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信,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代兵仙,国士无双。一生征战无数,为汉高祖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刘邦也曾直言,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天下。
只是谁也想不到一代军事天才韩信,没有死于战场,却被吕后以一种很奇葩的方式处决。根据历史记载,韩信被吕后骗至长乐宫,吕后随即命人以厚布遮窗,以长毯铺地,将韩信吊在钟下,被一群宫女用竹竿刺死。那么,吕后又不是没有兵器,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处决韩信呢?
其实,韩信的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注定了,当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时,刘邦多次向韩信发出求救信,但是韩信不仅按兵不动,还向刘邦提出要做假齐王的要求。刘邦听罢火冒三丈,但是因为张良踩了他一脚,他瞬间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刘邦脸色一变,大吼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我现在就封他为三齐王,与天齐,与地齐,与君齐”。
但是,接到敕封的韩信还是惴惴不安,他知道自己趁人之危要挟汉王,日后恐怕会遭到清算。于是,韩信想出了一个主意,书信一封,让刘邦做出“不杀”的承诺。接到信的刘邦立刻明白了韩信的意思,如果此时拒绝韩信,韩信必然不会援救,倒不如给他这个承诺。于是,刘邦向韩信承诺“齐王三不杀,五不死,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所谓“三不杀”,指的是天不杀、地不杀、君不杀。所谓五不死,指的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无绳捆之,无兵杀之。
得到承诺的韩信以为,只要阳光普照的地方,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只要有君王的地方,自己就不会死。天底下没有捆绑自己的绳索,没有杀死自己的刀剑,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免死金牌。可是,这只是韩信一厢情愿,自欺欺人,到头来被吕后被竹竿刺死,可以说窝囊至极。
当初刘邦正在用人之际,危难之时,不得已许下承诺,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一代枭雄项羽垓下自刎,大汉帝国建立之后,韩信也就失去了他的作用,也就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于是乎,刘邦对韩信多次贬谪,先是将齐王改封楚王,又再次贬谪为淮阴侯,刘邦的杀气已经暴露无遗。
如果此时,韩信足够睿智,揭竿而起,反了刘邦,或许可以死的轰轰烈烈一些;或者主动放弃爵位、权力,自请流放以赎其罪,或许还有机会安享晚年。
只可惜韩信,当断不断,既舍不得爵位厚禄,也横不下心造反。终究让刘邦先下手为强。
刘邦早有清算韩信的念头,但碍于之前的许诺,没能下手。而吕雉和萧何密谋,替刘邦完成了这件事。
当韩信被吕雉召见,侍从提醒他“吕后诡计多端,您之前已遭多次贬谪,此去恐怕很危险,不如遁去。”韩信却依然怀着迷之自信:“大王许诺我三不杀五不死,如今吕后一介女流能奈我何?”
进了长乐宫,韩信发现宫门瞬间被关上,就连窗户都被厚布遮盖,地上铺着重重地毯。一群宫女拿着白绫将韩信擒拿,将韩信悬在了殿内的大钟之下。既不见天,又不着地,也见不着君王。捆他的是白绫不是绳索,杀他的不是兵器而是竹竿。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汉初名将韩信的下场挺惨,据说是被宫女用竹竿戳死,这就产生一个问题,难道吕后、萧何没有兵器,以至于用上竹竿吗?
