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他是大清最短命的皇帝,被控制一生离奇死亡,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真实的美 2023-09-20 05:14:45

同治

史学家们常把同治帝描述成受慈禧操控的“受气包”。同时同治皇帝的死也是学界、坊间热议的话题,青楼、梅毒这种劲爆的字眼,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今天文史君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同治皇帝的一生。

一、载淳初立和辛酉政变

同治皇帝,也就是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帝的长子,也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在同治登基之前,也就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辛酉年,宫内发生了一场轰动朝野的政变——辛酉政变,也叫祺祥政变。

同治

“祺祥”一词,是载淳原本应承的年号,取自《宋史》中的“不涸不童,诞降祺祥”。后来政变成功后,才改的“同治”这个年号。

这一年的七月份,咸丰弥留之际决定立载淳为皇太子。由于皇帝担心儿子年幼,便任命肃顺、端华等八人赞襄政务,辅佐幼主,史称“顾命八大臣”。

咸丰

但是,咸丰的这个决定撼动了以奕?为首的保守派政治力量。奕?便与同样有政治野心的慈禧、慈安两位太后联合起来,在九月份成功发动了政变,八大臣贬的贬,杀的杀,宫内几乎成了三人小组的天下。

到了冬天,慈安、慈禧两太后令改年号为同治,同治皇帝就在太和殿躬行大典正式登基。同治,取《春秋》中“同归于治”的意思,象征着满族人愿意与汉人君臣协合、同治国家,当然这个年号也接续了先皇年号“顺治”。两宫太后就正式在养心殿垂帘听政。直到皇帝长成,事无大小,都得听两宫太后的。

慈禧、慈安控制了朝政

二、垂帘听政及载淳思想的转变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年轻的皇帝也乐得清闲,安心入弘德殿内读书,有大学士祁寯藻等人授读。如此下去,同治皇帝用心苦读,老太后同臣下细心辅佐,本应是一幕相亲之景。

同治皇帝少年练笔图

可是,权力的运作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很快,慈禧便在权力斗争中压过了奕?和慈安,三人小组变成了“一家独断”。慈禧大肆培养自己的亲党,限制皇帝的行事权力。等皇帝日渐长大,才发现自己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母子二人的矛盾就这么浮出水面。

影视剧中的慈禧

奈何慈禧正如日中天,载淳的心里就算不是滋味也奈何不得。同治八年(1869年),清廷才着手为皇帝筹备大婚,慈禧下旨说典礼要“力崇节俭”。

当时载淳已经14岁了,顺治和康熙在这个年纪都已经完婚了。皇帝青春萌动,自有所好。但太后这番决断,明显就是不想让载淳太早地“联系亲家”。他害怕皇帝有其他依靠,妨碍自己垂帘听政。

年轻的同治皇帝

3年后,清宫选秀,两太后都有自己看中的人。面上是为皇帝选妃,私下里暗潮涌动、互相较劲。未曾想,同治皇帝不中意亲娘安排的富察氏,反倒喜欢慈安太后举荐的阿鲁特氏。同治估计是故意气慈禧的,皇帝年轻气盛,早就跟亲娘有了矛盾,讨厌母亲,自然就厌屋及乌。

这让慈禧相当不爽,最终决定下手压制皇帝和皇妃。野史中常有阿鲁特氏被慈禧迫害致死的说法,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影视剧中的阿鲁特氏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两宫太后准许同治亲政,这一年同治18岁,此番正是大清外交的平静期,国内初步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皇帝也有一颗奋斗的心。这段时期就被称为“同治中兴”。

原本在这大好年华,同治皇帝应该大展拳脚,但就在第二年十月份,宫内却突传皇帝害病,奏折还是要给两宫太后批览。十二月初五,同治帝崩于养心殿,虚岁19。刚亲政正当志得意满、身体力行的同治帝,就这么草草去世了。

同治驾崩

三、同治死因之谜

同治皇帝到底怎么死的?学界和坊间流传的版本不一样。一种说法来自《翁同龢日记》,说同治是得了“痘病”就是天花而死。

但是坊间不相信这个版本。因为皇帝十月份开始龙体有恙,到十二月暴死,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符合“痘病”的致死规律。所以野史都猜测同治是“害淫病而去”的。这个“淫病”,就是梅毒。

同治

我们该相信哪个版本呢?

先说痘病。根据《翁同龢日记》中记载,皇帝从十一月开始卧床不起,经过御医李德立诊断,是害了天花。月初,皇帝有“不思食”、“咽痛作呕”的症状,后来经进鸭粥、元参、蝉衣、金银花,“咽痛得减”。

月中,翁同龢得以亲见皇帝。他形容同治“偃卧向外,花极稠密”,就是说皇帝周身都起了痘疮。过了两天,只见皇帝变得“声音有力、(痘)灌浆饱满”,这似为人体抗击天花病毒的阶段,皇帝似乎见好了。

慈禧探病

其实皇帝并非病愈。正由于痘颗粒饱满却迟迟不发,痘不发者毒不清。等到十二月初,皇帝就变得“面容憔悴、胸中觉热”。御医揭膏挤脓时,发觉“脓有半盅、腰下色紫”。没过多久,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这就是翁同龢对同治帝的病情记载,十分详细清晰。

影视剧里的翁同龢

但根据野史《清宫遗闻》的说法,“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堂堂帝王,为什么会眠花宿柳呢?野史中说,是皇帝害怕慈禧的威严,觉得宫内无趣,所以就“出而纵淫”。更神奇的是,皇帝还专门寻觅些“城内私自售淫者”,就是找那些上不了“台面”的“野卖家”。着名清史学家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也再三强调了同治帝死于梅毒,这类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考虑到皇帝的特殊爱好,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近些年清宫档案的大量刊布,为人们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新材料。比如清宫档案《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就记载了同治皇帝患病以来所有的诊断、用药记录。把这些记录和前面翁同龢的日记对照起来看,对病情的记载都比较一致。故宫博物院的学者还曾就这个档案专门请教了相关中医专家,得出的结论也是天花而死,专家还给出了具体的病程:病之初期为天花(痘疹);病之中期为痘疹之毒所致“痘后痈毒”;病之后期为痘疹余毒所致“走马牙疮”;最后为毒热内陷而死。

同治正在青楼

所以,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似乎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至于梅毒之类的说法,或许和同治的特殊爱好,以及民间传播中民众对“大人物”的某种逆反心理有关吧。

文史君说

慈禧太后的过分严苛,使同治养成了叛逆孤僻的性格。据说宫内的太监为讨好少主,曾在紫禁城边给他秘密开了一个小门。同治从小门出城,有三两位侍从贴身而行。若被人瞧见皇帝狎妓,是大失体统的。但同治有此癖好则是不争的事实,奕?及其他大臣曾多次谏告太后,史书中多有记载。皇帝只得避开大臣的目光,到无人问津的偏僻处泄欲。纵欲无度,再加上去的地方又不是“保险”之所。因此皇帝感染淫病的概率是不小的。但其最后得病死亡,按现在对病案的分析,还是天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参考文献

屈维英:《同治、光绪的死因》,《了望周刊》1988年第11期。

沈渭滨:《从〈翁同龢日记〉看同治帝病情及死因》,《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期。

徐艺圃:《同治帝之死》,《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4期。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3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