贤来说,这意味着其再也无法获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了。在明朝历史上,宦官权势虽大,但是,这都是需要依附于皇帝的。因此,对于失去根基的魏忠贤,自然无法和崇祯相抗衡了。
在我国历史上,太监干政并不新鲜。比如唐朝和明朝,太监干政的现象就很普遍。大唐王朝因为太监干政和藩镇割据,最后亡国。而大明王朝也因为太监干政,导致整个大明王朝乌烟瘴气,朝纲败坏。尤其是到了明朝末期,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把持朝政,让朝野上下布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息。然而,在少年崇祯登基后,魏忠贤却被铲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实权的崇祯是如何智斗九千岁魏忠贤的呢?
对于魏忠贤这个历史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魏忠贤比崇祯帝强,如果魏忠贤没有死,大明王朝或许还可以延迟灭亡。当然,不管魏忠贤的能力如何,他在崇祯面前,就是一个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奸臣。他严重的威胁了崇祯帝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实权,崇祯帝登基后,首先要铲除的就是魏忠贤。
魏忠贤从小家境贫寒,少年时游手好闲,喜欢赌博,后改过自新,随后阉割入宫,因为他能言善辩,又懂得揣摩人心,很快得到了晋升的机会,所以,明熹宗很赏识他,在明熹宗在位期间,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时人称他为“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也利用自己的权势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所以,朝野上下“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在明熹宗去世时,还特意嘱咐崇祯要重用魏忠贤。崇祯不同于他的哥哥,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他想要效仿的是明成祖朱棣,所以,他是不会受魏忠贤的摆布的。
崇祯帝登基后,首先铲除了魏忠贤的党羽,在崔呈秀倒台后,许多官员开始倒戈,纷纷指责魏忠贤。崇祯利用魏忠贤党羽内部的矛盾,迫使魏忠贤辞职。最后在大臣们的声讨中,崇祯列出魏忠贤的十大罪状,没收魏忠贤家产,逼迫魏忠贤自杀。
魏忠贤最风光的时候,被人称为?九千九百岁?,这和万岁就差了一百岁,那些巴结魏忠贤的人都纷纷给魏忠贤立生祠,甚至还有人肉麻到说要将魏忠贤和孔子并列,可见明朝时期无耻的人有多少。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有一个东西在作祟,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而魏忠贤只手遮天却斗不过年仅17岁的崇祯,也是因为皇权。
魏忠贤操刀自宫,还真练成了笑傲天下的神功。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是今天的河北肃宁人,大字不识一个,整日在街头瞎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话说有一次跟人赌博,输急了眼,眼见自己没能力还债,一咬牙,拿着一把刀自宫了。
然后跑去当了太监,魏忠贤半路出家,毕竟是在红尘摸爬滚打多年,对人情世故颇为精通,他是在万历年间进的宫,在进宫后就结交了个好哥们太监,这个太监就是魏朝,有了魏朝的帮忙,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对魏忠贤也颇为信任。
魏忠贤这人就是个无赖,在宫中站住脚后,就和魏朝的老相好客氏勾搭上了,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魏忠贤能够飞黄腾达把持朝政。
主要就是靠客氏,客氏名巴巴,恣色妖媚生性淫荡为人狠毒,十八岁时生了儿子后被选入宫中当了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给朱由校喂奶,在朱由校长大成人后又勾引他,常常将龙卵(马的外肾)烹煮给他食用,在朱由校大婚之前两人就发生了关系。
而客氏在私下里和魏朝是对食关系,魏忠贤进宫后,刻意巴结勾搭客氏,客氏本就是生性淫荡的人。
