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李渊创立唐朝,却无法阻止骨肉相残,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快乐前行 2023-09-20 04:28:08

导读:唐高祖李渊一生谋略过人,创立唐朝,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卓越的皇帝。但他也是个失败的人,亲眼目睹亲生儿子之间骨肉相残。那么,李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从隋朝重臣走向唐朝皇帝的呢?今天的故事,我们要从隋文帝杨坚册封太子那天说起。

开皇元年,也就是公元581年2月17日,隋文帝杨坚册封长子杨勇为太子。于此同时,他还将一道册封的旨意下到了长安城里的唐国公府,册封当时年仅15岁的李渊为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是当时的一种高级禁卫武官的职位。别看这官不大,却掌握着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就是后来清代的领侍卫内大臣,御前侍卫。那么,当时年仅15岁的李渊凭什么如此深得杨坚的信任呢?是他很出色吗?不是。

李渊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职位,完全是因为他的母亲独孤氏。我们知道杨坚的皇后姓独孤,李渊的母亲也姓独孤,难道她们之间有关系吗?有关系。她们都是北周名将独孤信的女儿。

李渊的母亲是老四,而老七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也就是文献皇后。所以,杨坚是李渊的姨父。那么问题又来了,李渊当时只有15岁,他还是个孩子。而且独孤皇后姐妹有七个,外甥是远不止李渊一人,那么,是因为什么杨坚要在册封皇后太子的当天,迫不及待的册封李渊呢?

这里面有秘密,其实当年杨坚最早看上的,并不是独孤家的七闺女独孤伽罗,他真正喜欢的是独孤家的四女儿,也就是李渊的母亲。只是因为政治方面的考量,独孤信没有答应。而是先将四闺女嫁给了唐国公李炳,后来才将七闺女许给了杨坚。

换句话来说,李渊的妈其实是杨坚的初恋。所以,杨坚才会对李渊特别照顾,而这也为李渊后来的上位打下了基础。李渊在杨坚身边一共呆了18年,18年的耳濡目染,从他身上学到了治国理政的精髓。

那么问题来了,杨李两家既是亲戚,杨坚对李渊更是恩重如山,李渊后来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呢?刚才我们说了,杨坚先是立杨勇为太子,这就让杨广非常不满了。要说杨广确实有心机,有手段。他深知父母的喜好,于是他开始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好宝宝。

另外,他派司徒杨素去刺激杨勇,经常用一些事情故意的激怒他,使杨勇说出一些抱怨的话,然后再把这些话报告给杨坚。就这样,经过杨广日积月累的诽谤,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之下,杨坚终于下旨废除了杨勇而改立杨广。

那么问题又来了,不管是杨勇还是杨广,那都是杨家的嫡脉正统了,这跟李渊后来造反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的很呢。

首先,李渊一直跟杨广不对付,而且他很早就得罪了杨广。怎么回事呢?话说征讨陈后主的时候,当时是杨广主持军务,李渊为副。杨广呢,听说陈后主有个宠妃叫张丽华,人长得是美丽非。杨广非常倾慕,事先就跟李渊打了招呼,“这个张丽华,你给我留着啊,我要纳她为妾”。

可是结果呢,等攻克南朝之后,李渊觉得这个女人是祸水,就把张丽华给杀了。对于这件事情,虽说李渊说明了原因,可是杨广一直记恨在心。后来,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兼任晋阳宫监,直到公元604年农历7月的一天,宫中突然传来噩耗,隋文帝龙驭宾天崩了,怎么死的呢?不清楚。

有传闻说是隋文帝卧病在床,苦苦等候了二十多年的杨广,认为自己接位的时机来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写信给心腹杨素,询问如何料理隋文帝的后事,以及自己该怎么登基。

可不料想,送信人把这封信误送到隋文帝的手中。隋文帝当然很震惊,这个儿子也藏的太深了,自己还没死呢,就想着接位。于是,命人把杨广叫进宫来责问。结果杨广进宫的当天,杨坚死了。而更为重要的是,杨坚刚死,杨广便假传圣旨杀了杨勇。

这么一系列的骚操作,你说李渊当时会是什么心情?要知道,早年间处死张丽华,杨广可是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多年来杨坚一直悉心栽培李渊,这也让杨广是心怀忌恨。那么,李渊就是因为这个选择了造反吗?还没到这个份上,真正让李渊一家陷入危险境地的,是当时的一个流言?

