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天启皇帝朱由校突然去世,毫无准备的朱由检登基为帝,也就是崇祯皇帝。起初,崇祯即位初期,除掉了九千岁魏忠贤,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崇祯的做法一度让朝臣看到了希望,要知道之前的天启皇帝实在是称不上一个合格的皇帝,每天只知道玩,还养出了一个大太监魏忠贤。
崇祯能够轻而易举除掉魏忠贤,为何却让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
首先除掉魏忠贤和治理一个国家,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能够除掉一个太监,说实在的说明不了什么。毕竟太监本身就是皇宫里服侍皇帝的,这样一个群体是依附着皇帝所存在的。
虽说也曾有过太监掌握着朝政,军权,甚至达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但至少魏忠贤还不足以这样。他根本没有能力废立皇帝。
因此,一旦魏忠贤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只有悲催的结局,他也没有能力改变什么。
可是治国却就不同了,这完全看出了一个人的治国能力如何。可偏偏崇祯没有展示出来什么才华,反而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
与明朝很多奇葩皇帝相比,崇祯没有什么爱好,他也非常勤奋,史书称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但和并不足以说明他很强。
要知道接班的崇祯接手的的确是一个给了他太多施展才华空间的大明朝。党争伐异、宦官专政、军队羸弱,再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外敌入侵。
可见,当时的大明已经是一座将倾的大厦,或者说已经病入膏肓了,必须下重药,下猛药了。可我们知道,崇祯是大明与群臣关系最不好的一个皇帝,他没有任人之术,对手下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试问这样的皇帝,谁还敢与其为伍呢?所以也导致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而即使有心报国,也可能会因为一件什么事稀里糊涂的把命送了。
要知道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即使在开国之初是这样,在王朝后期同样如此,可是大明王朝没有这样的人,到了后期崇祯向群臣借钱,竟然也借不到多少,可见没有谁对他抱有希望了。
可是崇祯到死都在认为是群臣误了他,试问这里面有多少大臣是他选择的呢,那么责任不在他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