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一个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总共12个皇帝,入关后十个皇帝。下面列出十二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时间、死后庙号、陵号。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年号,天命 在万历时期以十三副铠甲起事,随后逐渐发展,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汗国,死后葬福陵,庙号太祖。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努尔哈赤死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改国号清,年号崇德 ,在位八年。死后葬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皇太极死后,在多尔衮等人的斡旋之下继位,赶上了好机会,当时李自成攻陷北京,多尔衮福临入京,年号顺治 ,在位期间完成大一统,死后葬孝陵。在位18年,庙号世祖。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顺治死后,玄烨继位,年号康熙,在位期间削藩,兴文字狱,禁海,从他开始和欧洲的差距逐渐拉开。在位61年,死后葬于景陵。为历来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康熙死后,在隆科多等人的协助之下登基,成为九龙夺嫡的胜利者,在位期间推行改土归流,大力整顿吏治,年号雍正 ,死后葬泰陵,在位十三年。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雍正死后,弘历继位,年号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在位期间文字狱达到巅峰,彻底和世界失之交臂,在位60年,做了4年有实权的太上皇,死后葬裕陵。大清的巅峰和他一起落幕,在他在位晚期,美国完成独立战争,华盛顿当了两任总统,他们死于同一年。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乾隆十五子,生母汉人,继位的时候清朝已经成强弩之末,法国拿破仑纵横欧洲,算是守成之君,年号嘉庆,死后葬于昌陵,在位期间发生天理教攻入皇宫的奇闻。在位25年,但是前四年受太上皇乾隆的牵制。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嘉庆死后,旻宁继位,年号道光 ,在位期间见证了和欧洲的差距,欧洲的坚船利炮曾经让他夜不能寐,但是有心自强,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势衰落,幸运的是他死的时候太平天国还没有壮大。在位三十年,死后葬于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道光死后,奕詝继位,年号咸丰。他运气不太好,继位后就要应对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加上列强也虎视眈眈,七千发生英法联军攻入京师,自己北狩承德的事情,之后死在承德,算是个悲剧人物,在位11年,死后葬于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奕詝死后,其独子载淳继位,咸丰给留下了八大臣辅政定年号为祺祥,但是随后慈禧和恭亲王联合废黜顾命大臣,改年号为同治,两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毫无实权,在位前期主要是镇压太平天国,后期洋务运动开始,在位十三年,死后葬于惠陵。同治也是成为明清以来继皇太极之后第二个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慈禧妹妹的儿子,同治死后,载湉被选为继承人,年号光绪。但是一生受制于慈禧,虽然想努力地做个好皇帝,但是实力不容许,长在深宫之中的他无法出来帝后之间的关系又急于求成,最后被毒死,在位三十四年,死后葬于崇陵。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载湉死后,慈禧遗命选溥仪为同治的继子入承大统,年号宣统,由其父摄政,已经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清无法继续远行,随后在革命军和袁世凯的威逼之下宣布逊位,在位四年,是最后一位有名有室的皇帝,死后无庙号,无陵号。
溥仪之后,在没有正统皇帝,配图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告知删除!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
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硕睿亲王,死后顺治帝追尊其为皇帝,旋因罪追夺其本人及其妻子敬孝义皇后、生母孝烈武皇后的尊号,开除宗籍,开棺戮尸,捣毁陵墓。后,乾隆皇帝为其平反,追复为睿忠亲王,恢复宗籍,修缮陵墓,封其后人为王,世袭罔替。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参考资料:清朝-
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
谥号:所谓谥号,又称谥,乃帝王、大臣、士大夫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予以之称号。皇帝谥号(包括庙号),多是由后一代皇帝追加。然亦有由隔代或后数代而追赠者。
三者的主要区别为:年号是帝王登基时的名号,而庙号与谥号均为其死后的名号,其中,庙号只针对帝王,而谥号除帝王外百姓也可有。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
扩展资料:
帝王身后的三号:除庙号与谥号外,还有陵号
通常说来,谥号并非君王独有,上了秩品的公卿及入品的夫人都有,但皇帝的谥号里一定有“皇帝”二字。庙号、陵号则为皇帝专有,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仪。
亡国之君,在新朝已成为臣子,所以庙号、陵号皆无。即使有谥号,也只是臣子的谥号。公卿大臣也有入太庙祭祀,陪葬皇陵的,但都是陪祀、陪葬,没有独立的庙号和陵号。
著名的陵号,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则天也葬在乾陵,但因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没有自己的陵号,照皇后葬仪),明十三陵,还有清东西陵。
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唐代以后由于尊号的出现,尊号、谥号加在一起很长,不便称呼,所以又改称庙号。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明清两代的皇帝习惯上常称他们的年号。
称年号的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呼,故而若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称他们为“康熙帝”、“乾隆爷”,那就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称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中国网-号与帝王
中国网-谥号漫谈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