当然不可能。用竹竿,是缘于当初刘邦对韩信的一个承诺。
大家别看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占关中定三秦,灭亡魏、代、赵、齐等诸侯,并打败项羽,为刘邦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实际上,韩信和刘邦从来就没有君臣相得过。
韩信很聪明,跟刘邦相处久了,估计看出这是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人,灭齐之后就打自己的主意。再加上还有个叫蒯通的谋士,一力撺掇韩信背叛刘邦,献了?三分天下?的计策。
大意是,韩信现在很关键,主导着天下局势的变化,他帮刘邦,刘邦就能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帮项羽也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不如谁都不帮,以齐国为基地,再联合燕赵两国,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待时机成熟再吞楚灭汉,成就帝业。
话说得很有道理,但韩信虽然已经感觉到刘邦不可靠,却没那么大的野心,犹豫不决。
蒯通就又下了剂猛药,说你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踏错一步,将成千古之恨。
为啥?因为对于汉王来说,你功高盖世,无论什么样的封赏都配不上你,汉王必然心生忌惮,只有除之才能安心;而对于楚王来说,你斩杀大将龙且,挫败几十万楚军,伤了楚军的锐气,就算投过去也得不到重用。
唯有自立,才能保住身家性命,满门富贵。
韩信这下是真动心了,刘邦被围荥阳也不去救,给他去了封信说要当齐国的假王,暂时管理齐国,意在试探。
刘邦极为恼怒,当着信使大骂韩信,但张良、陈平更有远见,暗中踩刘邦的脚,悄悄说咱们现在根本控制不住韩信,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王,免得生乱。
要说这刘邦真是个人才,反应过来后立马改口,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假王做什么!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
这有点出乎韩信的意料,便认为蒯通的分析是错误的,再加上他本来也没想着当皇帝,当即出兵攻楚,援救刘邦。
刘邦也知道韩信不敢深信自己,为了加强韩信的忠诚度,许下了?五不杀?的承诺。
所谓五不杀,是指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见光不杀、见铁不杀。在韩信看来,这几乎囊括了所有杀人的条件,说明刘邦不会杀自己,于是死心踏地为刘邦卖命。
那吕后为什么又要韩信的命呢?不是因为吕后昏庸,而是因为扫清敌人、建立汉朝之后,刘邦的举动让韩信感到害怕,他又想谋反了。
前面说过,刘邦封了韩信为齐王,但垓下之战刚结束,刘邦就匆匆赶到韩信军中,《史记》上的记载是?袭夺齐王军?,并将韩信改封楚王。之后又找借口,改封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悲哀地说?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但很显然,他并不想坐以待毙,便联络被任命为钜鹿郡守的旧部陈豨,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
主要意思是,皇帝多疑,你掌管的又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地,皇帝不会放心,如果有人诬告,一次两次还没事,次数一多,皇帝就信了,肯定亲自率兵围剿。如果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会在京中做你的内应,则天下可图。
陈豨对韩信极为信服,把这话记在心里了。后来刘邦果然疑他,陈豨很是惶恐。公元前197年,陈豨被已经叛汉的韩王信说动,自立为代王,起兵造反。
韩信暗喜,刘邦大怒,再次御驾亲征,还让韩信也随行。但韩信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机会,怎么会去?称病推辞,准备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断刘邦的后路。
但是,韩信之前囚禁了一位犯错的家将,还打算杀掉他。家将的弟弟就背叛了韩信,向吕后告密。
吕后也是杀伐果断的奇女子,立刻召来萧何商议对策。经过商讨,派人去通知韩信,假说刘邦平叛归来,陈豨已被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韩信果真上当,被骗到长乐宫的钟室,吕后命人以厚布遮窗,以长毯铺地,将韩信吊在钟下,令一群宫女用竹竿刺死。完全符合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君、不见光、不见铁的条件。
不过,韩信被吕后、萧何联手除掉是真事儿,至于到底怎么除的,正史中并没有相关记载,宫女用竹竿刺死只是野史传闻。
韩信这一生,还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是杰出的军事家,玩政治却不怎么行,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令人叹息。
在中国的历史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些人在历史都留下了不朽的功名,而韩信就是其中一位。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被列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历史上的名声是非常的大,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很好。韩信最后是被一个宫女所杀,而这个宫女正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安排的,而韩信却是被这位宫女用竹子给捅死了。而韩信被捅死在历史上一共流传着很多的理由,在这里本人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韩信在刘邦危机的时候选择了?自立为王?。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将齐国平定了,于是韩信就让人给刘邦送信说:?虽然齐国平定了,但是齐国现在没有一个主事的人,是很容易受到来自楚国的威胁,所以请汉王将自己立为齐王。?当刘邦看见这封信的事,非常生气,想到韩信居然不来帮我,而是要自立为王。但是之后刘邦为了稳住韩信还是将他立为了齐王,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刘邦对韩信起了杀心。
第二个原因就是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但是他的政治能力却很差。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因为韩信的原因才在历史上留下了这么多的战术,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面楚歌?等等。虽然韩信在军事上很厉害,但在他当上齐王之后,准备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但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处处犹豫,没有自己的立场,所以导致了他最后的结局。
最后在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刘邦已经是君临天下了,于是马上就将韩信的?齐王?封号给成了?楚王?,但就算是这样刘邦还是有杀韩信之心。最后刘邦将韩信降为了淮阴侯,并且剥脱了他的兵权。之后刘邦在和妻子的配合之下将韩信给杀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三江新区:厚植家风文化,涵养清廉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