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老照片:1913年的河北生活百态,京畿重地沦为袁世凯争夺的肥肉

小历史 2023-09-20 04:38:36

明清以来,直隶均为京畿重地,受到皇帝特别的重视。清朝灭亡后,直隶省设置未变,直至1928年被改为河北省。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认识清朝灭亡第二年——1913年直隶省的生活百态。摄影师:Frank Nicholas Meyer。

昌黎三屯营街景。

自从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他就想尽办法牢牢地控制直隶省,任命自己的心腹担任都督和民政长。1912年9月,冯国璋出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长,对此很多人表示反对,袁世凯则强硬地表示,这个任命绝不更改。

过街楼,楼宇已坍塌。

冯国璋上任伊始,直隶社会仍是“直民凋敝,大局未平”,他推行了一些改善民生的政策,比如推广银圆、提倡开矿、禁绝鸦片、保护森林、考核地方官员等等。到他1913年12月离任,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最为袁世凯看重的是,冯国璋打击了直隶的革命势力,巩固了北洋派对直隶的控制。

农民自制肥料。

在化学肥料尚未普及的时代,农民种庄稼所需要的肥料,主要靠自己制作。他们把杂草、粪便、泥土、草木灰等混合,搅拌后堆起来沤制一定的时间,就成了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土杂肥了。

柴草市场。

人们日常生活取暖、做饭都需要燃料,煤炭买不起,只好用柴草,由此形成了专门的市场。农民们砍了树枝打成捆,挑到城镇的柴草市场上售卖。照片中这条街道两边摆满了成捆的树枝,成交活跃。

晾晒面条。

面条以绿豆面为原料,刚刚用机器加工而成。我以为那个年代的面条都是手擀面,没想到也有了加工机器。当然,这种机器应是人力驱动的、木制的简陋装置,与现在的电动机器不是一个概念。

卖粉条的摊位。

北方人喜欢吃粉条,猪肉炖粉条更是一道流传甚广的家常名菜。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以红薯、马铃薯等为原料制成,烹饪过后口感爽滑,极富弹性。

农民打麦。

一对夫妻正在打麦,两个孩子在一旁玩耍。他们打麦使用的工具叫链枷,由长柄和敲杆组成,有点像双节棍,挥动长柄,敲杆绕轴转动,敲打庄稼进行脱粒。这种脱粒方式曾流行于大江南北。

蔚县小五台山出产的樱桃。

小五台山是太行山的主峰,海拔最高2882米,山上生长着1350种植物,野生樱桃是其中常见的品种之一。这种樱桃个头较小,可以食用。

宁静的小山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们世世代代从山上获取资源繁衍生息,房屋用石块垒成,小路由石块铺成,都是就地取材。这条小路通往景忠山主峰和寺庙。

宁静的村庄。

有人在小路上拾粪,有妇女在小溪边洗衣服,位于中景的房屋还算完整。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但也延续着传统的方式,没有汇入现代化的洪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