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般是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铸造的带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大头。
1914年,这一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施行细则》,明文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大洋从1914年开始铸造发行,到1923年止,共铸发7500万枚。所以,大洋绝对是当时市场上最为流行的硬通货。
那么,一枚大洋,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
事实上,一般涉及到这种古今货币的换算,我们通常会用两种方法。一个金银价格等量换算;一个购买力的换算。
首先所谓的金银价格等量换算,其实就是以当时大洋所价值的金银质量,来换算咱们今天的金银价格。而按照袁世凯所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铸造一枚大洋花费,其纯银花费是六钱四分八厘
“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
按照旧制,1钱的质量应该是3.72克。那么一块大洋的纯银差不多是24克。如果以今天三块五每克的银价去换算。那么一块大洋差不多是84元。
当然了由于开采力度的加大,白银流通量越来越大,银价的波动贬值很大,所以一般换算是用黄金。而换算成黄金则涉及到一个金银兑换的问题。
民国时期,战乱频发,金银兑换比例波动频繁而且巨大。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的列强都打架去了,没工夫管中国。所以当时国内形势不错,工商业发展得都比较好。当时白银价格暴涨,金银兑换比例大概是一比十五。而一战结束后,列强目光纷纷回转,而且国内军阀混战,市场形势恶化,白银的价值也开始暴跌,金银兑换比例一度可以达到一比四十。
而且因为没钱,军阀们为了争抢地盘资源,打得越来越凶,而越打则越没钱,因为军费开销太大了。以曹汝霖《民初外交回忆》记载,当时北洋政府每月开支两千万元,但月收入只有1200万元。如此入不敷出,自然会形成恶性循环,到了1932年,金银兑换比例都快达到一比八十了。
如果以平均而论,大多数和平时期,正常的金银兑换比例就是在二十到三十之间波动,粗略估算下来也就是一块大洋可以抵一克黄金。以如今差不多350元一克的金价去换算,一块大洋也就是相当于三百多块。
当然,如果以购买力算的话,又是另外一种方法。所谓的购买力,其实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物价水平。比如说米价。以学者李开周的考证,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对比现代大米价格的话,换算下来约等于150元人民币。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太靠谱。一来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大米远比现在之前;而且当时的生活水平较低,大米占据家庭支出的份额要更大。再者,那是一个战乱频发的时代,米价波动很大,不适合作为购买力水平的对照标准。
总之,当时的总体形势是军阀混战,人民还在苦难中挣扎,各种物资都很稀缺,导致物价上涨,像袁大头、龙洋、鹰洋这样的贵金属制成的货币就比较值钱,因为那个时代的物价比较畸形,是不能反映正常的商品价值的。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合理的办法,那就是根据当时人们的收入消费水平来做对比。
比如在收入方面,我这里查到一份1917年圣约翰大学的学生的社会调查分析笔录,其调查对象是曹家渡工人聚居区的普通工人家庭。里面有许多比较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调查报告里面写到:
“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须15元”
意思就是当时的上海,一个五口人的普通工人家庭,一个月的开支15块大洋。
以此作为对比,咱们现在一线城市,一个五口人的普通家庭,如果仅仅看生活开支,刨去房租、车贷或者房贷等额外开支,一万块是足够的。而这就意味着,一块大洋大概相当于咱们今天600元。
当然,在圣约翰大学学生的调查报告里面,还有着关于收入方面的记录:
“常见男工谋10 元,女子做丝厂每月所入亦如此”。
也就是说,当时工厂里面的普通工人,月收入也就在10块大洋左右。如果一块大洋相当于咱们今天600元,那么他们就是一个月6000元的工资。这个工资水平,在咱们现在的一线城市,自然是比较低的。但你得知道,当时工人们的地位实际是相对较低的,远不能和现在相比。
所以一块大洋相当于咱们今天600元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了,这仅限于1917年。作为民国时期的“硬通货”,“大洋”在民国不同年月,其价值也有差异。一战过后,随着金银比的上升,银元的价格也随之下降。比如在1925年,上海一家纺织厂的熟练女工的月薪已经达到了30块大洋。而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一个月的津贴是300块银元,换算下来都年薪百万了。
当然了,降得不算厉害。毕竟当时的学者教授们,工资水平普遍都很高。1917年入职的胡适,拿着到手的每月二百八十块大洋,激动的给家里写信报喜:
“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
要知道当时北大新入职的青年教授,哪怕每顿都吃“两碟菜一碗汤”的精品餐,每月也花不到九块大洋。甚至当时六个人去东来顺涮顿火锅,也就花一块大洋。
就算是买房,1925年在北京西直门大街买一套有四十间房,且“带电灯、电话、花房、车马”的豪宅,全款也就五千五百大洋,相当于大学正教授最多十八个月的薪水。对于北洋时代的精英们来说,就算不赚外快只吃“死工资”,这大洋,也是躺着花都花不完。
如此“躺着花都花不完”的幸福生活,也变成了多少“民国剧”里的风花雪月。民国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学者大家们,首先就是有着丰厚的物质保障。
当然了,这个就扯得比较远了。
好了,言归正传,事实上,大洋在今天的价值更多的是以收藏品存在。从袁大头本身的所含的金属银的成分来说并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是个收藏品那就不一样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