而且与魏忠贤很对胃口,很快就跟魏忠贤搞上了,(因此有人怀疑魏忠贤没有完全净身,留了一手),在后来魏忠贤与魏朝摊牌争客氏的时候,客氏选择了魏忠贤。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才死一个月,他的继任者朱常洛也跟着一命呜呼了,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登基当了皇帝,客氏没多久就被封为奉圣夫人,深得宠信,而魏忠贤也得以飞黄腾达。
明熹宗在位七年,却是魏忠贤大力发展的七年,这是因为朱由校也是个奇葩皇帝,不喜欢作皇帝喜欢当木匠,客氏和魏忠贤深受他的宠信,得以专权,魏忠贤在打败魏朝害死王安后,成了宫中权力最大的太监。
朱由校埋头干木工活,魏忠贤就成了他和朝臣们的传声筒,魏忠贤得以从中获得权力,把持朝政。
经过7年的发展,魏忠贤的势力遍布紫禁城内外,从内廷太监到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再到朝廷大臣和边关将领,无不以魏忠贤马首是瞻,权力达到极点。
崇祯继位几个月就搞定了只手遮天的魏忠贤,看似复杂,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朱元璋建立的制度在起作用。
明熹宗朱由校因为落水受到惊吓,落下了病根,在位七年就死了,而客氏怕失宠死命残害他的妃子和皇子,使得他死时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临死前召信王朱由检入宫,命他接任皇位,也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即位的时候才16岁,面对权势熏天的魏忠贤,崇祯选择了隐忍,在入宫等待接班的时候,害怕魏忠贤会害了他,自己带了饼吃,在看到内侍经过时,让他把配剑留下,这个时候是崇祯最害怕的时候。
崇祯还很聪明的问在外面守卫的人,如果想给他们赏赐酒食,要从哪里取酒食,回答是光禄寺后,心里才安定下来,然后传令取酒食遍犒之,那些守卫得到酒食后是欢声如雷。
第二天在英国公张惟贤率领的群臣三次劝进后,朱由检登基了,然后就是跟魏忠贤玩了几个进退游戏,先是让魏忠贤在宫中练的一千多内操带薪休假,接着命令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辞归故里。
魏忠贤感觉不妙,就试探着说要辞掉东厂提督一职,崇祯却不肯,对魏忠贤还是一赏再赏,到客氏要辞职回家的时候,崇祯又一口答应了。
面对皇权在握的崇祯,魏忠贤是一退再退,而崇祯却象是小孩子拿根棍子捅笼子里的病虎,捅一下躲一下,捅了几下后,才发现魏忠贤在皇权面前就是只病猫啊,这才跳出来收拾他。
看到崇祯一系列动作,那些投靠魏忠贤的墙头草们也发生了分化,嗅到了对魏忠贤不利的味道,他们也不敢直接弹劾魏忠贤,而是从魏忠贤的党羽崔呈秀等人入手。
由此掀开了一场朝臣攻击魏忠贤势力的舆论风暴,然后是那些多年来被魏忠贤一伙迫害的东林党人和民众们,也开始爆发。
最后压倒魏忠贤的那根稻草,是浙江嘉兴县贡生钱嘉征,他上疏历数魏忠贤有?并帝?、?蔑后?、?弄兵?等10大罪状,崇祯就召来魏忠贤让侍者一条条读给他听,读一句就斥问一句,魏忠贤吓得只能连连磕头,无话辩解。
最后魏忠贤在被贬去守凤阳皇陵的路上上吊自杀,至此呼风唤雨达七年之久的魏忠贤,在短短的三个月间便告覆灭。
为什么崇祯能这么快拿下?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是个没文化的混混,他能够得势其实是借了明熹宗的势,因为明熹宗的纵容他才能只手遮天,而魏忠贤想要为所欲为只要哄住明熹宗就行了。
明朝的体制创建于朱元璋,皇权集中已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基本上解决了一切可以制约皇权的弊端,废除宰相制,让皇家子嗣与平常百姓婚配,这样就没有什么望族制约皇权,又编排了军队,降低军队战斗力。
还有其它可能威胁到皇权的,朱元璋也作了预处理。
正是因为皇权至上,让大明皇帝的权力凌驾在所有权力之上,所以在明朝出现的权臣、权阉都是通过部分或者全部代言了皇权才能为所欲为。
皇帝信任他们、重用他们,他们就可以呼风唤雨,皇帝怀疑他们、打压他们,他们马上什么都不是了,特别是在嘉靖大礼仪事件后,皇权在明朝更加没人敢抗争。
想要有所作为,必须依附皇权,明熹宗死后,皇权在朱由检手上,那些想要获得权力的人就转而依附崇祯,所以魏忠贤就这么简单的被扳倒了。
而崇祯开始的韬光养晦,当然也是极聪明的作法,先自保才能有作为,表面上对魏忠贤毕恭毕敬,暗地里却一步步地清除身边的阉党势力,最后在时机成熟后再除掉魏忠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