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一中国后,皇帝忽必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大量革新。那么,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呢?
休养生息
忽必烈的改革使北中国从前四汗时的疮痍满目,逐步走向大治。忽必烈在潜邸时,得邢州为份地。他接受刘秉忠的建议,任命张文谦为掌王府书记。邢州地处要冲,当地人民贫苦不堪。这种情况引起了刘秉忠与张文谦的注意。他们向忽必烈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希望忽必烈进行改革。
忽必烈接受了刘秉忠、张文谦的以邢州作为改革试点的建议,选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前往邢州。邢州原有万余户,蒙金战争中,人民纷纷逃亡,到贵由汗时,仅剩下五七百户。
经过忽必烈派脱兀脱等三人去治理,逐渐开始“流民复业”,出现了境内大治的局面,这是忽必烈着手改革的成功例子。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有很多改革成功的例子。例如1253年,忽必烈又派马亨负责治理京兆分地。1254年,忽必烈受蒙哥汗之封,以关中为份地,遂派姚枢为劝农使,又派许衡去建立学校。其先,关中原有八州十二县,因战火不断民皆惊忧。忽必烈又增派杨惟中为宣抚、商挺为郎中,加以治理。1256年,忽必烈又命令商挺“兼治怀孟”,结果“境内大治”。1260年,忽必烈起用张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张德辉上任后,“击豪强,均赋役”,当地出现六十年都未出现的盛世。1264年,忽必烈诏张文谦去西夏、中兴,此地“俗素野,事无统纪”,张文谦修筑唐来、汉延二渠,溉田十数万顷,“人蒙其利”。
可以说,忽必烈改革有明显的成效,让浑身伤痕的古中国得以休养生息。
减少战争带来的创伤,积极恢复农业生产
少数民族在征服汉族的时候,曾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忽必烈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征服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从而为南方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元朝建立前古中国战火不断,从1214年蒙古攻金,到1279年南宋亡,数十年间,黄河、长江一带战火一直没有停息。宋元交战区,主要在四川、两淮、荆。忽必烈征大理,也是取道四川南下的,这里受到了大量经济损失,百姓流离失所。
从某种角度来说,战争本身是一种非生产性消耗,它无疑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在忽必烈征大理、伐宋的全过程中,各地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不一。在四川的战事持续了数十年,破坏较大、至元十七年(1280)时,这里的户才12万户,许多州县不得不合并。地区的战争也比较激烈,但部分地区是投降的,破坏相对小些。长江下游的锡、崑、吴、松以及杭、嘉、湖一带,未有大战,多系投降元朝,因此,也未遭到太大的破坏。福建沿海及汀州、建宁、广东南部,战争持续的时间长,潮州是在南宋临安投降后六年才被元军攻克的,破坏大一点,人口减半。各大城市均受到了少数民族征服所带来的破坏,但是各地破坏的程度不一。
在这里,我们并不讳言忽必烈在灭宋过程中对江南各地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同时也必须指出,忽必烈接受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劝谏,改变了原来肆意杀掠的做法,使这种破坏降到较小的程度。
忽必烈减少战争破坏的例子很多。例如,1252年七月,忽必烈奉蒙哥之命往征大理,大理国王高祥拒命,杀信使去。忽必烈怒而“将屠其城”,被张文谦、刘秉忠和姚枢等幕僚所劝阻。1259年,又率师攻宋,还是张文谦、刘秉忠向他建议“不可嗜杀”。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并下令诸将,既入宋境,一不妄杀,二不纵火,三将所获生口悉纵之。并作为戒律要诸帅遵守。1262年下令禁止“不急之役”;1264年后,又多次重申此项禁令。1261-1274年,忽必烈数次禁止牧马之人践踏庄稼,也不准蒙古军队扩大放牧范围,一定程度促进了农业生产。
忽必烈给湖北降臣高达的信中所说的“使百姓安业力农”,可以说是忽必烈灭宋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忽必烈比较重视保护社会生产力,对蒙古贵族、军事将领乃至世家大族“抑良为奴”的行为,也总是加以限制或打击的。这种例子很多,兹不忽必烈尽可能地把战争的破坏降低到较小的限度,为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封建中央集权制再次被加强
忽必烈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统治,改变了“政出多门”的局面。忽必烈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进行体制改革的中心。忽必烈曾经比喻设置的官位中书朕和枢密朕是左右手,
可见忽必烈所进行的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体制的统治。
除此而外,中央还因事而设立各种院、司一类机构,专门管理种种具体事务,如大司农司、通政院、将作院等,均直接听命于皇帝。而地方行政机构,则为路、府、州、县,以总一府一县之治。
忽必烈通过这一套体制上的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堵塞了“政出多门”,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治。
为日后战争积累了雄厚实力
忽必烈改革奠定了其战胜西北藩王的分裂活动和汉地军割据的基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向前发展。忽必烈在漠南汉地与汉族地主阶级相结合而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增强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实力,当阿里不哥发动叛乱时,他才能得到汉地封建势力的支持,较快地消灭阿里不哥的分裂势力,使蒙古地区与中原归于统一。1262年,就在他全力对付阿里不哥的时候,山东军阀李理又发动了叛乱。忽必烈在幕僚的帮助下,及时发现了李理的阴谋,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措施,平定了李理叛乱。