什么样的留言呢?当时民间盛传一个说法,说“木子李得天下,梨花开杨花落”,什么意思呢?很明显,意思就是姓李的要取代隋朝。民间的这种说法,当然是对杨广登基之后,横征暴敛的深感不满。

但是对于杨广来说,那就是意味着政治危机。怎么办?有个最简单的办法,有人建议“尽诛海内凡李姓者”,就是把姓李的全都杀掉,那杀谁呢?最强大的李氏家族有两个,一个是有丹书铁券的大将军李浑,另外一个就是李渊家族了。

而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举报李浑谋反。于是,隋炀帝直接就把李浑全家给杀了。那李渊是不是就此被逼而造反了呢?还没有。隋炀帝在太原境内有一个行宫,叫晋阳宫。李渊当时兼任的就是晋阳宫监。为了麻痹杨广,李渊假装自己沉湎酒色。

有天就在晋阳宫,和副宫监裴寂一块喝。可他没想到,第二天酒醒之后,他发现床上有两个女人,竟然是晋阳宫里的宫妃。这下麻烦了,冒犯宫妃,睡了皇帝的女人那是死罪啊,怎么办?这个时候,有几个人出来了。一个是副宫监裴济,另一个是他的儿子李世民,还有几个心腹之人,纷纷劝说李渊,干脆起兵吧。就这样,李渊才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我相信您心里可能也在问,李渊真的是冒犯了宫妃吗?据《资治通鉴》记载,李家真正早有起兵意图的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只是因为李渊一直举棋不定。于是,李世民和裴寂他们联合策划了这么一个套路,逼着李渊起的兵,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李渊起兵的时候,虽然只有三万人马,可是他很有人望,到达长安时,人马竟然超过了二十万。甚至长安的守军听说他来了,连抵抗都没有抵抗,就直接放进城了。那么,李渊是不是就此称帝了呢?没有。

很出人意料,李渊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了杨广的孙子为隋恭帝,自己做了大丞相。当时很多大臣不理解,纷纷劝说李渊称帝,可是李渊根本不理会。那么,是李渊真的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吗?当然不是。

李渊这么做呀,正是他雄才大略的表现之一,怎么呢?一来,当时隋炀帝还在江都好好的活着,他如果贸然称帝,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二来呢,就是他实力还不够。你想,各地义军是多如牛毛啊,谁第一个称帝,肯定会遭到围殴的。想当年三国时候,袁术最先称帝,不就死的最早吗?

所以,李渊看大势,是看得非常之准的。直到后来,隋炀帝为人所杀,隋恭帝三次禅让,在京大臣们苦苦哀求,李渊这才假模假式的,不情不愿的当了皇帝。李渊要的,那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没有雄才大略,确实很难把握时机啊。

那么,既然说李渊确有雄才大略。可为什么后来又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了,以至于他晚景凄凉。说实话,后来的变故确实是超出了李渊的判断。怎么呢?按说从建国的功劳上来说,李世民的功劳是最大的。

所以,一开始李渊确实想过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他又怕自己走了隋文帝的老路。所以,考虑再三,他还是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为什么呢?因为他反复拿自己两个儿子和隋文帝的两个儿子做对比。他发现,李建成和杨勇都属于很会处理朝政类型的,而李世民和杨广一样,这属于很会打仗类型的。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唐高祖一生虽然谋略过人,颇富远见,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卓越的皇帝。但是人无完人,他始终没有料到,即便有着杨家父子的前车之鉴,他依然无力阻止亲生骨肉之间的相互残杀,这应该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和悔恨之处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