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遵义发布)
▾ 点击下方绿标 收听音频 ▾
文 | 孙莉 ☊ 播音 | 刘汉焜
大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京城会考。
遵义人杨兆麟一路过千军斩万马,进入殿前面试,得中一甲三名,被钦点为探花,当即授翰林院编修。
杨兆麟因此成为贵州科举史上学历最高的三个人之一,与贵阳的赵以炯、麻江的夏同龢合称“两状元一探花”。
消息传回千里之外的遵义牛蹄场,不大的乡场顿时沸腾了,杨兆麟成了所有学子的榜样。
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杨家大门口挂起了“探花及第”的匾额。
杨兆麟的父亲,是同治年间的举人,老先生始终坚信,读书、进京会试,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也是乡下人一脚跨入官门的唯一途径。因此,在父亲的影响下,杨兆麟夜夜苦读,1891年考中举人。
1895年,肩负众望的杨兆麟,踏上进京赶考之路。
那时,正值在甲午海战中失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强烈反对清政府与日本商议《马关条约》,发动了着名的“公车上书”,主张变法强国。
举人杨兆麟,以“杨锡谟”之名,参与了“公车上书”。而他此次进京的主要任务——考试,最后却落榜了。
此时的中国,各种变革之声不断。
回到遵义的杨兆麟,不断收到外界寄来的书信,也让他对局势有了更多了解。
1903年,杨兆麟再次进京赶考,途经武汉停留了一段时间,以增进对局势的认识。这一次,他一举考中,拿下探花。
1906年9月,受清政府派遣,杨兆麟公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学,并获法学博士学位。
两年后,杨兆麟回国任嘉兴知府,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张改良主义、君主立宪的杨兆麟回到遵义。
回到家乡的杨兆麟,受当地政府委托主修《续遵义府志》。其间,章太炎邀请他到北京共修国史,但他认为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加之与章太炎政见不合,婉谢了。
1915年,云南发起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此时,身在遵义,却已是非常国会议员的杨兆麟,积极联络贵州各党派支持蔡锷,并亲拟电文讨袁。之后,又撰文支持护国运动,还以贵州各界代表的身份,到前线慰劳将士。
袁世凯在一派反对声中倒下。
杨兆麟再次回到遵义编修《续遵义府志》,主持修建遵义郑莫黎祠堂、造桥。1919年,在遵义参与了一系列“五四”运动的活动后,他应孙中山之邀,去广州出席非常国会,并筹建中华实业会。
自此,杨兆麟由拥护君主立宪、公车上书,真正走向共和。
1919年,杨兆麟在广州因病逝世。隆重的追悼仪式在广州举行时,孙中山前往吊唁。之后,杨兆麟的灵柩被运回遵义,归葬于他的老家牛蹄场。
//////////
审核:邹杰
文字支持:遵义杂志社
音频支持:绥阳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京湄、 何祖嘉、郑也
投稿邮箱:914606321@qq.com
为您
精选
● 品味遵义 · 静听时光 | 张萌麟-寂寞身后名
● 品味遵义 · 静听时光 | 苏步青-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
● 品味遵义 · 静听时光 | 丰子恺,文化大师留下的身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9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