忽必烈的改革政策不仅加强了蒙古族的统治,同时让战火纷飞的古中国得以休养生息,此次改革也为其战胜阿里不哥奠定了基础,对整个元王朝影响深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忽必烈积极图取南宋,终使南宋皇帝赵于1276年正式投降,接着,元军继续击灭各地武装,1279年2月,忽必烈的元军攻克宋军山,宋帝投海而死,这样,中国从十世纪开始的长久三百多年之久的分裂局面,终于在忽必烈之手结束,实现了统一。以后,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再出现长期分裂的局面,这是忽必烈辉煌的历史功绩。
忽必烈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基础.一方面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央设立农司,减免租税,多次正诏禁止乱占农田作牧场.另一方面建立的行省制度为世界首创,并成为后世所沿用.并影响至今
两都制(小标)
在中国历史上,蒙古民族建立的大元帝国有两个首都,一个是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部的正蓝旗,另一个是大都,建在今北京市的中心位置。两个首都,一个在燕山南麓的农业地区,另一个在燕山北麓的牧业区,生态与气候有很大差别。
王大方认为,相比较而言,对于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来说,上都的战略地位更胜于大都。元人虞集在《贺丞相墓志铭》中写道:“上都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
据史料记载,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每年的冬半年(从秋分到春分)在大都理政,夏半年(从春分至秋分)则巡游到上都理政。故上都也被视作夏都。
两都制既适应了当时管理多民族条件下经济形态的需要,也适应了蒙古风俗传统,便于与蒙古各部宗王联系,还适应了游牧民族设置冬营盘与夏营盘的传统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都的遗迹留存至今的已很少,而上都遗址还较为完好的保存着。”王大方告诉记者。
蒙汉一体与草原都城 (小标)
始建于公元1256年的元上都,元人称之为“圣上龙飞之地,天下视为根本。”它北依龙岗,南濒滦水,是四山拱卫,佳气葱郁的形胜之地,美名为“金莲川”。
据资料介绍,每年夏秋之际金莲花盛开,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城垣、宫殿的建筑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都思想,又增加了不少新的构思,如宫城、皇城、外城三重相套,是新的创造。更具特色的是城内大片空地,可架设穹庐毡帐;城外有关厢,作为民居、毡帐、店铺、朝觐者的住所。祭祀场所则更远在郊外的丘陵茂草之中。
王大方曾撰文认为,这是一座由游牧民族的构想并创造出来的草原都城,座落在牛羊满坡的青山绿水之间,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
创造奇迹的集大成者(小标)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从五代十国以来,长达三百余年的几个政权并存的割据状态,中国又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大一统局面。
王大方认为,元朝的建立,以及元上都在草原上的繁荣,推动了祖国北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同时,它极大地加强了中外交通和中外关系;元朝的建立,打通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元朝与四大汗国之间频繁往来,与欧亚非各国联系密切,中国的航船一直到达非洲。
更为重要的是,元上都的建立,使草原文明、欧洲文明和东方文明互相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王大方看来,中国元明清三代在北京营建都城,都受到元上都很大影响。资料显示,由于忽必烈对宗教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元上都成为当时世界宗教的中心、中国传统信仰的佛、道、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堂,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中国历史上的草原游牧民族大多在创造了文化、文明之后,在历史上也就消失了。不过,王大方确认为,只有蒙古民族是个例外,其后裔子孙一直传承到今天,元上都文化也一直传承到今天。
具体而言,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该地区的蒙古语是中国公认的标准蒙古语,此处草原地区的蒙古族保留着浓厚的忽必烈时代遗风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祖孙关系。
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毕粗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成吉思汗。
忽必烈,蒙古政治家、军事家,是元朝的此迟开国皇帝,忽必烈以孝顺著称,深雹数薯谙汉文化,任用汉儒整顿吏治和军务,其弟蒙哥即位为元宪宗。忽必脊扒清烈被京兆封地,同年率兵灭大理国,后随蒙源者哥攻打宋朝。
人物资料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可以慧碰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接班人,他完成了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是统一中原,忽必烈继承了祖父成吉思汗的遗志,前皇位灭大理,后皇位灭南宋,统一全国,创建元朝,是元朝的始祖。
成吉前培谈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开始,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
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元世祖时,追尊为太祖,追谥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当年能勇善战,为后来忽必烈成为元朝的开国皇帝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忽必烈然后把大蒙古国变成了大元,把爷爷成吉思汗追谥为元太祖以及圣武皇帝。
忽必烈生于金贞祐三年(1215年)9月23日,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裤者迹禾帖尼。即忽必烈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孙子。成吉思汗就是铁木真,铁木真是本名,胡并成吉思汗是尊称。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9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