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了,村上春树不出意外,又没有获奖。我一直认为,除非他的文风发生巨大的改变,或者是诺贝尔奖的评委大换血,否则他得奖的几率微乎其微。然而,每一次开奖之前,他都会被人“恶意”炒作上榜。
一开始他们说“村上又陪跑”了,说话的人还是挺心疼村上的。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拿“村上又陪跑了”当成一个梗,说出来就显得有一点点不太那么善良。
对于能不能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村上自己则是很无奈地说:
又不是官方提名,只是民间一些机构拿来炒作罢了。
实际上关他什么事儿呢?
他只是一个七十一岁的老头罢了。炒作,对他的书商和一些机构来说都很有益处。这些机构拿他“陪跑”的事儿博到了眼球,书商拿他“赔跑”的事儿赚到了悲情。
在这次诺贝尔奖公布之后,书粉会对村上春树更加同情吧。他们多半会一边怒骂评委都是视力障碍者,一边又去掏钱购买村上的新书。
如果
这样来看,倒不像是村上在“陪跑”诺贝尔文学奖了。其实真正“陪跑”的家伙,是那些关注村上是否在“陪跑”的人们。
一、村上为什么不能得诺奖
村上春树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他从小酷爱文学,但是论写作,却是半路出家。一直到三十岁出头,才开始展露文学天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曾经因为一部长篇小说入围日本的纯文学芥川奖,但是最终并未获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文学界都只把他当成一名普通的流行小说家。
直到2005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后在海外接连获得奖项,他才受到世界的关注,从此进入“诺贝尔文学奖陪跑元年”。这么算下来,村上已经“陪跑”了近十五年了。
村上在国内走红以后,每一年都有不少粉丝在关注他是否得奖。其实,大家根本连他曾经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都不知道。因为诺贝尔文学奖从不公布提名,只是每一年,都会有人借他的名气来“搞事情”。
但是,十几年来,他一次又一次地让粉丝们失望。于是有人开始分析,他为什么不能得奖。他不得奖,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他的小说是欧美风,在叙事艺术上没有大的突破;第二,他的故事主题,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要求。
了解村上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喜欢欧美文学,后来写小说也模仿欧美风格。可是
他的故事选题十分狭窄,比如他写三角、四角恋爱,或者少年人成长中的苦恼,或者是生活中的焦虑症候群等等。而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声称,将授予在“文学领域具有高尚思想的作者”。
这种“思想高尚”,从过往得奖的作品来说,以本人不太准确的理解,感觉是指作品“关注社会宏大话题,并且具有普世价值观”。而村上这种,
以欧美文风来写日本祖传“私小说”的作者,几乎毫无获奖可能。除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大换血,宗旨也发生了改变。
就像东野圭吾因为渡边淳一的存在,一直拿不到“直木奖”一样,村上春树要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可能得等到一大批人离开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席。
二、村上为什么每一年都在“赛道”上
最近十多年来,村上在国内一直非常红。中国经济起飞之后,开始城市化。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就容易感觉到焦虑。有人认为阅读村上的作品,可以让人缓解这种焦虑。
不知道单纯是因为林少华翻译的原因,还是村上本身的功底。阅读村上小说,对很多都市人来说似乎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让一些不喜欢他的人,感觉十分迷惑。因为在不喜欢他的人看来,村上写的不过是普通的“畅销小说”。
村上的粉丝经过十几年的积累,群体慢慢变得庞大
一些深爱他的人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好的作品,他为什么不能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于是,他们觉得村上必须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普通人,往往就是这么自以为是。自己觉得那东西好,就必须让全世界的人觉得那东西好。你不认可,就是你没品味。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不认可,那多半是因为他们眼盲。
他们一边因为村上的落榜而攻击诺贝尔文学奖,一边每年眼巴巴地盼望他得奖,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文学品味和眼光”。而村上一次一次地落榜,让粉丝们对村上产生了严重的同情。
于是,禁不住把村上幻想成一个西西弗斯似的英雄。他一直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奋斗,一次又一次地跌倒,持续了十几年。
于是,村上的书变得更加好销了。
出版商也发现了这一点,故意每一年都拉他出来“陪跑”一番。总之不管他得奖还是不得奖,他的热度是炒出来了。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写的书,还未必有他的好卖。
就这样,村上就永远被绑在了诺贝尔文学奖“陪跑”的赛道上,十几年都下不来。谁也不知道村上自己真实的内心是怎样,也许他完全不想参与这场“陪跑”。
明明知道拿不到奖,却还是要每年拿出来炒作,这无疑是一种过分的调侃,甚至可以理解为无理的戏弄。所以,2017年日本的黑石一雄得到这一奖项的时候,他关起门来,拒绝了一切的采访。
结语
村上春树是一个世界级的畅销小说家,无论他得不得奖,他的小说都十分畅销。而
每一年都让他出来“陪跑”,我感觉是书商故意在“玩梗”。
但是,这个梗玩儿的时间有一点长。
从前,人们提起村上“又陪跑”了,语气是半带调侃,半带同情。现在看大家说话,感觉调侃多于同情。再后来估计就只有调侃,没有同情了。
所以说,村上是“万年陪跑者”似乎也不对。因为,
这个梗不可能真的玩儿一万年。
说起日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翻译村上春树,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了吧,这位在国际最高领奖台上陪跑了很多年的文学家人的也一直让人们感到惋惜,因为他的作品确实非常值得关注,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奖项。
他在30来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作,并且发表了很多长篇小说,他的写作风格深受欧洲国家的影响,并且多次公开二战时期日军的暴行,此外他还是一个坚持反战人士,也曾多次斥责过日本的军方行为。就是这样一位著名作家一直没有得到奖项,尤其是在我们亚洲一些国家看他并且深受日本军方主义伤害过的国家特别为他感到不平。
他的作品真实动人,形象生动,就是日本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却始终没能等到文学奖,当然作为世界最高级领奖项目上有人觉得他的作品不够完美,但是这也要分谁来关注他的作品了,有的人喜欢这方面的历史跟文化,而有的人却讨厌,甚至不想看到这些信息。当然我相信评委都是很公正公开的,对于村上春树的作品,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观看。
而很多人也是为这位大作家抱不平,呼声也很高,都认为他作为领奖的热门人选是无可挑剔的。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更现实更是突出了当时时代精神跟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会有很多人替他感到惋惜,同时也希望村上春树能够发展,生活得越来越好,早日得奖。
村上春树的作品缺少对社会的描述。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乍一看没有规律,在莫言没有得奖之前有的人曾说过诺贝尔文学奖歧视中国人。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还是有一些共同自处的,其中一个就是对社会有深刻的描述。作为日本作家,村上对于日本社会的刻画明显不够深刻,通俗来讲,他的作品可能“太美了”。
对于那种处于社会有着深刻描绘的文章,很多都是那种“乍一看看不懂”或者“乍一看容易引发战争”的文字(比如鲁迅的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缺失确实让村上在评选中吃大亏。毕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是对于现实、对于社会的深入描绘,并不是你在文字中运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或者多美。
他作品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多。诺贝尔奖当初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奖励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人,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充斥着性爱、抑郁症、酗酒、自杀等等,对于青少年有不良的影响。在对人类的贡献方面,其精神影响根本谈不上积极向上。
村上春树名气的确是大,这一点不用怀疑,在欧洲,听说村上大名的比听说莫言的名气大的,可能要多很多,但是名气大、作品广受欢迎、畅销,这些因素好像都是诺贝尔文学奖所刻意回避的。诺贝尔奖更加注重的是作品内容的深度,而非作品外表的美感、作家的名气以及作品的畅销程度。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