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品文史
慈禧人称“老佛爷”,这个称谓一来表现她地位尊崇,独一无二,二来以便突出她的慈悲为怀。
只是这么个称谓其实极不符实,慈禧不但不慈悲反倒是心肠狠毒,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就是身边的亲人也能照杀不误。
同治皇帝是慈禧与咸丰皇帝生的儿子,继位之初,由东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八大顾命大臣辅政,三方势力相互制衡。可是慈禧的权力欲太强,她杀伐果断发动了一系列的政变,最后大权独揽。
同治皇帝十九岁就得了天花死了,民间传说是流连花柳巷得了梅毒而死的,这个不去深究,反正他这个皇帝当得也是逍遥自在,什么事都由他的母后做主。
同治死后慈禧将她妹妹年仅四岁的儿子载湉扶上皇位就是光绪帝。让一个孩童继位为帝就是为了继续她的垂帘听政。
很快时间来到了光绪二年,有一件大事一直在慈禧的心头挂念着,就是她母亲的七十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在那个年代人能活到七十岁就算是很高寿了,也只有达官贵人的家庭能有条件保养身体,一般老百姓家吃饭都是件头疼的事。
别看慈禧为人狠毒,可唯独对她的这位老母亲却依然十分地关怀尊敬。
慈禧豆蔻年华的时候就离家入宫,平日里根本就见不到母亲的影子,后来掌权了又忙于政事,与母亲也是聚少离多的。慈禧记得母亲对儿时的自己十分地疼爱,常常抱在怀里亲昵,每每想到此慈禧的心里总会生出一股暖流来。
于是她命太监总管李莲英早早备下了丰厚的寿礼,她要亲自回趟娘家,抱一抱她的母亲,她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
可是无巧不巧,到了慈禧母亲大寿的那天,要处理的政事突然间倍增,各种乱七八糟的奏折雪片般地飞入宫中,再加上又有外国的使臣要前来晋见,慈禧心知肚明这趟娘家她是回不了了。
慈禧心生愧疚,她叫来李莲英,亲手写下一幅书法,然后让李莲英带上这
幅书法和寿礼代替自己去给母亲过大寿。
只见这幅书法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寿”字,在这寿字下面慈禧为了答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还附有一首小诗,而诗文的最后一句则是我们熟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正是这一句被后人传颂至今,成为了千古名句。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慈禧也不例外,她对自己的母亲非常的孝顺,着一首祝寿诗也堪称“孝道”典范。
这首诗是:“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确实是家喻户晓的人人都会念的,从这首诗句其实可以看出来,早年的慈禧对父母还是有一定孝心的,只是后来在权力中迷失了。
慈禧当时非常受咸丰皇帝的喜爱,她进宫就被封为贵人了,后来咸丰皇帝身体不好便让她代为批阅奏章,虽然并不符合礼制,但慈禧确实有自己的见解,一来二去她对朝堂上的事情也了解得比较清楚了。这是她野心的开始,这也是她后来能够执掌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原因之一。
后来皇帝去世,慈禧的真面目暴露出来,她发动政变,垂帘听政。可以说慈禧太后总参加选秀开始就开始争宠,她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凭借着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太后,害死了慈安太后,掌权时间几乎长达半个世纪。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五个皇帝,分别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道光是慈禧的公公,慈禧是他的儿媳妇,慈禧嫁给了咸丰,生下了他惟一儿子也就是同治皇帝,光绪则是慈禧的养子,宣统是慈禧的外孙。她最宠爱的太监是李莲英,后世也有许多关于李莲英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李莲英对慈禧“老佛爷”的称呼,流传至今。
全诗是: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中的“可”是值得、应该的意思;“怜”是珍惜、赞叹的意思。作者表示天下父母的仁爱之心值得赞叹。
此句还可以理解为:天下父母无怨无悔地为子女付出、担忧着急的苦心不能被子女理解,甚至会被误会而令人同情和叹惜。
这是出自慈禧的一首诗。
相传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因为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寿礼,同时,亲笔写了这首诗,裱好后送去,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
扩展资料
有关父母亲情的诗词
1、《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赏析: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最后两句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自己长年在外奔波也是无奈之举,而且风尘仆仆,十分辛苦,本来也是可以向母亲倾诉的。但看到母亲刚才见儿子回来时的高兴劲,特别是看到母亲是那么心疼儿子因在外劳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么忍心把在外面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而使她更增担忧呢?所以最后一句“不敢叹风尘”就是写这种复杂的感情的。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0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商汤科技,AI的“长跑”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